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拍卖对于艺术作品价值的影响论析

2017-03-28宋芳斌

重庆社会科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艺术作品当代艺术艺术品

宋芳斌

拍卖对于艺术作品价值的影响论析

宋芳斌

2010年中国荣膺全球艺术品拍卖成交额榜首,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繁荣对于艺术作品的影响不容忽视。这里试图利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分析法,分析艺术品拍卖对于艺术作品中艺术价值、艺术题材以及艺术价值观的内在关联,认为艺术品拍卖作为艺术中介对于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的影响理应值得被关注与探讨,这对于促进艺术市场和艺术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艺术品拍卖 艺术价值 艺术题材 中国艺术

通常而言,有三个时间节点对中国艺术品拍卖具有重要意义,即以1992年北京国际拍会之中的“中国文物与艺术品拍卖”为起点,之后我国于2007年占据全球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交额第三名,随后2010年更是位居全球艺术品拍卖成交额的榜首。可以说中国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追赶上已经过一个世纪发展的欧美艺术市场,虽然2013年艺术品拍卖市场进入调整期并相对冷清,但随着2016年起,任仁发《五王醉归图卷》、傅抱石《风光好》、齐白石《咫尺天涯——山水册》以及张大千的摹古精品《巨然晴峰图》等艺术作品的高价落槌,艺术市场回暖迹象明显并再度博得大众关注。艺术品拍卖与艺术作品价值二者之间共生关系的考察以及对当下艺术价值观的影响再次引起关注。

阿诺尔德·豪泽尔的《艺术社会学》中谈到在艺术社会和艺术系统中,艺术中介(展览)是相当重要的。这里虽没具体论及艺术品拍卖,但鉴于艺术品拍卖承载的展览意义,以及其对艺术市场的意义,艺术品拍卖也理应是艺术中介的一份子。艺术品拍卖既作为艺术传播过程的中介,又是居于艺术生产方和艺术消费方之间的传播者。目前,已有不少学者关注到艺术品拍卖之于整个艺术大环境的重要作用,这里试从艺术品拍卖的角度来探究其对于艺术作品价值及价值观的影响,以利于将以上问题引向深处。

一、艺术价值、艺术品拍卖与艺术中介内涵辨析

通常理解,艺术是一种普遍意义上的文化形式,它包涵丰富的内容,其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往往除了所表现出的审美价值外,还包涵着文化价值、经济价值。通常这三种价值又统一在艺术品的实物形态即商品形态之上。文化价值主要是指某种艺术品所具有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影响,而审美价值通常指艺术品所反映出的独特风格和审美感受,一般来讲艺术形象的个性化、审美价值与商品价值本质上应该是一致的。对于艺术价值与其他价值之间的内在关联,不同的学者秉持不同的看法。其中,朱立元站在美学的角度在其《美学大辞典》一书中明确指出:艺术作品是为满足欣赏者的审美需求而产生的,审美价值是艺术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缺之。此外,艺术作品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历史价值等也都是为最终的审美价值所服务,艺术作品要以审美价值为价值中心,正确处理各个价值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保证艺术作品审美价值的体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除了审美价值外,艺术产品的经济价值与法律价值也对艺术价值本身带来很大的影响,需要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予以重视。[1]

艺术品拍卖作为艺术品价值的参照具有重要意义,考察艺术中介与艺术价值之间的关系,首先要从传播学角度厘清艺术传播的五要素。第一,艺术传播主体,其不仅包括画家、音乐家、戏剧家、工艺美术家等艺术创作的个体,还应该包括艺术生产集体、艺术机构和艺术传播者。一般认为,各个门类的艺术家属于艺术传播主体;但从传播学角度看,包括博物馆、美术馆、画廊、艺术品拍卖行等都应统筹在艺术传播主体之内;但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这些艺术机构也可作为艺术中介看待。以艺术品拍卖为例,其定义为“用公开竞价方式来出售艺术品,把艺术品的财产权利转让给最高应价者的买卖方式。”在艺术品拍卖中,送拍人、买受人、观众等在同一场域内,共同参与艺术活动。总之,伴随着艺术品拍卖的进行,艺术商业价值反复更新,我们可以试着从这个角度出发,将艺术品拍卖看作艺术中介。第二,艺术传播内容,艺术传播符号内容,它是由一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的信息组合。艺术传播内容,通过一系列具有表象特征的符号,传递作品精神内涵。第三,艺术传播的受众。其受众包括艺术接受群体和艺术接受个体。当今由于媒介的多样性,受众的结构更加丰富和多元,受众的性质也更加复杂。第四,艺术传播的媒介。它是艺术符号传递所必须经过的中介或借助的物质载体。从传播学角度来说这些媒介包括报纸、电视、互联网等。第五,艺术传播效果。艺术传播效果是指艺术类信息到达受众后在其认知、情感、行为各层面所引起的反应。传播效果是由传播主题、传播技巧、受众共同决定的。从艺术传播学角度来看,艺术机构应该属于艺术传播主体,这些机构作为艺术传播的发起方,承担着与艺术家等相同的传播责任;而从文化符号学角度讲,所谓的艺术机构、策展人、艺术评论家等都应属于艺术中介。

从艺术价值的维度讲,大众传媒对于艺术的介入程度日益深入,并逐渐作用于艺术传播方式和艺术的形式,这些介入必然对艺术价值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中,剔除人为的哄炒、倒拍倒卖等外部因素,其拍卖价格往往可以较为客观地反映艺术价值中各个维度的统一。

二、艺术品拍卖、艺术价值与作品题材表征分析

诚然,艺术品拍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艺术价值的攀升。自2003年以来,中国艺术市场开始进入活跃期,以最早在中国大陆开设油画雕塑拍卖业务的嘉德公司为例,其在2003年春拍和秋拍成交额分别为1940万和1458万,接下来成交额开始暴增,并于2005年秋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其后成交额基本维持稳定。成交额的迅猛增长、拍品数量和拍卖行的增加,使得艺术商品价值飞速上涨,而后2013年起艺术市场开始进入调整期,各项指标均稍有下滑,直到2016年艺术品拍卖开始复苏。

以当代艺术为例,当代艺术从时间语义上指今天的艺术,在内涵上是应具有现代精神并兼具现代性表现语言的艺术。通常来讲,国际对当代艺术的界定,一般是指1945年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艺术,而现代艺术指1945年以前至现代派的艺术。通常意义上的中国当代艺术指的是1979年以后油画、雕塑、版画等领域里创新颠覆先前既有规范,呈现时代特色的艺术,这些先锋性的艺术更包括摄影、装置、观念、行为、录影、多媒体等新艺术形式。时间之所以定在这一年是因为这一年在中国美术馆东侧街头小公园举办具有民间性组织与展览模式性质的,首开艺术非体制化模式的“星星美展”,其被视之为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开端。但是当代艺术这个概念,在中西方仍有较大的分歧。尤其在国内,当代的概念更是充满争议。比如当代水墨是否应归属于当代艺术的问题。当代水墨是一种与西方现代艺术观念交汇后的当代艺术种类。这种艺术种类运用固有的艺术材料如笔、墨、纸等,结合西方现代艺术创作方法,在形式上突破原有艺术形式,蕴含新的艺术内涵。“当代水墨”、“新水墨”、“新工笔”这些词汇以较高的频率出现在各种展览、拍场和市场分析报告中,包括刘庆和、潘公凯、王璜生、徐冰、徐累等当代水墨领域举足轻重的艺术家进入了大众视线。除当代水墨外,曾梵志、张晓刚、方力钧、岳敏君、王广义等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也频率颇高地登上国际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舞台。可以说当代艺术是在一个合适的契机登上了艺术品拍卖的舞台并迅速实现其价值。

早在2008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上,曾梵志1996年所作《面具系列:1996 NO.6》就以7536万港元刷新了当时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的世界拍卖纪录。再如张晓刚《生生息息之爱》在2011年4月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上以7906万港元成交。2012年香港苏富比秋拍刘炜1992年作品《革命家庭系列:晚宴》拍出1746万港元。[2]虽然当时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基本都是在纽约、伦敦、香港等地展出和拍卖,所谓“墙里开花墙外香”。而后国内外藏家逐步关注并购买中国当代艺术作品,蜂拥而至中国艺术市场,以此催生了艺术商品价值的进一步走高。

艺术品拍卖,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艺术中介,关系艺术商品价值的涨跌、艺术文化价值的界定,甚至会影响一段时间内的艺术审美风尚,进而作用于艺术的审美价值。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交易价格体系比较复杂,总体而言分为艺术家的润格价、拍卖行的成交价、画廊展销价和圈内收藏价。其一,润格价就是艺术家本人出售艺术作品时候对于自己作品所售的价格。在艺术市场中,大部分画家的润格只是市场参考价,买家是可以根据作品情况还价的,这种价格对于拍卖价格的影响微乎其微。其二,拍卖行成交价一般是比较公认的艺术作品在艺术市场中的价格标准。艺术品拍卖是按照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严格进行,特别是一些口碑好、业务精的拍卖行市场认可度更高。摒除拍卖会上的炒作手段,拍卖会现场的竞争氛围佳、买家大规模集中、买家考虑时间较短,都是达成较高的交易价格的重要因素。其三,画廊展销价,一般是鉴于该画廊的专业性和市场影响力而体现出的价格。但是这些在国内的艺术市场并不适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混乱以及国内画廊普遍匮乏的专业性导致画廊展销价对于艺术价值的参考性不足。其四,圈内成交价是艺术圈内画廊、经纪人、藏家与艺术家直接约定的价格,一般来说价格普遍较低。由于是行业内部的定价,专业性较强,所以对于艺术投资有较强参照作用。通过对以上四种艺术作品交易价格的说明,可看出对艺术价值(特别是艺术商品价值)而言,艺术品拍卖的参考性最大、影响最为广泛,且可以通过数据化方式呈现。

艺术品拍卖随着电子时代的到来,也面临“再定位”和“再解读”。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经济水平、不同的文化种群,在不同的文化传承体系和信息技术可能性的影响下频繁的接触与交流,同时各种艺术中介也重新获得机遇,各种文化类型经历着难以避免的变化。艺术品拍卖也随之发生了较大规模的发展与普及,更多的受众开始了解并参与拍卖,或直接参与门槛相对较低的网络拍卖;中国艺术品拍卖的发展,恰逢中国当代艺术蓬勃兴起,二者的不期而会,是否可以从侧面说明作为艺术中介之一的艺术品拍卖与艺术价值的潜在联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位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的拍卖情况管窥其端倪。

栗宪庭在1992年第一次推出玩世现实主义概念,这种概念在张颂仁等人的推广下逐渐被人熟知。以中国当代艺术“四大天王”之一的岳敏君为例,他作为玩世现实主义的领军人物,在2007年他以招牌式的“笑脸”作品获得美国《时代》周刊年度人物提名,自此声名雀鹤。岳敏君的作品具有很强的个人情感表达和潜隐批判性意味,他创作的一系列作品如场景系列、帽子系列、闲云野鹤系列、迷宫系列均有此特点。艺术品拍卖会对于岳敏君的意义在于其基本确定了他艺术作品的商品价值,并引起学界与业界的注意。我们可以从2005年起岳敏君艺术作品在香港佳士得的拍卖情况看其艺术价格的变化。下文选择参照的作品是他在不同时期于同一家拍卖行,按照每单位平方尺价格进行计算的作品成交价。

从2005年5月29日佳士得春拍开始,岳敏君2000年作品《太阳》,以每平方尺3.1万元成交;同年佳士得秋拍亚洲当代艺术专场中,岳敏君1993年作品 《Gweong-Gweong oil on canvas》,以每平方尺12.8万元成交;而后,2006年春拍,岳敏君1994-1995年所创作的作品《醉人春光》以每平方尺12.4万元成交;同年秋拍岳敏君1993年作品《风筝》以每平方尺19万元成交;2007年佳士得春拍,岳敏君1991年所创作的作品 《画家和他的朋友们》,拍出每平方尺61.5万元的单价,同年秋拍的作品更是又一次刷新拍卖价格。在2008年5月24日春拍,亚洲当代艺术夜场中,在前文提到的两幅作品,岳敏君于2000年所创作的作品《太阳》和他1993年的作品《Gweong-Gweong oil on canvas》再次出现,每平方尺的单价分别以19.4万元和117万元成交。2011年佳士得秋拍“新中国的自画像:中国当代艺术重要私人收藏(晚间收藏)”专场中,岳敏君于1991年所创作的作品《画家和他的朋友们》以每平方尺56万元成交,成交金额大体与2007年持平。2013年5月25日佳士得亚洲当代艺术日间场中,他1994年作品《英雄》拍出每平方尺78万元单价;同年春拍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夜间场中,他的《十五个活着的姿势:粉红色》拍出每平方尺86.7万元的单价。同年秋拍,他的作品《草地上的午餐》以每平方尺23.3万元成交。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2005年春至2008年春,岳敏君同一幅艺术作品拍卖价格至少呈6倍以上的速度增长,这种增长速度一直持续到2013年才逐步趋于稳定。可以说岳敏君作品自2007年出现大幅度增长 (除2008年),2013年秋达到了阶段性高峰。直至2014年,随着艺术品市场的整体调整,岳敏君作品价格随之回调,基本维持在每平方尺15万左右。

再以中国著名画家齐白石为例,2003年齐白石 《诗意山水册》在中贸圣佳拍卖行再次上拍,以 1661万元成交,创造了当年齐白石作品拍卖价格的最高纪录。这一阶段,齐白石的《诗意山水册》的价格仅相当于 2000年毕加索《拿烟斗的小男孩》所创造的 1.04亿美元价格的1/52。而至 2011年春拍,齐白石的《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以 4.225亿元成交,2016年北京保利秋拍齐白石《咫尺天涯——山水册》以1.955亿元落槌。齐白石的拍卖价格已经与欧洲首屈一指的现代艺术家毕加索作品价格相当。这不仅印证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并且进一步证明艺术市场的繁荣、艺术品拍卖业的发展对于艺术商品价值的有益推动。[3]

这里需要承认,艺术品拍卖的价格与艺术价值没有必然联系,同样艺术价值也并不是由所谓权威艺术评论家所把持的,艺术价值最终应该放置于艺术史长河之中去客观审视。诚然,艺术的学术价值和市场拍卖价格是不同的两个领域,在一定历史维度内,会混淆艺术真正的价值取向,但是广义上艺术价值理应包括艺术价格(经济价值)。

不可否认,作品的题材问题是当代艺术作品屡拍天价的诱因之一。艺术家在秉承自己独特艺术风格的同时,更要关注当下热点问题,通过敏锐触角对生活进行反思。以艺术家张晓刚为例,他1992年从欧洲游历回国后,开始创作奠定其中国当代艺术地位的作品 《血缘系列》,这组作品有深刻的时代意义,对社会、集体以及家庭、血缘的典型呈现和模拟是一种里程碑式的“再演绎”。在近些年上拍的245件张晓刚作品中,其中有超过90件是《血缘系列》作品,具有83%的高成交率;另外从张晓刚27件过千万元成交的拍品中也可以看出,其中有17件作品都属于《血缘系列》,而且张晓刚作品的最高拍卖记录也是由此系列作品所创造。在此阶段,他还创作了《里与外》系列、《同志》系列、《失忆与记忆》系列以及其他同类型的肖像作品,如今他的这种题材已经成为他自身的艺术符号,并形成其独特的艺术语言。虽然他在2008年后创作了《绿墙》、《红梅》等系列,但是上拍甚少。综上,作品的题材对于艺术作品能否拍出高价的影响毋庸置疑。

在西方艺术市场中,不同的题材在艺术品拍卖中的表现也是大相径庭的。题材影响价值的最明显例子就是肖像画。以两张均来自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的作品为例:橙色的《玛丽莲梦露》价值约1500万美元,而《理查德·尼克松》的售价为70万美元。苏富比欧洲副主席马克·波尔蒂莫尔(Mark Poltimore)曾说:“美丽的年轻妇女和儿童都是赢家;丑陋的老男人则是输家。画作所呈现的人物不但要漂亮,而且气质要好。”在西方艺术市场中,具有艺术气息的一般裸女系列总会比裸男系列成交价高很多。如弗朗索瓦·布歇 (Franois Boucher) 作品,其一,色彩单一、人物形象不够唯美的裸男作品《An Academy Study:A Seated Male Nude》,这幅作品在2015年7月8日伦敦苏富比拍卖,拍出6.1724万美元。而另一幅表现美女与儿童的作品《Venus And Cupid》在 2014年 12月 2日在伦敦佳士得拍卖上,则以30.51万美元高价拍出。而在静物题材中,从拍品成交率和成交价上看,花卉比水果值钱,一般而言在西方艺术市场中玫瑰的价格最好,菊花最差。再如,克劳德·莫奈《睡莲》在2015年5月5日纽约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拍”上以5401万美元成交。然而,巴比松派艺术家多比尼(Daubigny)其中的一幅表现农民乡村生活的泥泞道路和阴暗沼泽的作品,虽和《睡莲》技法和构图相似,但价格却低很多。在西方绘画题材中,水的表现方式可以通过海景、溪流、池塘或者喷泉等形式出现,这些会增加画作的价值,但前提是水必须是平静的,而非泥泞、阴晦的。总体而言,受众一般喜爱温暖唯美、积极向上的艺术作品,艺术题材对于艺术品拍卖有一定的影响,但并不能完全决定艺术价值。正如北京保利拍卖执行董事赵旭对于天价热点拍品看法:“并不取决于题材主要还看作品本身。对于名头足够响亮的艺术大师以及有历史沉淀的艺术精品,回归于艺术品本质的精神内涵,需要独具慧眼,具有艺术鉴赏力的藏家赏识了。”

三、艺术品拍卖、艺术作品与艺术价值观的关联

我国艺术品市场成交的作品主要为中国传统书画类,上海朵云轩、中国嘉德以及北京瀚海等较为著名的拍卖行,成交率与成交价较高的作品均为中国书画类。2016年底北京保利秋拍,任仁发《五王醉归图》成交价3.036亿元,齐白石 《咫尺天涯——山水册》以1.955亿元成交;2016年度中国嘉德成交率同比增长25%左右,艺术市场呈现出回暖迹象。可见,在当下探讨艺术品拍卖对艺术作品的创作产生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将艺术品拍卖视为艺术中介之一,那么这个问题就可以引申到媒介与艺术之间的天然联系上,传播学上很多学者的著作中都探讨了艺术媒介的问题,如马歇尔·麦克卢汉、尼尔·波兹曼、刘易斯·芒福德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艺术品拍卖往往一定程度上被视为主要的艺术传播中介之一,并作为艺术价值的重要参涉,同时引领一段时间内的艺术风尚。而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必然是受到同时期内艺术风尚的影响。显然,艺术品拍卖之于艺术家的艺术语言、创作技法甚至艺术理念均产生影响。试想在艺术品市场上,张晓刚的“全家福”系列、周春芽的“桃花”系列,岳敏君的“光头”系列,都比他们本人其他系列作品价格高,以上这些系列已经作为这些当代艺术家的艺术符号而存在,更有成为经典化作品的可能。从艺术作品到艺术符号再至经典化,这其中的内在牵涉,其实都与艺术市场的内在驱动,特别是艺术品拍卖的作用方式密不可分。显然,艺术品拍卖之于艺术作品,不仅在题材、技法方面具有导向性,而且在艺术作品符号化的过程中也承载着重要意义。

在1992年,作为中国文物与艺术品拍卖的先驱——北京国际拍卖会顺利举行。从此开始,国内艺术市场通过20余年的时间追赶欧美拍卖市场,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从当初纯粹的以收藏为主的投资,到后来以盈利为目的的投资,再至后来所谓“亿元时代”的到来,我们的艺术投资者经受住了种种考验,同时他们的艺术价值观也随之改变。艺术价值观的具体所指,即在具体的社会背景和语境中,艺术品作为象征形式的状态下,受众对艺术品身份认同后的价值归属呈现。艺术品拍卖、艺术作品与艺术价值观的内在联系之于国人的艺术价值观在这20余年中逐步转变。从起初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的情有独钟,到对外来艺术风格的包容与认同,再到当代水墨的兴起。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涉及一个文化精英对于艺术市场和艺术价值观引领的问题。每场艺术品拍卖会的天价艺术品通常会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而这些拍得天价艺术品的藏家往往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著名的藏家,如刘益谦夫妇,他们收藏了诸多中国古代、近现代包括当代的艺术作品,并于上海和重庆开设私人美术馆;再者如出身于收藏世家的香港藏家张宗宪、张永珍兄妹、台湾藏家林百里,以及欧美藏家前瑞士驻华大使乌里·希克和比利时藏家尤伦斯夫妇等,再到近期在艺术市场表现活跃的苏宁环球集团与宝龙集团均热衷于中国艺术品收藏。另外,近些年一些国家文博机构和私人美术馆也开始投身于艺术品拍卖。以北京故宫博物院近几年的收藏状况为例:其1995年以1800万元购得(宋)张先《十咏图》、2002年又以3298.9万元购得(宋)米芾《研山铭》、2003年再以2200万元购得(隋)《出师颂》等。[4]龙美术馆与余德耀美术馆等私人企业也通过艺术品拍卖会收集高质量艺术作品,并举办相关展览。在文博机构中的领导者与艺术批评家,往往是学术领域最高话语权的掌控者,这些学术领域的专家的言论往往对于艺术品拍卖有很强烈的指示作用,再加之大众传播的日渐普及,通过与报纸、电视、网络的交互传播,对普通民众的艺术价值观势必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另外,文化精英的艺术价值的多元化取向在艺术品拍卖中的表现十分明显。从拍卖份额上来看,中国传统艺术仍旧最受到重视,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在拍卖份额上相对较少但正逐渐被大众认同。上述可见,国人艺术价值观正在被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但作为大众并不能盲目跟风舆论,只有提高艺术鉴赏力和价值判断力才是王道。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同时习总书记对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不仅反映了政府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而且彰显了以文化复兴助推民族复兴的坚定决心。这要求我们要增强自身文化修养,放眼于艺术品拍卖界,就是要增强艺术修养,从而促进艺术市场的持续繁荣。

[1]朱立元:《美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第568页

[2]徐红梅 张贺:《中国当代艺术为何走红国际拍卖市场》,《人民日报》2013年11月28日

[3][4]吴明娣曲家辉:《从艺术品拍卖看当下中国艺术价值观》,《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1年第 9期,第 68~71页

Analysis about Art Auction’s Influence to Artistic Works Value

Song Fangbin

In the year of 2010,China won the top spot in the global auction of art,art auction market prosperity for the impact of works of art can not be ignored.This paper attempts to use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and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method to analyze the inne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rtistic value,the artistic theme and the artistic value of the art auction,and think that the influence of the art auction as the art intermediary for the artistic value of the artistic works deserves to be paid attention and to explore,which for the promotion of art market and art theory to further improve the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theoretical value.

art auction,artistic works value,art theme,Chinese art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江苏南京 211100

猜你喜欢

艺术作品当代艺术艺术品
当代艺术的珍奇橱柜
——评《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艺术品鉴,2021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常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日本当代艺术的“三剑客” 上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