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本领恐慌现状描述
2017-03-28重庆市云阳县教育学会会长
□文/重庆市云阳县教育学会会长
重庆市云阳教师进修学院研究员 余绍龙
教师本领恐慌现状描述
□文/重庆市云阳县教育学会会长
重庆市云阳教师进修学院研究员 余绍龙
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现状问题,是一个教育的现实话题,也是一个让人多愁善感的问题。40多年来,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从乡下到城市,从小学到中学、职业学校,感受颇深的是,无论在哪个阶段、哪个环境,自己对教育教学和管理能力依然存在着恐慌和心虚。
教师本领问题从古至今都是人们关注的问题,而我以为,这也应该成为一个使命性的研究课题。这个问题谈起来轻松,做起来却很复杂。人们由于教师培养体制的变革,教师队伍的结构也就发生了巨大变化,“本领恐慌”问题越来越令人堪忧。我简单归纳为:师资队伍多元化、整体结构薄弱化、教师教育多难化。
一、教师队伍的快速增量形成结构性矛盾
我作两个方面的简要描述:一是数量补充快,师生比例大幅提升。以我们县为例,是一个拥有140万人的教育大县,有各类学校126所,98个教学点,近18万学生,近1万在职教师。随着“普九”验收和“两基”国检达标,2006年重庆市在代课民师中招录公办教师近1万名,我县招录643名。这批教师中,相当一部分没有教师资格证,专业学历不达标,缺乏一定的教学基本功,总体来讲量大质劣。从数量上看,一边还了缺编的“老账”,但从质量上看,一边又欠了“新债”。
二是教师来源渠道广,学科结构多元化。
近年来,教师入职门槛大大降低。为了使师资数量达标,近三分之一来自民办教师,每年公招的教师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从非师范专业的毕业生中录用,其条件是只要具备同等学历和取得教师资格证的社会人员均可通过公招进入教师队伍。其中不乏考前临阵磨枪,死记硬背考试资料,只要笔试上线就到培训机构突击搞面试技巧提升训练,于是滥竽充数者不可避免地涌入教师队伍,实在是“麻布绣花底子太差”,导致用人单位哭笑不得、陷入尴尬。
二、教师队伍的“本领恐慌”种种表象影响教育生态环境
第一个问题,职业道德恐慌。职业规划不明,理想追求不清,教育情怀不再,甘守清贫而无怨无悔的教师悄然骤减,敬重职业回报社会的时代不断在向教育说再见。不少人未曾经过艰苦的磨砺,随着物欲的膨胀,导致精神追求沦丧。许多年轻老师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怀疑,一些中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消极情绪不断滋长,凡此种种,混日子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失去了教书育人的动力和积极性,壮志宏图很快冷若冰霜。
第二个问题,专业技能恐慌。部分教师一不看书二不好问,教学基本功不扎实,主要表现在:1.缺乏应有的书写能力,字迹潦草,横不成行,纵不对路,不规范,学生难以辨认;2.缺失应有的备课基本功,教师不知道什么是备课、备些什么内容,不知什么是详案、什么是简案,只备教材不备学生。翻阅一些教师的备课本,看不出一节课的重难点、上课层次,结构混乱模糊杂乱无章。3.课程标准不钻研,教材体系理不清,知识联系看不透,说课说不到点子,讲课抓不住重点,评课读不到要害,“埋头拉车不看路”。
第三个问题,教学组织能力恐慌。一些教师缺乏应有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只管自己照本宣科,无力驾驭课堂。要么学生打瞌睡,小动作,视而不见,无所事事;要么大发雷霆,引发众怒,弄得课堂一团糟,学生长期生活在混乱的学习环境之中。
第四个问题,教师科研意识不强、科研常识和能力缺乏。一些教师认为自己只要上好课就行了,教科研与自己关系不大;也有教师认为,教育科研“高不可攀”,并非一般教师所为;也有教师认为,教育科研仅仅是“纸上谈兵”,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还不如自己的教学经验有效。因此,缺乏教育反思,不总结,也不善于总结,写不来论文,做不来课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有教师个人的主观因素,也与学校的科研氛围、评价导向、激励机制等有关。
第五个问题,骨干教师缺乏几种精神,作用发挥不到位不充分。一是缺乏学习精神,不勤学不好学不善学,满足于现状,吃老本,不思进取。二是钻研精神不够,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不重视、不研究,更不能使之形成一个系统性的课题来研究并加以解决。三是合作意识不强,单打独斗,不重参与,不愿分享,不善交流,保守倾向明显。四是见子打子,不注重总结反思,对问题缺乏面上的了解,难以形成一套科学完备、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工作思路。
第六个问题,本土化教师稀缺。农村末端教育严重缺乏本土化师资。近几年来,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对边远山区教师提高津补贴、评职晋级优先等待遇的政策,但由于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学校学生人数大幅度减少,课程无法开足,仍然存在几个教师教几个学生的资源浪费现象和一个教师教多门学科的现象,优秀教师留不住,外地教师安不稳,严重缺少本土化的全科优秀教师。
第七个问题,教师视野的恐慌。从教师视野的向度(教师视野的方向)、广度(眼界的宽广程度)和深度(眼光的深浅、远近)来看,教师的视野不是一个“点”,也不是一个“面”,教师的视野至少应该是一个三维时空。若教师的视野只及 “点”和“面”,教育就只能狭窄为点或面,就只能造就人的一个“点”或一个“平面人”,教育就不能帮助人成为既有高度,又有厚度和宽度的人,一个丰满充盈的、立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