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宾阳炮龙节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2017-03-28李枝繁

传播与版权 2017年11期
关键词:宾阳县宾阳文化遗产

黄 瑛 李枝繁

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民间,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丰富且多种多样,有着较高的历史、文化、学术研究等价值。2003年,国家层面提出了启动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并出台制定了一系列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促进了全国各地政府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申报、保护等工作。宾阳炮龙节是广西宾阳县一个传统的节日,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一举行,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央电视和英国路透社都曾对其做过报道,因而得了“中华一绝”“东方狂欢节”的美誉。2008年6月,宾阳炮龙节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迎来了其传承发展的黄金时期。

一、宾阳炮龙节的发展现状

据记载,宾阳的舞炮龙始于宋、元时代,到明、清,就已经发展成为“年年传统舞炮龙”的民间节庆活动。“舞炮龙,行好运;取龙珠,生贵子;窜龙肚,除灾难。”从中不难看出,宾阳人将“龙”与“炮”两相结合,寄托了祈福消灾、人瑞呈祥的美好愿景,这也是中国龙文化的杰出代表。中华民族对于龙的崇拜渐渐滋生了舞龙的出现,人们通过舞龙的方式敬天敬神、祈雨祈福。与此同时,宾阳炮龙节活动之一的“灯”酒节中“灯”在当地认为与“丁”谐音。在添丁的寓意中,人们在正月十一这一天里,通过灯酒节的百家宴和舞炮龙活动,乡亲邻里之间表达庆贺喜得贵子,祈求保佑孩子健康成长的情感,也有来年求子的心愿。据说,在当地形成了“炮不停不前行”的不成文规则,炮龙舞过家门就是带来祥瑞与福气,爆竹燃放的数量越多,当年就越能生意兴旺、事业腾达。于是,宾阳舞炮龙这一规模宏大的民俗节庆活动,在宾阳县各个社区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出现了炮龙一舞,全城皆动的热闹现象。

过去,宾阳舞炮龙只是民间自发组织的民俗活动,整个宾阳的炮龙基本维持在十条左右。1993年,宾阳县委、县政府把舞炮龙活动与正月十一传统的“灯酒节”进行整合,定名为“炮龙节”,并于2005年先后成立了民间炮龙艺术协会和炮龙开光老庙筹备委员会,一方面开始了炮龙文化的挖掘整理工作,另一方面提出把炮龙节作为民俗文化旅游名片加以推广、发展。2007年,由宾阳县政府主办,引导社区民众开展了首次“百龙舞宾州”炮龙节活动。考虑到炮龙节临近春节时期,于是围绕其整合各种文化资源,把原先在大年初四开展的仙马彩凤、游彩架、踩高跷等民俗文化巡游活动放到了炮龙节这一天,极大地丰富炮龙节的文化活动。2008年,宾阳炮龙节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由人民网主办的第二届中国节庆创新论坛暨中国品牌节会上宾阳炮龙节荣获“中国最佳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庆”。[1]这对进一步提高宾阳县的文化知名度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宾阳的炮龙队还走出了国门远赴新加坡、韩国进行演出,在国际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至此,每年炮龙节期间,吸引几十万游客前来旅游参观,旅游消费收入多达一个多亿,招商引资总额更是逐年上升,使得炮龙节这个普通的民俗节庆活动变成了一个令人瞩目的民俗文化旅游品牌,有力推动了宾阳县的经济发展。

二、宾阳炮龙节的传承保护工作

宾阳炮龙节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传承保护工作也有条不紊、扎实稳步地推进进行。宾阳炮龙节没当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前,宾阳县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根据《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南府发〔2006〕11号)精神,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小组,普查小组通过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撰写出版《宾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料汇编》。在2008年,成功申报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宾阳炮龙节。扎龙艺人邹玉特、伍学规被选举为自治区、南宁市授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宾阳县政府对代表性传承人设立了专项资金补助,使他们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让他们可以无后顾之忧地进行炮龙制作和传授技艺。

在政府的主导下,一些专家、学者也加入炮龙节的保护传承工作中来,2011年,民间炮龙艺术协会编撰的图书《东方炮龙狂欢节——中国宾阳炮龙》出版,通过书籍的形式向民众多方面介绍宾阳炮龙节的民间艺术、人文景观、扎龙艺人,展示了宾阳炮龙节的传统民俗文化特征。随后,又出版了广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炮龙节》,该书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全面介绍了炮龙节这一历史悠久、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族盛事。这些图书的出版让民众更加了解到宾阳炮龙节文化,对传承与保护宾阳炮龙文化的意义非凡。

2016年,宾阳县编制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宾阳炮龙节“十二五”保护规划书》,制订了宾阳炮龙节“十二五”的总体保护规划和分年度保护计划。并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前往宾阳县调研,为保护和开发非物质遗产宾阳炮龙节出谋划策。如今,成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俗旅游完美结合,业已举办了六届“百龙舞宾州”炮龙节,吸引广大群众前来观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的成果,进一步增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愿。

三、宾阳炮龙节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自2008年宾阳炮龙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宾阳炮龙节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影响力逐渐扩大,但是也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宾阳炮龙节内容形式缺乏创新,遭遇审美疲劳瓶颈

自2007年起,宾阳县政府每年都会精心筹备“百龙舞宾州”炮龙节活动,并借着展示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同时举办招商引资推介会,以实现推动经济发展的目的。基于此,政府并未重视对炮龙文化的文化底蕴和精神进行挖掘,创新炮龙节的内容形式,每年的炮龙节活动不外乎“游彩架”“灯酒会”“舞炮龙”几项活动,尤其是“灯酒会”,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小吃会”。游客欣赏着浮光掠影式的民俗表演,体验的是人山人海的热闹,对于炮龙节的真正内涵并没有感觉,这样导致审美疲劳,近年来游客量急剧减少。据宾阳县的数据统计,2012年、2013年炮龙节的游客人数都超50万以上,旅游消费收入也都在1亿以上。可是,2014以后,游客人数减少了20多万,旅游消费收入也大幅减少。一定程度上说明,人们对炮龙节活动的兴趣在减弱,活动内容不新、创意产品不丰富、文化体验不深入导致人们对炮龙节产生审美疲劳,很多人不再积极参加。

宾阳炮龙节近五年游客数量及旅游消费收入情况

(二)宾阳炮龙节的独特性,存在安全隐患与环境污染问题

宾阳炮龙节的舞炮龙主要是用燃放的爆竹去弹炸舞动的龙,这区别于其他地区的舞龙活动,是宾阳炮龙节的独特性所在。宾阳炮龙节是民众参与性较强的大型民俗节庆活动,在观看舞炮龙时,民众会追随炮龙的步伐移动,常会出现拥挤的现象,如果这时靠近炮龙的民众身边不经意间被扔到燃放的爆竹,出于本能反应的躲避行为有可能会发生踩踏事件。另外,舞炮龙所燃放的爆竹产生的有害气体、纸屑会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但在当地,一直流传着“爆竹燃放得越多,越风调雨顺、丁财兴旺”[2]的传统观念,这无形增加燃放爆竹的数量。因此,安全隐患与环境污染问题是发展宾阳炮龙节面临的严峻挑战。

(三)公共配套设施与接待服务能力的水平较为落后

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宾阳炮龙节期间,住宿、餐饮、停车位等方面都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很难留住游客住宿过夜,这也使得旅游消费大打折扣。公共厕所、老街路线指示牌等公共服务设施也缺少,给初来乍到的外地游客带来诸多不便。再加上餐饮、住宿在节日期间随意涨价,严重损害了宾阳的地方形象,这也是许多游客来年不再参加的原因。

(四)以炮龙文化为核心的产业化发展道路进程缓慢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发展是指通过市场经济化的运作,把市场变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载体与空间,突破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传承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的保护与贡献。宾阳炮龙节产业化发展完全依靠政府主导,专业人士或企业很少参与其中,因此,炮龙节的衍生产品开发不足,以炮龙文化为核心的标志性旅游纪念品也是少之又少。

(五)炮龙技艺传承后继乏人,传承工作出现失传危机

扎龙代表性传承人多数年事已高,愿意学习技艺的年轻人又比较匮乏,扎龙技艺面临着失传危机。宾阳炮龙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邹玉特已63岁,现在还在从事炮龙制作,虽然他说一年的扎龙收入将近10万元,可即便如此,公开招聘徒弟时,来应聘的人寥寥无几。舞炮龙虽谈不上多高的技巧,但是,越来越没有年轻人愿意参与这个活动了,近年来一些街道出现了本街居民舞龙队员不够的情况,最后只能出资聘请周边农村的队员。

四、促进宾阳炮龙节传承与发展的建议

(一)政府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强在安全管理各个方面的引导

每年的炮龙节当天,都有数十万游客涌进宾阳,这对于一个小县城来说,在公共配套设施和接待服务方面的压力可想而知。因此,政府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扩大接待外来游客的容量。要规划多处备用的临时停车场,规划好老街区的旅游指示牌等等。政府相关部门还要做到严密布控,落实好炮龙节关于安保工作方案的指示,明确一套应急预案,确保万无一失;要在各社区或街道加强宣传炮龙节安全的政府公告性文件,要对住宿、餐饮进行统一的整合管理,禁止过度涨价。切实做好炮龙节的服务管理工作,使得炮龙节顺利开展,游客尽兴而归。

(二)深度挖掘炮龙节的文化内涵,提升炮龙节庆生命力

舞炮龙是宾阳炮龙节的重头戏,是民间信仰文化表达的载体,民众通过舞炮龙活动,祈求平安、兴旺、五谷丰登。人们在参与舞炮龙的活动中,“龙随炮舞,人随龙欢”,将这种万家同乐,全民齐欢的欢快情绪释放得淋漓尽致。可是,今天的炮龙节充斥着各种商业化、功利性的表演,而外来游客对炮龙节这个“中国的狂欢节”的理解出现偏差,他们把狂欢理解为尽情地燃放鞭炮的“炮”而不是“龙”上,因此失去了炮龙节的本真意义,这导致炮龙节变得华而不实,千篇一律。因此,要深度挖掘炮龙节的文化内涵,在“龙”文化上做文章,让游客原汁原味地感受和体验“舞龙”带来的快感和仪式感,从而提升炮龙节庆的生命力。

(三)坚持以炮龙文化为核心的产业化发展道路

民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是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机遇。宾阳县政府正在规划建设以炮龙文化为主题的公园,可以把其区域或范围打造成一个小型的文化产业园区,通过“产业集群的效应吸引相关企业的入驻并开发当地特色的炮龙文化,形成区域性核心竞争品牌”[3]。利用博物馆展示宾阳县各类优秀文化资源的方法吸引游客,创意生产有关炮龙文化的文化产品,建设炮龙文化体验区,让游客亲身参与其中,体验炮龙文化的魅力。政府与相关企业应学习借鉴其他县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开发的成功案例,继续加强对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如通过游客投票选举受欢迎的旅游点,按排名顺序合理规划具有宾阳特色的炮龙文化旅游路线。

(四)设立非遗培训班,培养非遗传承人

宾阳炮龙的制作手艺是发展宾阳炮龙节的基础,政府应加强完善其相关的保护措施,设立培训机构或传承基地,定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班。邀请当地有名的炮龙文化代表性传承人对民众进行专业性指导培训,让更多的民众能够了解与掌握宾阳炮龙制作手艺的技巧。政府或相关民间组织应意识到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搬”到校园活动课堂上,让炮龙代表性传承人深入学校与学生共同完成炮龙制作,让广大的学生群体了解民间文化,从学生时期培养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也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本文系广西壮族自治区哲社课题“‘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路径研究”(15PMZ001)]

[1]杨秀波.非物质文化遗产宾阳“炮龙节”的中华文化蕴涵[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1):37-40.

[2]张瑞梅,李娜,黄河.民族节庆旅游效应分析——以广西宾阳炮龙节为例[J].大学教育,2012(1):13-16.

[3]罗必果.宾阳炮龙文化及其产业化开发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

猜你喜欢

宾阳县宾阳文化遗产
与文化遗产相遇
宾阳县古树名木的抢救及复壮技术探讨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桂林至钦州港公路(南宁六景至宾阳段)项目获批
我县植保机械及施药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荆州古城远眺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
广西宾阳县传统产业转型研究
南宁市宾阳县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资助全覆盖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