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新课堂文化教学模式探索
2017-03-28重庆市九龙坡区石新路小学李本英
□文/重庆市九龙坡区石新路小学 李本英
实新课堂文化教学模式探索
□文/重庆市九龙坡区石新路小学 李本英
2012年,我们学校提出了“实新课堂文化”,作为一线数学教师的我,尽力抓住“实新课堂”的精髓,在平时的教学中,采用“实新课堂”的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尝试学习,多种方式;点拨指导,提炼升华;思考内化,领悟成长这四个环节设计教学流程,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采用新的理念,新的方式,达到新的效果。打造“真实、朴实、扎实”的高效课堂;让学生学到扎实的知识、拥有会学的能力,培养创新的意识!要想达到“实新课堂”的标准,得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深挖教材,抓住数学本质的新设计。
作为“实新课堂”践行者的一线教师,我总是努力使每一个40分钟的教学,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认知过程;努力把教师的外部指导内化为学生的能动活动;总是在怎样才能唤起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和如何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新知识上下功夫,适时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于是我深入钻研教材,准确地理解教材,驾驭教材。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书本上看得见的思维结果,更要让他们参与那些课本上看不见的思维活动过程。例如,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有的老师在教学8和9的乘法口诀时,仍然停留在编口诀时要注意什么?这些口诀有什么规律?为找规律而找规律,思维层次仍停留在书本知识的表面,没有更高层次的思维要求和碰撞!结果一节课编口诀和找口诀的规律占用了大量的时间,课堂练习量完全达不到要求,有的老师的课甚至拖堂达7分钟之久。我在教学时,深入研究了教材,抓住数学的本质,乘法口诀的本质就是乘法的意义,它就是根据乘法的意义得出的口诀!孩子们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建立了数学模型,每句口诀的编写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简单的事情。而找出乘法口诀的规律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更好地记忆乘法口诀,为什么有的同学记得又快又牢?就是因为他找到了口诀的规律,于是抛出一个大问题:你是怎样记住口诀的?你有什么诀窍?在小组 议一议,说一说。这样的设计,课堂效率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二、角色转换,将学生推到前台。
“实新课堂”中,确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首先从自身“真实”状态出发,找准“实际”位置,将学生推到前台,自己站在幕后,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深度和广度。我在执教“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一课时,发现对课本所提供的知识内容,大部分学生不用教都会,我们应该怎样处理才能既保持书本和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及严密,又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呢?我直接将例题抛出180+340、340-180,先让孩子独立计算,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算法。接着让孩子到讲台上结合自己的板书,给全班同学讲解,课堂上,台上的学生侃侃而谈,台下的学生听得认真,提出质疑并对讲解的学生进行中肯的评价。紧接着就是闯关练习,第一关:我是计算小能手(做一做);第二关:我当小老师(改错练习);第三关:我是小考官(同桌出题)。最后总结自己的收获,孩子们不但从自己学到了什么(知识层面上)总结,更有的孩子总结说从×××的发言中知道了什么,还有从自己上课的心情方面来总结的。一节课下来,孩子们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听课的老师对我们班的孩子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们赞美学生会独立思考问题,有良好的倾听习惯,表达能力强,会与同学进行交流,会对同学进行正确的评价,对学习充满浓厚的兴趣,学习效率高,老师对学生平时训练有素。其实,这些赞美,就是源于孩子们是学习的主角,老师退到了幕后,听课的老师们看见的是孩子的精彩表现,学生学习的态度是积极的,学习过程和思维过程都是有深度的,学生都是在全程参与,全员参与,因而得到了专家和同行的肯定。
三、关爱生命,让课堂有温度而充满幸福。
人民教育出版社原副总编辑吕达先生这样说:“实践生本,首先要以学生为本,其次是以生命为本,第三以生动为本,第四以生长为本。”教师就是园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修剪,调理,让学生能够像小花,小树那样健康茁壮地生长与发展,这便是生本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也是我们能在课堂上收获幸福的根本保证。
记得那是自己的一节随堂课,课题是《认识直角》,和往常一样,让孩子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认识了直角的基本特征以后,就让孩子们找找生活中的直角,孩子们兴趣很高,发言也非常积极,说出了数学书封面上的直角,桌面上的直角,瓷砖面上的直角,大屏幕上的直角……我一面赞赏孩子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一面鼓励孩子继续寻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直角,这时,一位平时动作很慢,站或坐都要老师提醒的男孩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股脑儿坐在地上,身子和腿伸得笔直,我还没来得及说:“孩子,怎么坐地上了?”他已大声说:“老师,这也是个直角。”我喜出望外,连忙竖起了大拇指,说:“肖森洋真了不起,他坐在地上,直直的身子和直直的腿形成了一个直角,他在自己的身体上创造了一个直角,太有创意了!”(说实话,这确实是我意料之外的事情。)谁知,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纷纷开动脑筋,创造出了很多直角:一位孩子来了一个标准的举手姿势,说:“老师,这儿也是个直角。”(小手臂和大手臂形成了一个直角)我趁机问道:“那你这个直角的顶点和边在哪里呀?”孩子准确无误地指出来了,这时,又有几个孩子两手前平举,说:“老师,这里也有直角。”紧接着几个孩子两手侧平举,说:“老师,这儿有两个直角。”(手臂和身体形成了直角)一些孩子一手高高直举,一手直直侧平举,说:“老师,这里又是一个直角。”一个个思维的火花在迸现,一个个奇迹在发生,这就是我们这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们。这就是我幸福的“实新课堂”!
回望几年自己践行的“实新课堂”,感受到真正的“实新课堂”应该是成功的课堂,是学生能愉快学习的课堂,是学生能成长的课堂,也是教师能提高科研能力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