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实践问题及对策

2017-03-28张震宇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温州民间融资

张震宇

(温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浙江 温州 325000)

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实践问题及对策

张震宇

(温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浙江 温州 325000)

温州作为金融综合改革的探路者,围绕破解“两多两难”为目标导向,以构建金融组织、产品和服务、资本市场、地方金融监管“四大体系”为基本框架,勇于创新,开拓进取,敢动真格,实现了十六个先行先试的“全国率先”,形成九个“全国部分地区或全省复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然而,温州在金融综合改革实践中仍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还需不断探索研究。

温州;金融改革;对策

一、温州金融综合改革主要成效

(一)金融业态不断丰富,金融组织体系日渐完善

在银行金融机构发展方面,全市银行业机构49家,全国首批民商银行——温州民商银行开业运营,吸引杭州银行、民泰银行、金华银行等城商行入驻,村镇银行实现县域全覆盖,异地批量发起设立村镇银行达34家。在非银金融机构发展方面,全市共有证券机构24家,期货机构16家,市级保险机构53家;全国首家服务农村“三位一体”建设的农村保险互助社开业运营;获批全国首个地级市的资产管理公司——光大金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在民间金融组织发展方面,全市共有17类地方金融市场主体法人组织,并且已经纳入温州市地方金融管理局监管的有900家,注册资本金180余亿元。其中,首创的民间借贷服务中心、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会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金融组织,在全国或全省其它地区得到复制试点。

(二)区域资本市场初具规模,金融市场实力稳步提升

截至2016年10月末,全市累计上市公司1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62家,区域性资本市场挂牌企业801家。企业积极参与直接融资呈快速增长趋势,2016年以来,新增直接融资342亿元,同比增长96%,是银行同期新增贷款余额的1.2倍,有效弥补了间接融资的不足。2012—2015年直接融资规模呈逐年递增态势,近5年累计直接融资规模达1 042亿元,约占同期银行新增贷款的2/3,有效地引导了大企业融资需求向直接融资转变,显著减少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挤占影响。温州金融改革以来新增股份公司678家,是从改革开放到2012年30多年总和的5.5倍之多,占全省总数的17.16%,比2012年提高了12.63个百分点;率全国之先创新“地方发、地方还、地方用”的“幸福股份”和“蓝海股份”发债模式,募集资金43亿元。推动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定向集合资金和小额贷款公司发行定向债和优先股登记备案超14亿元。

(三)金融产品不断创新,信用体系逐步完善

温州在全省率先试点“主办行”制度,首推企业授信总额联合管理“358”条款,全市有19 701个企业纳入联合授信管理机制,约占全市企业授信数的97%,合计授信总额4 722亿元。金融改革以来,温州新增74家社区银行和47家小微企业专营机构,加大银行信贷向小微企业倾斜,2012年以来全市新增银行贷款1 509亿元,其中新增小微企业(含个人经营性)贷款755亿元,占一半有余。同时清理服务收费项目和减利率,降价企业融资成本,2016年10月银行贷款加权平均利率6.02%,比2012年3月下降了2.85个百分点,帮助降低小微企业评估费负担约30%。发挥保险机构助企促贷功能,全国首创建筑工程施工合同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二合一”助贷模式。稳步开展政府信用信息共建共享,探索推动人行征信平台与地方征信平台联动发展,在温州民间借贷服务中心平台实现了人行征信、发改委企业信用信息和民间借贷信用信息的“一站式”查询服务。

(四)地方金融监管不断完善,监管体系初步构建

温州率先成立地方金融监管局,与金融法庭、金融犯罪侦查队、金融仲裁院一起初步形成了地方金融监管基本框架。全国首部地方金融监管法规——《温州民间融资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填补了地方金融监管的空白。创新地方金融监管方式、方法,引入第三方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现场检查,创设地方金融非现场监管系统,对2 200多家民间金融组织开展监管。创新开展民间借贷备案工作,全市共备案民间借贷34 551笔,总金额418亿元。首创编制“温州指数”,并发布“温州——中国民间融资综合利率指数”,推动民间融资规范化、阳光化。通过改革试点,温州民间融资规范化、阳光化明显提升,民间借贷契约意识加强、信息日益透明、利率回归理性,2016年10月温州地区民间融资综合利率为16.53%,比2011年25.44%的阶段性高位下降8.91个百分点;民间融资综合利率与银行贷款平均利率的差额从2011年的16.78个百分点,缩小到2016年10月份的10.45个百分点,利率水平逐步回落和回归理性。

(五)“两链”风险得到有效化解,金融风险处置逐步完善

自2012年以来,全市已累计处置银行不良贷款1 500多亿元。截至2016年1 0月末,全市不良贷款余额达到2013年以来的历史低点,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连续三年实现“双降”,关注类贷款在全省其他地市普遍上升的情况下持续减少,逾期贷款占比创近三年内新低。温州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金融风险处置工作的意见》和《关于推动光大金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展加快不良资产处置的实施意见》,为风险处置提供政策保障。目前,全市担保链(圈)的规模明显下降,辖内给3个及以上企业提供担保、同时又被3个及以上企业担保的企业数406个,较2012年末大幅减少810个。2012年至今,共协调帮扶企业1 500多家,相关受益企业约4 800家;法院共受理破产案件919件,审结639件,分别占全省的41.3%和50.96%。温州“两链”风险化解工作受到国务院领导的批示肯定,僵尸企业司法处置工作分别受到中国人民银行周小川行长、最高人民法院周强院长等国家领导的批示肯定。

二、温州金融综合改革主要做法

(一)紧盯规范民间金融、用好民间投资的难题,推进区域金融体系创新

重点抓七个方面工作:一是首创民间借贷服务中心,先后设立7家民间借贷服务中心和5家备案中心,累计备案34 551笔、金额超418亿元,民间融资“契约”撮合资金比重从金融改革前不到5%提升至20%左右。目前,全国约2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成立了200余家负责备案登记的民间借贷服务中心开展试点工作。二是首创民间融资综合利率指数——温州指数,在温州及全国46个城市设立600多个监测点并开展监测合作,实现对民间融资利率的全面监测,引导民间融资利率市场化。三是首批设立民营银行试点——温州民商银行,吸引民资20亿元,成为民资进入银行业和民资服务小微企业的新标杆。推动温州银行增资扩股、8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造,温州金融改革四年半约有150多亿元民资进入金融业机构。四是首创“幸福股份”和“蓝海股份”发债模式,募集资金43亿元投入轨道交通、海涂围垦等项目。五是首单发行副省级以下城市保障房私募债,撬动36亿元民间资金支持保障房建设。六是首批开展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试点,成功办理浙江省首笔一般性外商投资企业以结汇资金开展境内股权投资业务。七是首创发行小额贷款公司优先股和定向债,累计发行备案优先股和定向债8.15亿元。

(二)紧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打造普惠金融样板

重点抓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开展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还款方式创新试点,推出“分段式”“增信式”等82个创新产品,2015年末贷款余额444.57亿元,累计转贷1 422亿元。二是首创民间资本管理公司,以“民资管家”服务为特色,累计引导58.64亿元民资投向近1 308个实体产业项目。三是首创“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模式,以农户资产授托承诺代替抵押和担保,已累计发放3 291户,贷款金额9.17亿元,有效盘活300亿元“沉睡”资产,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四是首批在乐清市、瑞安市开展全国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试点,全市农房抵押贷款至2016年10月份余额达到98.15亿元。首家设立农村财险互助社——瑞安市兴民农村保险互助社,首创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农村互助会,累计投放互助金18.99亿元。五是建立政府增信长效体系,成立规模8.5亿元的信保基金,设立1 000万元的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补偿资金,累计为小微企业提供超24亿元的信贷支持。

(三)紧盯防范和化解企业“两链”风险的难题,大力构建社会信用体系

重点抓五个方面工作:一是首个成立地级市人民银行征信分中心,加大非银行类信用信息采集,建设推广温州市企业信用信息辅助系统,推进民间、政府、金融、法院4大信息系统共享互动。二是首次以地级市获批设立光大金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协助地方不良资产处置。试点授信“主办行”制度、总额联合管理“358”条款等做法,从源头防控多头授信、过度授信。三是首创政银企法四方联动、市县镇企四级响应的处置工作机制,成立实体化运作的“处置办”,创新政府应急转贷资金,市县两级政府共设立15亿元应急转贷资金,支持困难企业转贷,累计使用1.3万多笔、累计金额超过1 100亿元。四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试点推进简易破产程序,创新“活查封”机制,为涉诉资产被查封的企业开启“临时启封”。五是深入开展“构建诚信、惩戒失信”专项行动,按季度曝光恶意逃废债企业、个人名单,建立风险企业资产变更信息共享机制。累计在报纸、电视等媒体上公开曝光失信对象2 957例,约谈涉嫌逃废债企业176家,打击各类逃废债犯罪597起,将200多家企业纳入联动监测与信息共享。

(四)紧盯区域性金融监管的难题,探索走出一条温州特色的地方金融监管之路

重点抓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推动民间融资立法。出台民间融资地方性法规即《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对大额民间借贷行为实行强制备案和对小额民间借贷行为实行自愿备案的规定,成为全国首个地方金融监管执法类别城市,并开出全国首单民间融资执法行政罚单,将区域民间资金借贷流动纳入监管范围。二是构建地方金融监管长效工作体系。建立地方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形成地方金融监管“一盘棋”格局。出台《关于加强推进民间融资投融资领域涉稳信息网格化管理的通知》,率先实行“市—县—镇(街)—村(社区)”四级联动监管机制,将民间金融风险防范纳入基层治理“一张网”。首创开发民间金融组织非现场监管系统,对10类近900家民间金融组织开展非现场监管。三是推进地方金融监测组织化和常态化。搭建民间借贷登记备案平台,实现温州全覆盖。初步建成集人民银行征信信息、发改委信用信息、民间借贷信息“三位一体”的综合性信用信息查询平台,将9 000余笔民间借贷履约信息以及法院系统372笔民间借贷诉讼信息纳入,填补了社会信用体系中民间借贷信息长期的空白。编制发布“温州指数”,真实、客观、准确地反映民间融资市场资金价格走势及波动,合理引导了民间资金价格走向。

三、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对策

(一)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虽然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在改革实践中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一是不良贷款仍在高位运行,潜在风险向下迁徙隐患大。2014年、2015年以及2016年前10个月,温州不良贷款持续“双降”,不良贷款加关注类贷款的比例也在逐年下降,但存量规模仍居浙江省第三高。同时,逾期超过90天以上但仍划在正常的、上挂上级行的,以及贷款本息均正常但借款人已跑路等形成的应划而未划入不良的贷款余额还有近90亿元。二是企业“两链”风险仅仅稳控,还未完全化解。企业互保联保交织成难以隔断清偿的资金链、担保网是温州当前化解金融风险工作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目前,全市风险企业369家,已成功处置270家,未完成27%;挂牌处置的120家重点风险企业中,109家基本完成处置;26个重大风险担保圈处置取得突破,4家基本完成处置,但处置难度仍然很大,风险未得到完全化解。三是中小企业“贷款难”和商业银行“不敢贷”现象交织,金融对实体经济输血不足。信贷投放重点仍在政府背景项目和房地产领域,真正投向实体的企业资金并不多。2016年1—10月,温州房地产业及购房贷款增加260亿元,政府背景项目贷款增加118亿元,而制造业贷款余额连续10个月环比下降,累计较年初大幅减少274亿元。四是互联网金融风险仍在发酵,金融维稳压力巨大。自2014年以来,已有27家P2P机构涉嫌非法集资被公安部门立案,涉案金额超16亿元。五是银行不守信、企业不诚信、民间不互信现象依然存在。近几年,温州每年都深入开展“构建诚信、惩戒失信”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企业和个人恶意逃废债行为,取得一定成效,但没有达到根本性遏制。银企双方相互指责、相互推诿的现象仍有发生,政府出面协调的事项难以得到银企双方的共同认可,全社会诚信关系依然紧张。

下一步,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将围绕温州市金融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发挥好国家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政策优势,着重在金融服务保障提质增效、创新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维护区域金融稳定和有效处置企业金融风险等四个方面精准发力,力争到“十三五”期末,温州金融增加值力争达到350亿元,年均增长10.2%以上,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8%,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0.4%;银行业本外币存款和本外币贷款分别达到13 067元和10 381亿元以上;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控制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下;保险业保费收入超过270亿元;企业上市数量达到40家以上,直接融资规模年均达到300亿元以上,把温州逐步建设成为具有较强的聚合力、辐射力和综合服务能力的泛长三角、海西区重要的区域金融和民间财富管理中心城市。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推动金融服务保障提质增效

加强金融业考核引导,挖掘信贷增长潜力,优化信贷投放结构。推动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鼓励科技创新企业借助温州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等平台实现共享发展。加强统筹协调和攻坚力度,争取设立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一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支持温州民商银行创新业务,发挥地方民营银行在服务小微企业、“三农”等方面的特色优势。深入实施“资本市场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10+10”重点培育计划,累计在境内外证券交易所报会、上市企业30家,在新三板挂牌企业120家。深化提升温州股权营运中心平台功能和增值服务。支持金融特色小镇创建工作。构建财富管理新模式,鼓励私募行业发展,借助金融集聚区等平台,打造专业财富管理中心。

2.以创新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

推动小微企业信保基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提质扩面,继续推动政府应急转贷资金有效运转。推进政策性担保体系建设。探索互助保险组织建设,加快信用保证保险、责任险、农业险、大病保险、巨灾险等的发展,推进保险资金投资温州实体项目。积极引导金融机构主动参与农房抵押贷款试点,推动农房抵押贷款业务从集镇繁华区段向偏远地区发展,推动业务增量扩面。积极推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升级,持续开展“统筹城乡支付服务环境”重点工程。

3.维护地方金融坏境稳定有序

以正面引导和负面曝光相结合,推进非法集资、互联网金融风险警示宣传教育工作。持续推动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工作,加强对互联网金融业态的审慎性监管。落实理财类产品媒体宣传预审机制,强化理财投资风险预警,规范媒体宣传行为。深化《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实施,完善“温州指数”编报机制和非现场监管系统运用,探索监管负面清单制管理,“横纵联动”开展风险专项排查,建立和完善行业信息数据库,加大监管信息的曝光力度。继续大力开展“构建诚信、惩戒失信”活动,严厉打击逃废债,逐步完善“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加大力度推进风险企业资产变更联动监测信息共享机制,最大限度保障金融债权实现。

4.保持企业金融风险处置有效

加强对行业龙头和成长性、科技型企业的帮扶力度,对落后产能企业加大市场化淘汰力度,有选择、有目标地开展处置工作。深化镇(街)试点、下沉工作重心,强化领导挂钩制度,争取使试点工作覆盖全部经济重镇(街)。强化银行不良贷款处置,继续实现不良贷款额、不良率“双降”。推动光大金瓯资产管理公司加快处置不良资产,并在困境企业救助、问题资产托管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完善破产审判府院协同处置机制,细化企业破产行政配套政策和个案协调处置。探索预重整机制,率先启动预重整机制试点工作。建立企业金融风险处置工作诉调对接机制,建立慎用司法查封沟通机制,强化政银企法同进共退的工作格局。

四、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永远存在着结构性矛盾,商业银行不可能完全包揽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金。中小企业要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需要迈过三道“门槛”:一是在良好信用环境下,企业经营者须具备较好的社会信誉;二是企业信息披露的真实、可靠;三是在利率定价机制健全条件下,保证银行实现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若要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一方面商业银行信贷文化和考核机制需要改变,不能简单的唯抵押论;另一方面监管部门需要改变现有不适合实际的监管办法和改革监管体制,推动商业银行的信贷能向中小企业倾斜。同时,广大中小企业更要练好内功,扎根实体经济,逐步真正实现财务规范透明、企业信用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融资能力提升。

(二)关于区域性金融风险化解问题

温州民间借贷风波发生后,民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迅速传导银行体系。2012年至2014年,连续三年“信贷收缩”与“不良高企”的恶性循环,直接冲击着银行金融机构运营,使温州政府维护金融稳定、社会稳定的任务异常艰巨。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温州市委、市政府迅速行动,成立风险企业帮扶和银行不良贷款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企业担一点、银行让一点、政府帮一点、司法快一点”的处置思路和工作方法,坚持省市县镇“四级联动”、政银企法“四方联手”,努力在保企业和保银行之间寻找平衡点,切实形成了企业金融风险和银行不良贷款处置工作合力,有序去除企业过高的信贷杠杆,大力推进僵尸企业市场出清。但府院联席会议制度的完善、法律法规存在“上位法”的完善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三)关于中央与地方金融监管的协调问题

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权责不对等,在处置非法集资、互联网金融和P2P监管等方面体现较为集中。一方面,民间金融组织本身存在灵活性强、自主性高等特点,相关创新业务实际上已衍变为传统金融行为的升级版,走在中央与地方监管之间的灰色地带,造成中央监管部门鞭长莫及、地方监管部门无从下手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主管与监管之间还需进一步协调共进,两者之间存在工作脱节现象,信息共享程度还不够充分。因此,首先要界定中央与地方的金融监管的范围和职责,明晰边界,确定权责;其次要授予地方对特定领域的管理权限,以建立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为契机,做好对地方金融组织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最后要加强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和地方金融管理部门的协作与配合,消除监管盲区。

(四)关于区域性金融改革的成效问题

温州是全国首个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承担着为全国区域金融改革探路,并形成可复制、可借鉴“改革经验”的使命和任务。经过近5年的实践与探索,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实现了先行先试的“全国率先”,形成的成果产生了“溢出效应”,底层创新得到了中央的肯定。2015年以来,国家批设了宁波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台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吉林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等,这充分说明区域的金融改革为深化国家金融改革开放积累经验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改革推进过程中,一些改革项目仍旧缺乏有效助力,遭遇改革创新瓶颈。温州先后制定了“新旧12条”,但这没有成为温州金融改革的“尚方宝剑”,每一个改革项目都必须走常规审批流程,遇到多部门主管的审批项目,往往要与各部委长期、多次反复汇报,并且与其他地市遵守同等政策,与“改革试验”先行先试的初衷相背离。

[责任编辑:于明霞]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mprehensive Financial Reform in Wenzhou

ZHANG Zhen-yu
(Finance Office of Wenzhou Government,Wenzhou 325000,China)

Wenzhou as a comprehensive financial reform pathfinder,focus on solving the"more than and 2 dilemma"as goal oriented,to build financial organizations,products and services,capital market,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of"four systems"as the basic framework.Innovation,enterprising,dare to play hardball which could achieve the sixteen pilot national lead nine,the formation of"parts of the national or provincial copy",has achieved results.However,in the practice of comprehensive financial reform in Wenzhou is still facing many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but also need to continue to explore and study.

Wenzhou;finance reform;strategy

F832.35

A

2016-12-06

1671-6671(2017)01-0052-06

张震宇(1960-),男,浙江平阳人,温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温州市政府金融办党组书记、主任,温州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长,高级经济师,浙江财经大学兼职教授。

猜你喜欢

温州民间融资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融资
融资
7月重要融资事件
难忘九二温州行
5月重要融资事件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