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谋新时代
——“2016(第十届)固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2017-03-28
■ 本刊记者 高 磊
共谋新时代
——“2016(第十届)固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本刊记者 高 磊
2016年12月7日,“共谋新时代—2016(第十届)固废战略论坛”在北京友谊宾馆隆重召开。论坛由E20环境平台、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并获得了环境保护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北京大学环境学院、中国环博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E20环境平台创始合伙人、国家环境保护技术管理与评估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张丽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境卫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兼总工刘晶昊等业界知名专家、固废领域领跑企业的战略决策者,以及研究机构代表和媒体代表等近千人参加论坛。
近年来,生活垃圾、污泥、餐厨垃圾等与日俱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也随之到来。“两山论”的提出、四部委加强垃圾焚烧处理的意见发布、发改委的垃圾强制分类征求意见稿发布,这些理念和政策必然会对固废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对固废领域而言,变革、机遇和竞争同在。随着各项环境保护标准日趋严格,随着民众环保意识的觉醒,社会和公众持续关注固废问题,邻避效应更为突出,尤其是应用比较广泛、发展也较为成熟的垃圾焚烧领域,如何变邻避为“邻利”,是政府和产业界共同关心的焦点。
市政基础设施领域推行PPP前景可期
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副司长 韩志峰
市政基础设施领域是推行PPP的排头兵和主战场。早在2004年,建设部就出台了《市政公共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明确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的建设、运营和管理。在建设部相关文件和政策的推动下,市政工程特许经营取得重大进展,建设部主导制定5个市政行业的特许经营协议范本,大量特许经营BOT项目在市政建设领域得以应用。2015年5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就建立了首个国家部委层面的PPP项目库,到目前为止,总项目数量3764个,总投资大约6.4万亿元。其中,市政基础设施领域项目1644个,遥遥领先于其他领域。
改革开放以来到2014年初,我国实施的3000多个特许经营项目,大部分集中在污水垃圾处理、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等市政基础设施领域,为新时期推进市政基础设施领域PPP项目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从“十三五”开始,我们倡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从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而言,需要补短板。其中市政基础设施非常重要,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项目由于其规模适中、有稳定的回报、前期条件比较成熟等特点,更适合采用PPP模式。因此,在市政基础领域推行PPP的前景可期。
要高效推进市政基础设施领域PPP,一要认真总结以往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案例;二要合理运用价格和收费机制,适当延长特许经营年限,构建合理投资回报等;三要加强创新和突破,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四要构建多元化的退出机制,盘活存量;五要建立联审机制,发挥部门合力,切实提高项目的审核效率,加快推动PPP项目的落地;六在选择社会资本的时候应该更多采用招投标方式。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要坚持“四心”原则,即:坚定信心、充满诚心、保持专心和要有恒心。
中国PPP,理念先行、量力而行、简单易行
清华大学PPP研究中心主任、联合国PPP中国中心首席代表、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天义
中国PPP请理念先行。PPP理念重在分享,主要领域是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因此在环保行业PPP将大有作为。PPP模式最核心的理念,一是合理回报;二是契约精神。执行当中要有刚性的一面,讲契约精神;也要有柔性的一面,要讲可调性,因为PPP是一个不完全契约。在崇尚契约精神的前提下处理好“不变”与“变”的关系,是PPP应用中的必修课。还有合理回报的全体性,从项目开始的咨询、EPC、融资到最后的退出以及资产的转让,任何一个环节和主体都不允许形成暴利。如垃圾焚烧和污水处理项目,资产转让中要明确两点:一是转让需经当地政府同意;二是当地政府有权干预售价。否则既违反了合理回报理念,也增加了接盘者负担。
中国PPP要量力而行。从政企两个主体同时加强能力建设,增强能力自信。对政府而言,要着重提高项目识别能力、模式设计能力、财政支付能力、伙伴选择能力和过程监管能力;对企业而言,需要不断提升投资与融资能力、技术与管理能力以及定力。PPP企业与政府要合作几十年,并在政府监管下向社会提供相对稳定也相对单调甚至简单重复的公共产品或服务,需要克服“疲倦感”和“乏味感”。另外,PPP企业必须克服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本能冲动,把合理回报作为企业始终坚守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追求。
中国PPP应简单易行。立法规制简单一点,投融资模式简单一点,过程管理简单一点。
损有余而补不足—城市固废处理的哲学思考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境卫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兼总工 刘晶昊
城市固废处理一直是困扰全国各大城市的问题,也是行业人士重点关注的问题,大家对于城市固废行业如何发展的思考从未停止。我国固废总量有多大?2015年第九届固废论坛上,《中国固废行业发展态势》报告中指出中国大概有100亿吨固废,人均7吨;欧盟28个国家,约5亿人,人均原材料消耗总量为16吨/人,人均固废产生量6吨。从固废流来看,主要有两类:一为养殖类;二为制造类。养殖类主要是细胞构成的,农业时代比较多;制造类固废工业时代比较多,主要是原子基、干垃圾等。
《道德经》里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一个是供求,一个是消耗,“余”就是固废。固废可以用阴阳太极来表达,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垃圾里有资源,资源里也有垃圾。国际固废协会认为,固废处理的根本不是垃圾问题,而是人的问题。固废行业要发展,有五个方面非常重要:一是填埋库容。奉有余,需回归。必须留出足够的土地和空间,为各种固废的最终回归做好准备;二是行业监管。在市场化背景下,需要加强专业监管。打造监管队伍,提升监管能力,保障监管利益。政府应与企业实现“双赢”的平衡发展,更好服务人民;三是生产消费。研究各种材料的全生命周期和消费模式,倡导绿色设计、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四是垃圾税费,建立正向的促进减量机制;五是分类统计。精细化管理,是提升回收水平和资源化水平的基础。从点滴做起,积累数据,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