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读往来
2017-03-28
编读往来
▲2017.7总第46期《高端论坛》以“工作指示”为栏题刊登了两篇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高校特色发展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实施意见”。两文件明确指出了政府履责,评价办法。本刊刊登两文件,堪称服务“工作指示”的好使者。
▲本期《教研文化论坛》着力刊登了有关高考和高考改革的多篇文章,这个主题抓得好。这不仅是今年高考刚结束时逢本期出版,有较强的时令性,可读性,更主要的是今年是恢复高考制度40周年,又是“最重要、最复杂的一次教育综合改革下的‘新高考之年’”,关注度极高,已有不少媒体就此话题展开报道和论谈。然本刊所登文章,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原则性、专业性而不乏亲和力。如p36姜纲:高考承载为国选人育人的重大使命”;p38“校长、老师、家长要有紧迫感了!”等等,很好地回答了读者想知其然更想要知其所以然的一些问题。
▲本期《教研文化论坛》刊登的另一组多篇文章是有关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教学等方面的文章。如:“请老师们注意了,全国统一使用新编语文教材”、“教好新教材要有六种意识”、“让课外阅读进入课堂教学”等等。这很好,我国的义务教育正由均衡发展向优质发展迈进。无论是均衡发展还是优质发展,广大农村的学校、师资等始终是重点和难点,《教研文化论坛》亦可多刊登一些这方面的文章、报道。
▲《学校工作论坛》中的“学校管理”本来是论及一些严谨、枯燥的话题,但本期所刊登文章很“活”,很有可读性,如P72“‘三维’通力合作共护成长”、“构建‘人文’创新学校的感悟”等,一看标题就很惹人。
▲本刊的《校园艺苑》常给读者清新、轻松的阅读感。如:P86的诗歌“匆匆那年”、P87的散文“父子读城记”等。如《校园艺苑》不仅刊登一些文学性作品,还增加一些文艺方面的内容和美雅的照片、美术作品等,那就更丰富更好了,不仅能更好地表达出本刊高雅的审美情趣,无疑会带给读者更愉悦的心境和文化修养元素。
(重庆 赖炳福)
▲教师发展智库论坛在西南大学举行。能够参加这种高水平的会议,非常荣幸。这次参会我收获颇多,最主要的是给我敲响了警钟。 (四川 奉玲)
▲任教这些年来,我一直爱岗敬业,严于律己,认真执教,对待学生也时常保持爱心,对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重视、关心、爱护他们,因此我自认为我是一名合格的教师。但这次参会让我产生了怀疑。(四川 陈勇)
▲会议中,多位专家谈到教师本领恐慌问题。教师本领问题,是一个使命性的研究问题,也是一个使命性研究课题,这个问题谈起来轻松,但做起来十分复杂。
(湖南 胡芳玲)
▲于绍龙教授从他作为一线教师这几十年的经验出发,从师资队伍多元化、整体结构薄弱化、教师教育多懒化这三个角度解读一线教师的本领恐慌问题;谢芝钥教授分析了本领恐慌含义和具体成因并提出了解决的建议等等,都非常引人深思,给人启发。 (重庆 方芳)
▲此次论坛会议中各位专家、学者的发言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猛然意识到,我自身并不是没有出现教师本领恐慌的情况,而是在此之前我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四川 雷华)
▲在新形势、新环境、新任务和新目标的挑战,教师的确容易出现担心自己不适应,欠缺知识和技能而产生的惶恐不安的情绪和害怕心态。事实上,作为已经参加工作几年的老师,在教学上稍微已经有些经验了,也有了一定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按理说这是一种好事,但是这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有时也会限制教师发展。而我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我自身所储备的知识的更新问题。 (四川 姜川)
▲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大数据、大阅读时代,整个世界每一天都在改变、都在颠覆。我们教师的知识储备系统应当不停的运转,陈旧的、不合时宜的知识应当过滤出去,先进的、正确的知识应当吸收进来。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适应教育改革,适应教学要求。
(湖南 张亚玲)
▲《重庆与世界》是一本非常有水准的教育杂志,从办刊以来,每一期我都认真阅读,一期不落。其中,我最喜欢课堂教学专题部分。 (江苏 苏舟)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是教育的主阵地,但是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不能充分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照顾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同时又难以充分照顾优、差生的学习和发展的局限。因此,如何执教,如何把控课堂,对全体学生负责,就成了值得探究的问题。 (山东 吕正然)
▲这本杂志中选取的文章多出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笔下,文章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启发性,从他们独特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对我来说很有借鉴意义。
(江西 黄亚光)
▲我作为一名才出来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经验尚浅,也尚未形成自己独特的、能为学生所接受的教学风格,所以,多听、多看、多学、多借鉴实在是有必要的,长此下去,方才能从实践中摸索出一套适用的教学方法。
(西南大学 陈永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