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的独特作用
2017-03-28廖彩荣
廖彩荣
论高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的独特作用
廖彩荣
高校科技期刊约占我国科技期刊的三分之一,因依托主体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其具备了在学术评价中的独特作用,主要表现为:科学技术发展的记录仪;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助推器;学术人才培养的孵化器;学术发展创新的方向标;学术交流的新平台;学术道德建设的守夜人。
高校科技期刊;学术评价;独特作用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等5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及其在学术评价中的独特作用[1]。高校科技期刊是我国科技期刊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目前高校编辑出版的科技期刊约1500种,约占全国科技期刊的28%,是我国3大科技期刊群之一[2]。高校科技期刊缘其依托高校和服务高校师生这一天然特质,使得其具有特别的“功能”[3]“属性”[4],高校科技期刊在高校中具有不容小觑的育人和知识创新功能[5]。因为这些功能和属性,又使得其不仅具有我国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的一般作用,而且也体现出学术评价中的独特作用。
一、学术性是高校科技期刊的一个本质属性
(一)通过刊载和发布学术成果体现学术性
区别于“知识”,“学术”通常是指一门系统的专门的学问,有时候泛指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有时也指一种方法的研究。高校既是群贤毕至、学者荟萃之地,也是教书育人、科学研究之所。高校科技期刊依托高校,服务高校,其通过记载和发布高校创新性学术成果体现其学术性[6]。因此,学术性是高校科技期刊的一个本质属性,这一本质属性往往通过所刊载的成果的思想性、理论性、互换性、综合性、预见性或否定性等某一或几种特性体现出来。
(二)高校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发展良好
从清华大学遴选发布了2016年“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名单可看出,不少高校编辑出版的科技期刊名列其中。有学者通过比较高校学报和一些专业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后认为,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和国内一些专业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相当[7],这有力驳斥了“高校学报是最大的‘学术垃圾产地’”这一谬论;还有学者研究认为,高校学术期刊具备强大的学术生命力[8]。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已经启动完成的两批学术期刊认定结果来分析,高校科技期刊绝大多数被认定在学术期刊的科技类学术期刊里,由此不难看出,坚持学术道路发展是高校科技期刊的不二法门。需进一步指出的是,当前,我国学术期刊的“非学术化”倾向有进一步加剧和蔓延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趋势正随着当今社会上出现的学术烦躁、学术剽窃、学术造假等学术不正之风互为恶性因果,这一现象应引起我们的反思和警惕。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发展定位,坚持学术期刊本源,不忘初心,在充分尊重期刊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自身的生态位,增强竞争力,推进期刊改革,促进其健康发展[9]。
二、学术评价是高校科技期刊的一项基本功能
(一)高校科技期刊是国家原始创新的重要平台之一
学术评价是指基于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对学术研究成果价值的评判,其分为对学术研究成果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评价。高校科技期刊是高校科研成果集中记录和交流传播的基本载体,是发现和培养高校科技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然,我们也需看到,高校科技期刊在国家创新体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功能定位还不清晰,发表论文学术质量、时效性以及自身市场竞争力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科技相比尚存在不少差距。
(二)学术评价是科技期刊的一项基本功能
高校科技期刊通过载发具有学术性的研究成果,体现一定的学术水平和创新价值,在一定范围、一定领域同行认同、学术认可或价值认定。要科学合理用好高校科技期刊这一学术评价功能,既要充分重视科技期刊发表学术论文重要作用,也要防止出现过分唯期刊、唯论文的倾向,避免高校科技期刊学术评价功能的失衡。同时,还要坚持借助恰当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构建科学合理体现,实现学术评价这一功能科学、合理、公正性。
三、高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的独特作用
(一)科学技术发展的记录仪
伴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大力实施,我国高校科技得到飞速发展。我国高校积极承担包括国家自科基金、“863”“973”等在内的国家多级别多层次等重大科技发展任务,高校已经是中国基础性研究的主力军,技术转移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生力军[10]。我国高校现在已经成为重要的科学研究基地,聚集了一批高水平的科学技术人员,产出了大量科研成果。
就科研成果之一的科技论文而言,高校科技期刊成为高校科研成果集中记录和交流传播的基本载体。目前,我国本科以上高校均主办一本以上的科技期刊。撇去国际科技论文统计,国内科技期刊承担了国内科技论文的80%载文量,这其中,又绝大多数登载在了高校科技期刊里。同时,以科技论文产出为契机,高校科技期刊对科研成果转化、申报课题、结题、报奖、科研人员荣誉获得等均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高校科技期刊显然成为科学技术发展见证者和记录者,是科学技术发展的记录仪。
(二)学科建设发展的助推器
学科建设是高校的一个根本性任务,其关乎高校的教学质量、人才培养、科研环境等多方面[11]。立足高校,服务高校,许多高校科技期刊立足学校特色和学科优势,根据专业需求开设相关栏目,有效助推了相关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服务。实践证明,许多高校的特色学科出特色,优势学科出优势,甚至一些高校的学科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均与高校科技期刊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高校科技期刊通过固定栏目的设置实现凝练学科建设方向,汇聚有关学科人才,持续、密集刊载学科建设成果助推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如《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设置栏目从当初的全覆盖,到随学校学科建设发展逐渐突出有重点支持,如随时代发展而设立的“生物医药工程”“航天航空”“建设管理”等栏目助推了学校学科建设与发展[3];又如《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1978年创刊至今一直开设的“动物科学与技术”栏目,持续刊发了大量动物遗传与育种、猪基因改良与技术方面的科研成果,发掘和扶持了一大批相关人才成长,支持了该学科发展,为该校获批第一个动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三)学术创新发展的方向标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成为新常态下国家新时期创新动力。高校科技期刊在高校创新中扮演着“源”或“中介”角色。高校科技期刊通过刊发具备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的研究成果,并且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和二次开发等。如国家为鼓励大学开展技术转移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高校科技期刊发表的成果在大学建立了一大批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及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中心等,促进大学科学技术成果向企业、社会转移,进而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四)学术人才培养的孵化器
人才培养是高校一项重要任务,高校科技期刊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孵化器。从地利人和角度来看,高校科技期刊依托高校,服务高校师生,和高校师生有着天然联系,有着其他科技期刊无法企及的天时地利人和。高校科技期刊以服务学校师生论文发表为主,更有机会和条件同作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或指导。有人统计后得出:高校里有许多具有卓越成就的科学家、教授或院士,都是从所在高校科技期刊上发表第1篇文章而起步的。而今,大学的招生规模和培养虽逐步向社会化、大众化发展,但高校科技期刊仍是象牙塔里学子学术起步的启明灯、航向标。高校科技期刊发表文章主体仍是以在受教育的硕士生、博士生研究生为主体,高校科技期刊无疑成为这些学术人才培养的孵化器。
(五)学术交流的新平台
依托高校学术资源优势,高校科技期刊成为学术交流新平台。利用学术资源的类聚优势,以科技期刊自身具有的汇编和定期发布功能,有意识地刊载大量相关学术热点问题,最新的学术研究动态、最新的科学研究趋势等成果,引起学术界关于科学研究热点、研究动态、研究理论和技术的共鸣和探讨。有的期刊编辑出版部门或者邀请媒体支持单位等形式,或者以科技期刊名义召集或组织有关学术会议。此外,科技期刊还可以以特刊、特辑、专辑、专号、专刊或增刊形式对有关会议成果进行集中发表,形成类聚特色或期刊优势。
(六)学术道德建设守夜人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学术诚信建设是学术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新形势下,反对学术不端、反对学术剽窃,树立学术诚信是学术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仅高校培养的人才,而且高校教师科研队伍自身,是否具备和坚守起码的学术道德均线均显得尤为重要。新常态下,一方面,许多高校科技期刊借助技术的手段,通过量化来设定学术标准和底线,来评判学术;另一方面,许多高校科技期刊的编辑也拿起教鞭,面向教学科研一线,面向人才培养一线,通过悉心说教,坚持反对学术不端,着力构建良好的学术道德,高校科技期刊正扮演着学术道德建设守夜人的角色。
四、结语
学术性是高校科技期刊的一个本质属性,学术评价是高校科技期刊的一项基本功能。因依托主体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高校期刊备了在学术评价中的独特作用。我们要充分重视并充分发挥这些独特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创新高校科技期刊发展体制和机制创新,不断优化新环境,实现新常态和新业态下高校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编号YJC2012008615)]
[1]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R].2015.
[2]杜大力.中国科技期刊改革开放30年[J].编辑学报,2009,21(1):1-4.
[3]陈浩元,郑进宝,李兴昌,等.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功能及实现措施建议[J].编辑学报,2006,18(5):323-327.
[4]颜帅,郑进宝,佟建国,等.论高校科技期刊的6种属性[J].编辑学报,2009,21(2):97-98.
[5]姚远,汤晰,赵军平,等.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现状调查与分析[J].编辑学报,2008,20(1):15-17.
[6]刘西琳.学术性:学术期刊生命之所系——论学术期刊的性质、特点及编辑要点[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8(1):27-35.
[7]佟建国,颜帅,陈浩元.论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学术影响力[J].编辑学报,2013,25(3):208-211.
[8]颜帅.谈高校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J].评价与管理,2013(2):5.
[9]陈景春.高校科技学术期刊科学发展的3个维度[J].编辑学报,2015,27(1):5-8.
[10]教育部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中心.中国高校科技发展概况[OR/OL].http://www.edu.cn/index.shtml.
[11]蒋元平.学科建设的内涵诠释和实现策略[J].中国西部科技,2007(1):8-10.
[作 者]廖彩荣,硕士,江西农业大学期刊社副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