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等教育个人投资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2017-03-28马文武李中秋

创新 2017年4期
关键词:劳动力毕业生大学

■ 马文武 李中秋

我国高等教育个人投资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 马文武 李中秋

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我国当前高等教育个人投资风险的影响因素,认为在高校扩招和就业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教育投资者喜欢选择更高层次高等教育来降低市场就业风险和收入风险,但面对经济市场化程度的加深、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和区域结构不合理、劳动力主次市场和城乡市场分割带来的高等教育风险增加的影响,使得我国当前阶段处于一个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收入相对下降的现状。而要解决这一困境,着力点在于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完善我国劳动力市场。

高等教育;投资风险;理论分析

自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扩招和高校毕业生逐步实行市场化就业改革以来,既出现了一些有利于降低高等教育个人投资风险的因素,也出现了一些增加高等教育个人投资风险的因素。从我国近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看,从2003—2016年连续1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超过70%[1],而且该统计还将继续深造的学生视为就业,若剔除这部分学生,初次就业率将更低。同时,高校毕业生还面临着低工资的威胁:就麦可思教育咨询公司公布的近几年大学生毕业后的平均月薪来看,虽然毕业生的平均月薪未显示出明显的上升或下降趋势,但由于全国及城镇就业人员的平均收入一直逐年增长,导致实质上大学毕业生的初职月薪下降[2]。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和毕业收入下降现象,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个人投资过程中的普遍性风险,面对此类风险,作为接受教育的投资者普遍采用进行更高层次的教育方式来降低风险[3],但现实表明在影响高等教育个人投资风险上升和下降的两种对比因素中,促进高等教育个人投资风险上升的因素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因此,本文将就高等教育个人投资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理论上辨析我国当前高等教育个人投资面临的现状。

高等教育个人投资风险是指接受高等教育的投资者为完成高等教育进行的以货币、时间、精力等为成本的投资后,不能按正常预期获得回报而遭受损失(主要是经济损失)的可能,具体表现为完成高等教育或仍然面临各种类型失业,或为了就业不得不从事不满意的工作,或获得工作的收入远低于预期,出现了与高等教育投资预期存在较大落差的结果。深刻分析这一现象背后的逻辑,对影响高等教育个人投资风险的因素做出理论阐述如下。

一、更高层次学历教育与高等教育个人投资风险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及经济市场化的改革,劳动力市场上高学历的求职者日益增多,导致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的选择空间增大,劳动力市场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而用人单位在识别劳动者能力高低方面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看劳动者的学历高低。劳动者为了增强就业竞争力,一个常用的做法就是进行高等教育投资。为了满足更多人的高等教育需求,在高校招生迅速扩大的背景下,形成了“高等教育扩招—高等教育投资者增加—就业竞争加剧—更高层次高等教育投资者增加—高等教育继续扩招”的模式,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这种由高校扩招带来的进行更高层次高等教育投资的内在行为,一定程度上是为了降低个人教育投资风险的抉择。

对于为什么要进行高等教育投资,可通过人力资本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等一般理论加以解释。不管是人力资本理论还是信号传递理论,都强调了教育年限与收入成正相关。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更多的教育可以获得更多知识、技能,从而在劳动力市场上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和更强的获利能力[4-5];信号传递理论则认为高学历是向雇主传递自己具有从事某工作的专业能力从而能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信号,因而通过获得更高的学历,可能为劳动者带来收益更丰厚的工作[6-7]。因此,为了找到更高收入和更满意的工作,劳动者特别是在主要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者有获得更高学历的内在动力。

由人力资本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所解释的接受高等教育的内在动力,再结合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市场化改革和10多年高等教育扩招政策导致的就业竞争加剧形成的外在压力,接受高等教育的动力机制便得以强化。我国30多年经济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建立起了市场经济体系,市场经济竞争特点在劳动力市场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供求机制和优胜劣汰的作用下,让劳动者时刻觉得自己可能面临人力资本的不足或者被认为劳动能力不够,而只能从事收入不高、自己不满意的工作。因此,这种劳动力市场上的职位竞争会给劳动者带来不断提高自己学历的压力。另外,面对高校扩招政策带来的数量庞大且不断增加的大学毕业生,让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而且职场内部职位竞争也更加激烈。另外,我国劳动市场又出现明显的二元分割状态,主要劳动力市场就业数量有限,而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都是奔着主要劳动力市场而去,这无疑让主要劳动力市场就业压力加大,职位竞争更加白热化。于是一些大学生就业难、一毕业就失业的现象不再是传说,变成了事实。而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定位在主要劳动力市场,多数不愿去次要劳动市场就业的情况下,为了规避这一尴尬局面,有些大学生毕业后主动放弃找工作而选择继续考研深造。而在高校扩招背景下,研究生录取数量日益增加,这样也为高等教育投资者在研究生这一层面的投资提供了更多机会,在继续深造获得更高学历后他们再去职场竞争,优势自然明显。对于个人来说,其选择进行更高层次高等教育纯属于个人行为,是市场条件下做出的利益最大化选择,是理性抉择行为。因为更高层次的高等教育实际上是前期教育投资的继续投资,如果不进行这种继续投资,前期的教育投资的回报可能达不到预期目标,甚至前期的教育投资会前功尽弃。因此,很多更高层次高等教育投资是在前期教育投资沉没成本很高情况下的继续投资,而继续追加的教育投资的回报率会很高,投资进行下去,会将整个教育投资的回报率控制在一个比较满意的区间范围内,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等教育个人投资风险。

二、经济市场化程度加深与高等教育个人投资风险

根据投资理论,市场化程度越高,投资收益不确定性越大,投资风险就越高,这是一条普遍性规律。高等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作为资本投资的一种,也难以跳出这一规律约制。在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过程中,失业性风险和选择性风险将会上升。

我国经济改革的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也是经济市场化程度加深的进程。这种市场化的改革包括方方面面,既有就业方式的市场化,如供需双方就业双向选择、签订就业劳动合同,确定双方各自权利与义务;就业单位的市场化,如就业单位越来越多是按照市场经济法人主体形式存在、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也有就业保障的市场化,如就业签订劳动合同,按照国家规定,企业给予就业者相应的福利保障和购买相应的社会保险,发生争议后,也要依法裁决;更有企业经营、运作方式的市场化,如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可按照相关规定和劳动合同根据经营好坏决定职工聘用、续聘或解聘,企业之间兼并和经营不善申请破产保护。这些方面的市场化程度加深,极大增加了未来劳动市场和就业的不确定性。对高等教育投资者来说,也就让高等教育投资者从上大学开始,实际上已经敞露于市场风险之中。改革以前,国家对大学毕业生包分配,现在毕业面临在市场中找工作,不确定的风险比比皆是。如刚上大学时所学专业就业前景可能还好,但等大学毕业后,市场对专业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可能面临就业难形势,出现失业性风险;上大学时,经济处于高涨阶段,毕业就业时,经济可能处于萧条期;大学毕业找的工作单位,几年后由于经营不善破产倒闭,面临重新就业;工作单位调整经营业务等原因会进行企业员工的重新招聘,就业者可能会面临劳动合同到期不再被续聘风险,选择性风险上身。不确定的市场风险,让高等教育投资者不能准确预测高等教育投资未来的回报率大小和波动情况,他们只能基于当期的信息状况作出判断,而在市场环境中,各种形势瞬息万变,结果可能与当初预判大相径庭,导致高等教育个人投资风险在市场化程度加深的环境中逐步增加。

三、高等教育结构与高等教育个人投资风险

本文所指高等教育结构是从宏观角度讨论高等教育系统内部诸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联方式或组合方式,包括层次结构、学科结构、形式结构、区域结构等相互之间的依存作用关系。

经济学视角的人力资本理论为高等教育结构要与社会经济对人才需求结构相适应提供了理论支持。经济发展会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又会带动人才在各个产业之间流动,进而改变劳动力就业结构,对人才结构提出新的要求,人才结构的变化又对培养人才、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的教育提出了变革要求,主要是对高等教育结构变革提出的新要求。高等教育投资者是在现行国家高等教育结构既定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大学、什么学科专业、什么课程层次、什么技能培训、什么地域的学校。高等教育在这种结构下培养出的人才,依附于其个体上的人力资本便具有了鲜明的专用性特征。如果高等教育的这种结构设计,使得培养出的人才其人力资本专用性适用于经济领域需求,也就达到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和人才供给结构的匹配,那么高等教育培养出的人才就是社会有效需求的人才,大学毕业生能够找到相匹配岗位,发挥人力资本最大生产效率,回收高等教育投资及其报酬。如果这两种结构有所不匹配,那么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和依附于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本就不能使用到其特定的领域,必然有部分人才不是社会需求的,这部分人的高等教育投资回报必然受到影响,这样高等教育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将会上升。因此,高等教育部门的顶层设计者和决策者,要不断根据市场的人才需求结构变化和对未来人才需求结构变化的预测,适时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布局,让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求,达到人力资本专用性与经济领域需求的匹配。

纵析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总的来说缺乏应对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导致结构僵化。具体表现为:

(一)部分高校办学定位不明确

从我国实行高等教育扩招政策以来,招生人数迅猛增加,到2013年教育部公布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 34.5%[8]①美国著名教育社会学家马尔·特罗(M·Trow)在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理论”,将高等教育发展划分为“英才”(Elite)、“大众”(Mass)、“普及”(Universal)三个发展阶段,且将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50%划分为大众化阶段。,说明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走向大众化,然而我国高等教育不论是在办学层次、方向还是模式上,都还没从“精英”教育模式下走出来,主要表现为对高校类型分类不清。高校一般可分为研究型大学和职业性大学。研究型大学主要从事基础理论研究与教学、培养具有高水平理论研究型人才,职业性大学主要是培养具有专门技能和具有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这两种类型的大学在功能与服务对象、管理和发展目标上迥然不同。然而,我国教育部门没有对高校做出这样明确的分类定位,导致高校之间差异不大,都盲目向研究型大学靠近,重复建设严重。高校都追求大而全。如专科学院改本科大学,追求硕士点、博士点数量,攀比招生规模和学校规模;专业学科特色大学向多学科综合性大学发展,失去自身专业特色,培养出的人才雷同且质量难以保证,难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二)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失衡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经验表明,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对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要求是呈现研究生、本科、专科职业技术的“金字塔”形。专科职业技术学校和学生人数在整个高等教育中占主要比例,本科学校及学生人数居中,研究生教育人数最少。而我国目前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呈现出明显的两头小中间大的“腰鼓”形结构,主要问题是专科层次规模太小,专科职业特色不明显,培养模式与本科相同;而本科层次规模扩张过快,本科层次师生比过小,本科教育质量下降;研究生层次规模发展过于迅速,导致研究生有本科化趋势。在这种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下,培养出的人才结构与社会需求结构不匹配,必然有部分高等教育投资者会因就业难而陷入投资回报难的困境,使高等教育个人投资更加充满不确定性。

(三)高等教育区域布局失衡

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在区域布局上失衡,主要是高校数量和质量区域分布失调。全国超过50%以上的普通高校分布在东部地区,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为20%以上和20%以下[9]。同时,东、中、西部区域内部普遍高校的数量分布也不均衡,在东部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中部地区主要分布在武汉、长沙等省会城市,西部则集中分布在陕西、四川、重庆等地区,西部其他省区高校寥寥无几。在高校质量上,分布更不均衡,全国绝大多数部属重点高校分布在东部地区(尤其扎堆在北京、上海、天津等经济发达城市),中部地区数量次之,西部地区最少。高等教育的这一布局,不仅制约了高校数量少、质量低等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使接受高等教育人才扎堆在东部,特别是京津沪等特大城市。而在东部地区的大学毕业生由于大学期间习惯和适应了东部经济环境,很多不愿再回到西部经济落后地区工作,这样就在全国地域上造成人才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竞争过于激烈,而在中、西部经济落后地区人才缺失的“冰火两重天”局面。在劳动力供需结构区域失衡情况下,东部地区由于人才供给大于需求,必然会导致人才资源配置率下降以及人才频繁跳槽和摩擦性失业,使得个人收入波动较大;而西部地区则由于受制于人才瓶颈制约,经济发展不上去,使得就业数量和质量提不上去,影响西部地区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的收益。因此,从全国来看,高等教育这种区域布局的失衡会导致整个高等教育个人投资风险的增加。

四、劳动力市场分割与高等教育个人投资风险

根据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迁移是能够带来经济收益的投资行为,也是理性人实现收益最大化的行为抉择。如果存在劳动力市场分割,将影响到劳动力的自由迁移、流动,会对收益产生冲击,提高风险。目前我国城市中存在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分割,同时,由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体制结构导致的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也十分明显。

首先,就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分割而言。我国在城市中,次要劳动力市场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主要有建筑业、餐饮业、加工业、家政服务业等以吸收人力资本不高的劳动力进入的行业,具有进入门槛低的特点,一般属于临时工;而主要劳动力市场是按照劳动合同,购买“五险一金”,充分享受各种福利待遇的劳动力市场,该劳动力市场上的产业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劳动者具有高人力资本特点。同时两个劳动力市场之间劳动力流动具有不对称特点,即主要劳动力市场劳动者容易往次要劳动力市场流动,但次要劳动力市场劳动者难以向主要劳动力市场流动。大学毕业生作为高人力资本的劳动者,理论上是应该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就业,但从我国高校扩招政策实施以来,大学毕业生迅猛增长,主要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供大于求,在竞争机制下,不少大学毕业生有进入次要劳动力市场的风险;同时,原本在主要劳动力市场就业的劳动者,也有可能被迫流向次要劳动力市场。最终,在这种竞争机制下,主、次要劳动力市场分割,大学毕业生通过从主要劳动力市场向次要劳动力市场的单向流动,对其收入产生了较大冲击,将高等教育个人投资风险拉大了。

其次,就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而言。由于这种分割类型市场的存在,极大降低了城乡劳动力要素的流动。尤其是通过户籍制度派生出的城市劳动就业制度、城市偏向的社会保障制度、排他性的城市福利制度等有效地控制了城乡之间的劳动力流动[10]。虽然国家部门采取了放宽人口流动限制的条件,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城市打工,但这样的劳动力流动主要是在人力资本水平不高的农村剩余劳动群体中进行,而对于人力资本水平相对较高的大学毕业生,实际上存在很大的流动限制性条件。大学毕业生由于接受的是专业性的知识,人力资本具有很强的专用属性,对于有些专业的大学毕业生的人力资本专用性环境在农村,有的大学毕业生的人力资本专用性环境在城市。一旦大学毕业生初始就业选择在城市,但由于其人力资本专用环境在农村,而向农村流动难度较大,其收益必然与拥有的人力资本水平的预期收益存在差距;同样,一旦初始就业选择在农村①由于目前大学毕业生激烈的就业竞争,导致很多农村大学生毕业后在城市找不到满意工作,而暂时选择到农村乡镇就业作为缓冲,相机向城市流动。,但人力资本专用性环境在城市,要再往城市流动难度也较大,收益也必然受到冲击。这种城乡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就是通过上述机制提高了高等教育个人投资风险。

五、结论与政策启示

上述对高等教育个人投资风险影响因素的分析,从理论上解释了为什么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和收入相对下降的现象。虽然在我国居民高等教育投资过程中,投资者偏好于更高层次高等教育来降低个人投资风险,但经济市场化程度加深、当前高等教育结构层次现状、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使得高等教育个人投资风险上升,两种力量作用结果最终表现为高等教育个人投资风险上升。为了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保障高等教育投资者积极性,根据上述分析结论,获得的政策启示主要有两点:一是在完善市场经济的同时,优化高等教育办学层次和结构,实现高等教育均衡发展;二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打破劳动力市场分割状态,实现劳动力有序自由流动。这两点也是降低高等教育投资风险的政策着力点。

[1]佚名.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14年超过 70%[N].中国教育报,2016-11-04.

[2]杨东平.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202-204.

[3]马文武,李中秋.中国城乡居民过度教育考察:CHNS 数据的经验分析[J].创新,2016(6):113-122.

[4]Schultz,T.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1,51(1):1-17.

[5]Welch,F.Education in Production[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0,78(1):35-49 .

[6]Riley,J.Testing the Educational Screening Hypothesis[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79,87(5):S227-S252 .

[7]Spence, M.Job Market Signaling[J].Quarterly of Journal of Economics,1973,87(3):355-374 .

[8]梁平主.政策科学与中国公共政策[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433.

[9]陈明庆.大众化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考试,2008(1):54-58.

[10]白永秀.城乡二元结构的中国视角:形成、拓展、路径[J].学术月刊,2012(5):67-76.

[责任编辑:吴寿平]

An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Individual Investment Risk in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Ma Wenwu LiZhongqiu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actors affecting individual investment risk of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The paper holds that in the process of admission expans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market-oriented reform, the education investors prefer to choose higher education to reduce employment risk and income risk.But in the face of factors such as deepened market-oriented economy,the irrationality between hierarchical structure and regional structure of higher education,the increasing risks of higher education caused by major labor force and minor labor force,the college students are in a difficult position to hunt jobs and get low payment.To solve this thorny problem,the structure of higher education should be refined and our market of labor force should be improved.

Higher Education;Investment Risk;Theoretical Analysis

G647.5

A

1673-8616(2017)04-0070-08

2017-02-26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城乡居民高等教育投资收益与风险研究”(2016M59266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中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扶贫效应研究”(skzx2016-sb42)

马文武,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后(四川成都,610065);李中秋,河北经贸大学金融学院讲师、博士(河北石家庄,050061)。

猜你喜欢

劳动力毕业生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