APP下载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教师培训构想

2017-03-28重庆市教师教育学会重庆华夏国学研究院重庆华夏师资建设研究院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中华机构培训

□文/重庆市教师教育学会 重庆华夏国学研究院 重庆华夏师资建设研究院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教师培训构想

□文/重庆市教师教育学会 重庆华夏国学研究院 重庆华夏师资建设研究院

一、序言

(一)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以下简称“两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教社科〔2014〕3号),制定本指南。

(二)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体现了党中央的决心和全民的意志,贯穿国民教育始终。要加强面向全体教师的中华文化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三)当前,广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对实施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普遍不适应,这就需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培训。为了组织和搞好广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应建立教师培训联动机制,教师教育部门主动承担统筹、协调等服务工作。

二、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

(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教师培训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五)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教师培训,在于提高教师适应传统文化教学水平和能力,能够胜任传统文化教学。

(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教师培训的基本原则是: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持交流互鉴、开放包容,坚持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加强学会的主导作用和协调统筹作用,鼓励和引导教师培训机构广泛参与,推送中小学、学前等教师参加培训。

(七)到2025年,承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师教育培训体系基本形成,研究阐发、教师培训、教育教学、课程开发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传统文化培训内容与菜单更加丰富。

(八)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教师培训的主要内容有:

——树立核心思想理念。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是中国人民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滋养了独特丰富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人文学术,至今仍然具有深刻影响。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

三、培训对象

(九)广大中小学教师,学校干部,教育部门工作人员。

(十)在国培、省培、区县培中,实行通识培训、提高培训、专题培训以及导师制培训相结合方式,对培训教师分层分级培训。通过培训,教师能基本适应传统文化课程教育教学需要。

四、培训内容

(十一)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教师培训,设计四个模块、多个阶段的培训内容。

——第一模块通识培训,设立4项课程菜单。通过培训,让教师懂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是修齐治平的必由之路,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二模块专题培训,设立4项课程菜单。旨在培训小学、初中、高中教师能驾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教材、教法设计以及较强的授课能力。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到教师培训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以及继续教育各领域。以幼儿、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能适应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的教学。能把中华文化编写成幼儿读物,适应学校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能学会创作系列绘本、童谣、儿歌、动画等。能适应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等课程教材里的传统文化教学。能承担学校开设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教学。能用传统文化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进校园,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开设中华文化公开课,能够承担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动。

——第三模块提高培训,设立《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古文观止》《三字经》《千字文》《声律启蒙》《龙文鞭影》《文心雕龙》《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课程菜单,旨在培养参训者的文学欣赏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悟能力。

——第四模块系统培训,设立《礼记》《论语》《孝经》《孟子》《周易》《老子》《庄子》《荀子》《墨子》《韩非子》《孙子兵法》《鬼谷子》《六韬三略》《颜氏家训》《王阳明全集》《黄帝内经》《六祖坛经》《金刚经》等课程菜单,旨在让参训者能系统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体系的深刻内涵,提高立德树人的理论学养。

(十二)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参训教师要真正懂得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贫济困、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中华文化精神内涵,葆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

(十三)培训课程采取菜单式。承办单位根据需求灵活组织课程内容。课程菜单明确培训时间、对象与目标、内容要点、课程重点、课程难点、课程要求和评价建议,作为培训者遵循和评价依据。

五 、 培训机构

(十四)区县教师培训机构为培训的需求方,应组织所在区域学校教师积极参与传统文化培训。协调所在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编列培训指标,并发集中培训通知等文件。

(十五)教师培训机构为主要培训承办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只要条件具备,应该加入到承办机构体系中来,或以承接购买服务形式,参与区县传统文化培训。

(十六)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为传统文化培训的组织服务方,负责统筹、协调各机构各部门,做好传统文化培训服务工作。

六、 学员选派或购买服务

(十八)学员选派应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可采取个人申请、单位推荐、部门审核的程序进行,要充分考虑学员地域分布均衡性。要考虑到需求性和针对性。参训学员资格认定后,培训承担机构要会同教师培训机构和有关部门通知学员按时参训。

(十九)区县教师培训机构或学校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教育部门行之有效办法,直接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承办机构购买培训服务。

七、培训方式

(二十)根据岗前培训、在职提高培训和骨干高级研修等参训者发展不同阶段的实际需求,开展针对性培训。实行培训需求调研分析制度,建立共同确定培训项目的新机制。

(二十一)要将通识课程、提高课程、专题课程和系统课程,列入培训必修模块。建立资源共享平台,促进资源共建共享。

(二十二)要采取专家讲授、研讨交流、操作演练等方式开展培训。改革传统讲授方式,强化学员互动参与,增强培训吸引力、感染力。培训结束后,承办单位应向选送单位提交集中培训的工作简报。

(二十三)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功能与操作流程,开展平台注册、在线学习、交流研讨、简报制作、作业提交及评价等环节的培训活动。

(二十四)要探索参训者自主选学机制,建设“菜单式、自主性、开放式”的选学服务平台,为参训者创造自主选择培训内容、时间、途径和机构的机会,满足参训者个性化需求。委托培训应建立培训学分认证制度,学时学分合理转化。

同样的,在《乡愁四韵》中,“长江水”到“醉酒”、“海棠红”到“沸血”、“雪花白”到“家信”以及“腊梅香”到“母亲”的对应也是不同于自然语言的跨越感官的错乱。诗人思念故土,却一再深沉呼唤上述事物,同样是诗人对于乡愁所作出的另一种隐喻。这一修辞手法的运用拉大了能指与所指间的距离,在意指活动中获得了艺术的张力。正是这样的隐喻之张力产生了两首诗中的诗意之美。

(二十五)要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引进优质培训资源,建立校本研修良性运行机制。

(二十六)教师教育部门应建立教师培训公共服务平台,为参训者提供多样化服务。培训机构要将为参训者提供多样化优质服务作为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灵活、开放、专业的培训公共服务平台。要依托现有资源,加快推进学会与区县教师培训机构、培训承办单位的整合,发挥其在教师传统文化培训的规划设计、组织实施和服务指导等方面的功能。

(二十七)规范培训管理,为参训者获得高质量培训提供有力保障。建设参训者培训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培训的动态监测。承办机构要建立学员培训档案制度,及时将学员培训情况反馈所属部门和单位。

(二十八)教师培训机构制订或委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研制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教师培训质量标准,定期开展培训质量评估。承办机构要采取专家评估、网络匿名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等方式,监测培训质量,公布评估结果。送培培训机构要做好培训绩效评价,跟踪学员参训后实践应用效果,不断改进培训工作。

八、脱产研修

(二十九)送培机构可采取集中培训和骨干教师导师制培训模式脱产研修。可抓紧为农村学校培养一批适应传统文化教学的优秀骨干教师。

(三十)短期集中培训对象为学校骨干教师或学校管理人员。采取网络远程培训和线下研讨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培训方式,对教师进行一定时间的专项培训,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传统文化的困难和瓶颈问题。

九、培训管理

(三十一)可实行招标或购买服务形式,把有研究、培训实力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吸引进来作承办机构。承办机构任务要认真做好培训需求调研,科学研制培训实施方案。

(三十二)实行首席专家制。首席专家负责培训方案研制、统筹指导等工作,原则上为培训任务承担机构人员,或由重庆市教师教育学会指派。承办机构要根据项目要求,遴选熟悉传统文化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组建培训专家团队。

(三十三)承办机构要充分建设和利用资源库,整合优质资源,同时注意培训过程中产生的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择优遴选生成性资源。

(三十四)承办机构要注重培训方式方法创新,采取参与式、研讨式、案例式、情境式、体验式等多种方式,将专题学习与现场观摩实践相结合,注重学员参与,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十五)培训承担机构要为学员提供良好的培训场所、培训设备、食宿条件等,为学员培训期间的学习生活、实践与安全提供保障。

(三十六)承办机构要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监管,制定参训者考核、学员评价等相关制度,确保培训质量。

(三十七)承办机构要有效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采取课题合作研究、跟踪指导等手段,做好学员训后服务。原则上训后跟踪服务期不少于三个月。

十、职责分工

(三十八)重庆市教师教育学会负责传统文化教师培训项目的总体规划、统筹协调管理和绩效考核等工作,负责研制相关标准,进行项目指导、咨询和评估工作。利用学会官网、手机互联网、朋友圈等进行信息收集、整理、发布和支持服务工作。

(三十九)区县送培机构负责学员选派和管理工作。要将学员学习情况与其考核奖励挂钩,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员“种子”辐射带动作用。

(四十)承办机构要成立项目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主管该培训项目实施工作,完善项目内部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十一、绩效考核

(四十一)要从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切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加强宏观指导,提高组织化程度,纳入教师培训总体规划,纳入考核评价体系,纳入各级学校、教师进修机构教学的重要内容。承办机构负责项目绩效考核工作,采取网络匿名评估、专家实地考察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对培训承担机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绩效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培训实施方案执行情况、学员满意度、培训效果、经费使用管理情况等。考核结果将及时反馈培训任务承担机构。

(四十二)承办机构要按照项目实施相关要求,认真做好绩效自评工作,及时向市教师教育学会和送培机构报送绩效评估报告、学员评价表以及总结、体会材料,以便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培训质量效益,培训成果择优推荐发表。

十二、培训管理

(四十三)各级各类学校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整合各类资源,调动各方力量,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协同推进、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以及教师培训新格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相关扶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注重政策措施的系统性协同性操作性。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力度,同时统筹整合现有相关资金,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重点项目。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教师培训项目经费,由送培机构及时拨付给培训承办机构。主要用于培训期间发生的住宿费、交通费、专家劳务费、教学资源费、场地设备租用费和宣传费等。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积极作用,发挥文化志愿者、文化辅导员、文艺骨干、文化经营者的重要作用,形成人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

(四十四)承办机构要加强对培训经费的管理,确保专款专用。要严格遵守财经纪律,自觉接受财政、教育、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猜你喜欢

中华机构培训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