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文化建设的总体取向*
2017-03-28邓安能
邓安能
诚信文化建设的总体取向*
邓安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的诚信文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主要体现在历史维度、价值维度、实践维度、开放维度等四个维度上,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诚信文化;推进政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建设;转变诚信文化建设策略;促进征信业向国际化迈进。这些部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既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诚信理论,又推进了我国的诚信文化建设进程。
诚信文化建设 中华传统文化 文化发展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海 200241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诚信文化建设作出的战略部署,是基于近些年来国内外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诚信文化理论同当前中国的具体国情和世情相结合的产物,也是积极响应广大人民要求建立诚信中国的呼吁和应对国际意识形态领域严峻挑战的产物。
一、中央对诚信文化建设作出战略部署的时代背景
(一)中央对诚信文化建设作出战略部署的国内背景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我国经济增长继续走在世界前列,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不断巩固,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但是,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成绩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特别令人担忧的是,我国社会诚信危机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有所改观,反而进一步恶化。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显示:“目前,中国社会的总体信任进一步下降,已经跌破60分的信任底线。人际不信任进一步扩大,只有不到一半的调查者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可信,只有两到三成信任陌生人。”[1]这种不信任拉低了人们的幸福水平,增加了人与人交往及整个社会运行的成本。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确定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2]“发展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和政治的概念,更是一个基本的文化和文明的进程。”[3]此外,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理想人格的标志,在物质需求基本能得到满足的今天,人们更需要精神文化方面的发展。因此,中央必须高度重视我国发展中存在的社会诚信危机问题,对诚信文化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完成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精神文化保障。
(二)中央对诚信文化建设作出战略部署的国际背景
从国际上看,当前世界经济进入温和增长期,发达国家有望实现经济缓慢复苏,新兴市场国家有可能进入中等收入水平,这将会给中国发展带来机遇。但随着全球化继续向纵深推进,大国间的政治经济博弈也更为激烈。和平时代军事力量等硬实力在大国间基本上派不上用场,软实力特别是文化软实力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此外,在意识形态领域,西方国家利用各种途径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特别是以数字化、网络化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发展,使思想文化传播手段迅速快捷,舆论生态更加复杂多变,意识形态争锋的形势愈发严峻。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4]
因此,面对新形势下的国际竞争和与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斗争,中央对诚信文化建设进行全面战略部署,提高国民的诚信道德素质,一方面可以改变中国的国家形象,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以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抵御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诚信文化观和价值观渗透,牢牢站稳意识形态阵地,维护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利益。
二、中央关于诚信文化建设战略部署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历史维度、价值维度、实践维度、开放维度对诚信文化建设作出的战略部署,关涉传统文化资源、政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建设、诚信文化建设策略、征信业发展等方面内容。
(一)历史维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诚信文化
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文明历史中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诚信思想。如孔子的“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孟子的“至诚而不动,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荀子的“养心莫善于诚”;韩非子的“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管子的“忠信者,交之庆也”,这些先哲们的思想观点都是十分宝贵的传统诚信文化资源。这些资源是现代诚信文化之源,为当前我国的诚信文化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历史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不断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迈进。习近平在众多场合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以及在当前我国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对如何合理利用我国的传统文化作了一些精辟的论述,强调的对象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者,党员高级领导干部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等。2013年11月,在参观考察孔府和孔子研究院时,习近平强调,“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5]2014年2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强调,“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6]2014年9月,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习近平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7]2016年5月,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分宝贵、不可多得的资源。要坚持不忘本来。要向后看、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8]
传统诚信道德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内容,根据习近平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可以把习近平关于中华传统诚信文化的思想提炼概括为:要以科学态度对待传统诚信文化;要很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诚信文化;要对传统诚信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因此,从历史维度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诚信文化是中央关于诚信文化建设战略部署的主要内容之一。
(二)价值维度:推进政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建设
早在2003年9月,习近平就强调,“‘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企业无信,则难求发展;社会无信,则人人自危;政府无信,则权威不立。”[9]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深入推进政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建设,构成中央关于诚信文化建设战略部署内容的价值维度。
政务诚信是现代诚信体系的关键和核心。习近平主政浙江时,就提出“打造‘信用浙江’,就要进一步强化政府信用;就要充分发挥政府在信用建设中的表率作用,树立诚信的形象,建设‘信用政府’”[10]。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以空前力度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诚信与否关系到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也关系到我们党事业的兴衰成败。政务诚信建设首先得从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抓起。2013年1月,在十八届中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说到的就要做到,承诺的就要兑现,中央政治局同志从我本人做起。”[11]2013年8月,习近平在辽宁考察时强调,“领导干部要把深入改进作风与加强党性修养结合起来,自觉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襟怀坦白、言行一致,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对党忠诚老实,对群众忠诚老实,做到台上台下一种表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越界、越轨。”[12]他把讲诚信放在党员领导干部三条政治操守的首位。2016年3月,李克强在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指出,“治国理政,无信不立。政府诚信直接关系政令畅通,关乎民心得失,也具有很强的社会示范效应。我们是人民政府,对人民负责,必须讲诚信,言必信、行必果,说到做到、不放空炮。”[13]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对党忠诚老实、光明磊落,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如实向党反映和报告情况,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反对弄虚作假、虚报浮夸,反对隐瞒实情、报喜不报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不准以任何理由和名义纵容、唆使、暗示或强迫下级说假话。对领导人的宣传要实事求是,禁止吹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修养、讲道德、讲诚信、讲廉耻。”[14]政务人员作风优良、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的“八项规定”和反“四风”,尤其是“打虎拍蝇”,纯净了政治生态,党风、政风明显好转。
社会诚信是现代诚信体系的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15]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16]这是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举措。至此,社会诚信建设被纳入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之中。针对当前家政服务市场比较混乱、不诚信现象比较突出、欺骗外来务工人员事件频繁发生这一社会问题,习近平特别强调“家政服务是社会需要,要讲诚信、职业化”。人是社会的主体,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习近平强调诚实劳动对人生的重要性;他鼓励人们做人要诚信,不自欺欺人,“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
(三)实践维度:转变诚信文化建设策略
党的十八大之前,中央推进诚信文化建设的基本策略是“摸着石头过河”。即根据我国发展中出现的各种诚信问题,作出相应部署。改革开放之初,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诚信道德意识逐渐淡化,社会上出现不少欺诈行为。对此,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决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要反对的是一切损人利己、损公肥私、金钱至上、以权谋私的思想和行为,在全民范围的道德建设应当肯定由此而来的人们在分配方面的合理差别,同时,鼓励人们发扬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相结合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发扬顾全大局、诚实守信、互相友爱和扶贫济困的精神。”[17]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改革目标之后,我国现代化建设出现了不够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对此,1996年10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全面部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精神文明建设。《决议》要求:“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大力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当前要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为重点。”[18]
进入21世纪,我国失信现象不仅广泛存在,而且向社会其他领域蔓延,形成社会性的诚信危机。对此,2001年9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19]《纲要》中的“诚信”面向全体公民。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社会诚信建设”;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司法公信建设”,并要求“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以及把诚信提高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高度,是针对我国发展中出现的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不足、征信体系不发达以及国家文化软实力不强等问题提出来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的诚信文化建设基本策略实现了由“摸着石头过河”到更加注重从顶层设计和制度上推进的根本性转变,构成中央关于诚信文化建设战略部署内容的实践维度。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对诚信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20]至此,诚信被提升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高度,使其广泛地散播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层面,逐步内化为人们的意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21]。随后,国务院常务会议制订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明确了诚信文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和任务,提出“要加强诚信文化建设,让诚实守信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通过持续努力,打造良好信用环境”[22]。由此可见,中央对诚信文化建设的方向、内容、步骤等进行了全面的顶层设计。
“社会诚信建设并非一日之功,有顶层设计,还看基层落地。”[23]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十分重视制度在推进诚信文化建设进程中的作用。中央文明委颁发《关于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意见》,强调用制度的笼子关住失信行为。此后,中央先后发布《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等文件,进一步建立健全了诚信制度。
(四)开放维度:促进征信业向国际化迈进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要求 “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24],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要求“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25]。至此,中央的诚信文化建设战略部署从道德诚信扩展到征信体系。“征信系统的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没有一个健全的征信系统,就不可能形成社会信用体系的关键部件——失信惩戒机制,信用经济就不可能健康发展,这已经在全社会形成共识。”[26]当前,我国征信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成为制约诚信文化建设的重要瓶颈。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加快我国征信业发展,中央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在总结各地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于2013年3月开始实施《征信业管理条例》,《条例》对管理范围、征信机构、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内容作了明确规定,这部法规有力地促进了征信业健康发展。此外,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了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腾讯征信有限公司、鹏元征信有限公司等八家机构对个人开展征信业务。我国由此形成央行征信中心和民营征信机构两大阵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动征信业在国内快速发展的同时,还积极引导征信业向国际市场迈进。主权信用评级是指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对一国政府作为债务人履行偿债责任的信用意愿与信用能力的评判。当前,世界上涉及主权信用评级业务的主要是国际三大评级机构:惠誉、标准普尔和穆迪,其垄断全球90%以上的业务,是国际各大金融机构对外投资的重要参考。2016年3月,穆迪将中国政府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从稳定调整为负面,原因是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导致财政状况弱化,资本外流导致外汇储备持续下降,等等;次日,穆迪将38家中国国有企业评级展望从稳定调整为负面,其中包括中国冶金科工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紧随穆迪步伐,标普将中国AA-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截止目前,世界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中的穆迪、标普均下调中国评级展望。这对中国经济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中国企业的海外融资成本可能会增加。但是,这些西方信用评级机构对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是不公正的。正如中国政府相关官员表示,“穆迪下调中国主权债务评级我们不care,评级展望没有反映中国经济实际情况。”新华网发文称,“长期以来,西方评级机构把持着信用咨询市场的垄断地位,利用信用评级对西方国家与新兴经济体的一褒一贬,人为制造‘融资剪刀差’。”对此,如果中国征信企业在国际信用评级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拥有一定话语权,中国就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更好维护和发展国家利益。因此,从开放维度看,争取国际信用评级话语权,唱响国际评级的中国声音,推动我国征信业迈向国际化,是中央关于诚信文化建设战略部署的主要内容之一。
综上所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的诚信文化建设战略部署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立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总的思路是把诚信文化建设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紧密结合起来。它的特色在于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即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营养,将传统诚信文化转换成现代诚信文化;二是治标向治本的转变,即从“摸着石头过河”单个解决问题到从顶层设计和制度上根本解决问题;三是国内向国际的转变,即从提高国民的诚信道德素质扩展到在国际上维护国家利益。
三、中央对诚信文化建设作出战略部署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诚信文化建设作出的战略部署,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也是中央治国理政文化战略的一部分。这些部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它不仅有力指导了我国诚信文化建设实践,推进了诚信文化建设进程,而且极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诚信理论,是照耀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诚信文化建设的指路明灯。
(一)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创立并不断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指导下,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才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对此,我们有理由对该理论充满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生命力和活力在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得到丰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内容,诚信文化属于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诚信文化建设的方针、原则、内容等作进一步新的阐述,特别是把诚信文化建设与征信业发展结合起来,极大地丰富了文化建设理论,为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这些部署在某种程度上也就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二)发展了诚信理论
诚信是一个古老的词语和话题,在当今中国已是一个大众化的道德语词,使用范围之广、使用频率之高使其道德影响力独占鳌头,连公正、平等都比肩不上。同时,对诚信概念的基本内涵,出现了多重阐释,甚至含混不清。理论不仅产生于实践,而且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根据转型期中国社会的变化,以及社会变化对诚信普遍性的渴求,诚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应有一个适应性的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为解决我国社会诚信危机问题,将诚信放在文化范域下,这是对传统诚信理论和诚信建设范式的突破,发展了诚信理论。传统延续下来的诚信始终着眼于德性和义务的个体性,虽然人格意义上的诚信具有永恒性,我们这个时代也同样需要提倡,但是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诚信的需要。现代诚信的内涵不能局限于传统对个人品质的要求,应当突破个人德性的范畴,成为面向社会伦理的思考。结合转型中国的实际,社会对诚信的期待不仅仅在于诚信的个人品质 (这仍是极为重要的),诚信必须承担其应有的文化功能,即通过化人而文明社会和化物而育人的双重作用。
(三)推进了诚信文化建设进程
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整体性转型过程中充满着异常的复杂性和难以预测的不确定性,不少问题在人们不经意中逐渐形成,并且迅速蔓延,造成各种社会性的危机。早在社会转型之始,我国就出现了诚信问题,但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诚信问题的集中爆发在2000年之后,失信之风从经济领域向全社会各个领域蔓延,人们对诚信道德产生了价值上的怀疑和动摇。
鉴于社会转型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诚信问题,中央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部署诚信文化建设。在前期治理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我国发展中新出现的诚信问题,中央有针对性地作出了全面战略部署,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政府及其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各行业积极响应,创建各种诚信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模式,有力促进了诚信文化向前发展,大大推进了诚信文化建设的进程。
[1]王俊秀:《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 (2012~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
[2][15][20]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 年,第 19、27、32 页
[3](加)D.保罗·谢弗:《文化引导未来》,许春山朱邦俊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240页
[4]《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人民日报》2013年8月21日
[5]《习近平考察山东谈全面深化改革——一分部署 九分落实》,《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11月29日
[6]《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人民日报》2014年2月26日
[7]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9月25日[8]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 5月 19日
[9][10]习近平:《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8页
[11]《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 坚定不移把反腐倡廉建设引向深入》,《人民日报》2013年1月23日
[12]《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为振兴老工业基地增添原动力》,《人民日报》2013年9月2日
[13]《转变职能 完善机制 强化监管 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人民日报》2016年3月29日
[14]《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在京举行》,《人民日报》2016年10月28日
[16]《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27页
[17]《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5页
[1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 253页
[19]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1年,第5页
[21][25]《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2页
[22]《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人民日报》2014年1月16日
[23]于洪生:《用制度创新护航诚信中国》,《文汇报》2016年6月23日
[24]本书编写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学习问答》,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1年,第27页
[26]林钧跃:《社会信用体系:中国高效建立征信系统的模式》,《征信》2011年第21期
The Overall Orientation of Credit Culture Construction
Deng Anneng
From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with Comrade Xi Jinping as the core,has made a series of grand strategic deployments to our country’s credit culture construction.It mainly embodies in history latitude,value latitude,practice latitude,open latitude.That is to say,the construction of credit culture includes inheriting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redit culture,advancing government credit and society credit construction,changing creditculture construction tactics,promoting creditinvestigation industry towards internationalization.The deploymen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because it enriches and develops theor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credit theory,and advances our country's credit culture construction process.
credit culture construction,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cultural development
*该标题为《重庆社会科学》编辑部改定标题,作者原标题为《论十八大以来中央的诚信文化建设战略部署》。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研究”(批准号:12&ZD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