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轩读印
——秦代私印(下)
2017-03-28文/杨勇
文/杨 勇
容轩读印
——秦代私印(下)
文/杨 勇
秦印文字既不像战国玺印文字的奇诡,也不似汉印文字那样均匀饱满。在篆刻艺术史上,秦印恰处于一个转折点,有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上承战国玺印的风格多变,下启汉印之整饬端庄。相比于秦官印,秦私印的篆法较为灵活,毕竟私印使用者级别不高,且制作大多由民间作坊中的工匠来完成,缺少像制作官印那样严格的约束机制,印文多以可辨识为标准,故制作不可能如官印那样精心。这反倒成就了秦私印中奇趣迭出的特殊美。
上官越人 秦代私印,圆形,直径约14毫米,《中国玺印篆刻全集·玺印》有著录。
“上官越人”最大的特点在于界格的使用非常巧妙,并不对印面作十字等分,而是采用了斜角呼应的格局。秦官印在界格的使用上相对比较严格,而私印的界格则相对自由,由此也产生了许多有趣的处理。此印四个字的笔画繁简反差较大,章法处理上顺势而为,印工采用了非等量的界格,依四字笔画的多少来界定各自所占位置。与此相应,印工对文字的外形处理上,极力压缩“上”和“人”二字所占空间,使整个印面疏密对比极强。文字风格上,类似于秦代瓦当文字,貌似不事雕琢,而自别有一种趣味。如“官”字左边下垂的斜线,平直中暗含弧势,整个字如秦人歌舞,长袖广舒,体态妖娆。
高志 秦代铜质私印,纵13毫米,横18.5毫米。傅嘉仪藏。
“高志”也是一方秦系的训诫玺印。仿秦半通印作“日”字型界格,但采用横式,且界格和笔画较一般秦印要粗一些。“高”字端庄方整,呈长方形;“志”字上部的“士”作交叉并笔处理,下部的“心”作圆弧形,而且极力放大,打破了方直界格带来的板滞之弊。“高”字的纵性拉伸,“志”字下部“心”形的横向撑满,两字一横一纵,加之直线和曲线的搭配均和谐自然,通印整饬峻朗。这样的处理或是印工刻意,或出偶然,但这样的处理对我们的创作是非常富有启迪的。
张状 秦代铜质私印,坛钮,纵22毫米,横12毫米。珍秦斋藏。
秦印普遍施以界格,其作用主要是划分印面空间,并对整方印的章法起到稳定作用。秦印大多率意,此印效果颇为别致,所有笔画均不作横平竖直处理,而是大量使用斜线和折笔。如“张”字的结构本来可以处理得四平八稳,但作者却将字形处理得极为动荡,与稳定的界格形成对比。动荡的字形,工稳的界格,加之左半部分的斑驳,使此印显得十分有趣。
张土 秦代铜质私印,纵15毫米,横12毫米。首都博物馆藏。
此印“日”字格上大下小,“张”字“弓”部的横笔斜行,弧线与斜线的合理运用使整方印于平正中见生动,“张”字右边“长”部四横的舒展,与“土”字的横扁之势相协调。在疏密的安排上,“张”的简洁处理,与“土”的下移,共同构成了中部的疏空。整方印加上边栏的不经意的处理,给人以率意自然而又宽博简远之感。
周泽 秦代铜质私印,纵16毫米,横9毫米。
此印“日”字界格上小下大,并不作上下等分状,文字的各个部件之间通过揖让穿插、收放及虚实处理,使得整方印更富于变化。印面上“周”字左上角的留红较为抢眼,使整方印于密集处略显空灵;“泽”字上轻下重,极具书写的意味,尤其“水”部的上两点的缩小使整印显得轻快,下两点呈梯形微微伸展,又使此印显得工稳典雅,落落大方。
张圉 秦代玉质私印,著录于《十钟山房印举》。
秦代玉印大都为王公贵族所用,其刻制精美,比之恣肆率真的铜凿印更显高古雅正。此印采用标准的秦半通印格式,并施以“日”字形界格。两字为适应印面进行了印化处理,两个字的空间几乎等分,所以整方印显得井然有序,落落大方。“张”字处理极为巧妙,一字之内,直笔、曲笔都刻画细腻,那种生动但不失端庄的节奏令人陶醉。此印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为后世的篆刻创作提供了较高的借鉴意义。
女臧 秦代私印,著录于《铁斋藏古玺印》。秦私印的形状比官印要自由,除了方形和圆形外,还有椭圆形。椭圆形的私印。在“田”字界格的秦印中,十字界格可看作是印面内横竖方向的基准线。在“日”字界格的秦印中,边框及中横线或中竖线可看作是印面内横竖方向的基准线。圆形、椭圆形秦印边框均为弧线,印文适应弧形的印边,往往将印文笔画处理成弧线,使文字的外形和结构都尽量和印面契合,这种处理方法与秦汉瓦当文字的处理方式类似。此印中,“女”字作扁形处理,“臧”字有意突出曲线美,左右两个长弧线分别和对面边缘弧线平行,效果生动,又与椭圆形的印面相映成趣。
蔡钧 秦代铜质私印,菅原石庐藏,著录于《鸭雄绿斋藏中国古玺印精选》。
此印是一方圆形私印。圆形印在处理上往往随形布势,其原理与汉瓦当类似。此印在文字处理上大胆而奇特,将两个字的笔画均匀排布,完全是把两个字当作一个字处理,两个字的部件之间相互嵌合,“钧”字右边的“匀”部移到了“蔡”字的左下方,但整个印面毫无不稳定的感觉。秦代私印比之汉印,往往显得荒率与自由,随机生发的成分比较大,所以也显得趣味横生。细细品味,此印在自由的表象下,其实还是洋溢着秦文字的雅正之气。
异贤 秦代铜质私印,萧春源藏,著录于《珍秦斋古印展》。
此印采用横置的“日”字界格,两个字的笔画繁简适度,结构也相对稳定,本可以刻得规规矩矩,但作者偏偏将横平竖直的笔画都排布得歪歪斜斜,两个字的部件看上去东倒西歪,但整方印的总体效果依然是平衡的。这种“歪歪得正”的处理方法,其着眼点在字法,而效果则偏重于对章法的影响。此印恣肆率意,奇趣迭出,如“异”字的中间一横画冲出界格,“贤”字的反书等,都是此印的别致之处。
公孙榖印 秦代玉质私印,纵23.5毫米,横23毫米。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此印以典型的小篆入印,“公”与“印”二字大量留红,呈对角呼应。“孙”与“榖”字均布满界格,亦呈对角呼应,“孙”“榖”二字的密与“公”“印”二字的疏形成明显的对比。玉印笔画容易刻得劲挺,结构也容易处理成方整,此印如“公”与“印”二字即是此种风格处理,而“榖”字则呈圆转之势,笔画的处理上也十分精妙,如左半部分横与下垂的两笔均具有弧形意味,有别于常见玉印的方整处理,此外,该字左右两个部件之间的疏密处理,使得整个字十分通透。
王鞅 秦代铜质私印,纵16毫米,横12毫米。故宫博物院藏。
此印采用“日”字形界格,为“王鞅”“臣鞅”两面印中的一方。此印线条的细劲挺拔,整体上显得疏朗自然,“王”字扁阔,横势强烈;“鞅”字“央”部的弧形线和斜线的处理,使整方印于严整中略带圆转,可谓此印的精彩传神处。
在传世的秦印中,吉语印占了一定的数量。吉语印印文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吉语,还包括箴语、誓约和训诫之类,如“敬事”“富贵”“万岁”“和众”等。这些印文寓意深刻,富有哲理,因此有学者又将这类印称之为成语印或词语印。许雄志在《秦印技法解析》(20页,重庆出版社,2006年)中认为,秦吉语印多是专门坊间成批生产铸造的“商品印”,内容多为百姓喜闻乐见的词语,形式和内容均十分丰富,相同的内容重复率也较高。因为吉语印多为“铸造”而成,因此它与典型的秦凿印风格区别较大,更具战国印的气息,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思言 秦铜质吉语印,纵12毫米,横18.5毫米。
“思言”为吉语印,取“慎思谨言”之意,施以横向“日”字界格。“思言”二字一方一圆各造其极,“思”字全用圆笔,“言”字则纯用方笔。“思”字“田”部内采取斜线交叉的形式,其他笔画均用弧笔,圆转流畅。“言”字转折处均以方折出之,布满整个界格,与“思”字形成鲜明对比。章法的布局是那样空灵与从容,给人以完全的不经意感,具有原初的朴拙野逸之美,是动与静完美组合的楷范。
日利 秦玉质吉语印,著录于《陕西新出土古玺印》。傅嘉仪在《中国篆刻》杂志总第2期中披露钤本,且断代为秦印。
此印是一方很重要的鸟虫篆印,是目前所见鸟虫篆印中最早的玉质印章。谷松章在《秦汉私印赏析100例》中曾对此印做出详细解析:其篆法的奇特之处在于两个字处理手法完全不同。“日”的篆法纹饰是以一个完整的动物形象来代表一个笔画,类似于鸟或鹤之类,对原篆书本形做了大的改变,它对后世直至今天的鸟虫篆篆法都产生着影响,这种手法成为后世鸟虫篆印中常见的手法之一。“利”的篆法在一些横笔下加饰了下垂的短饰笔,应该是为了追求羽毛的效果。它加的饰笔细小,和普通的印文笔画有着明显的主次之分,丝毫不影响辨识,这种手法在后世也得以传承。
忠仁思士 秦铜质吉语印,纵20毫米,横20毫米。故宫博物院藏。此印内容带有训诫的意思,施以“田”字界格。“忠”与“思”两字中的“心”部并不刻意求变,而是采用当时通用的入印书写方式,这种写法比较常见,如“思言”“高志”等印亦用此种写法。“仁”字中“人”旁作三角形张开,而“二”的横向压缩,与右边的“人”呈揖让之态。整方印以圆转笔画为主,显得匀净秀雅。
关于秦私印的命名习尚,陈直在《两汉经济史料论丛·玺印制造》中谈到:“秦代私人的印,皆长方式,直称人名,不称某某之鈢,与战国风气不同。”(167页,陕西人民出版社,1958年)王辉、陈昭容、王伟合著的《秦文字通论》一书中则有详细的总结(348页,中华书局,2016年):
第一类是因袭风尚:如杜禄、公禄、杨禄、仕禄、骆禄、贾禄、赵禄;司马戎、王戎、连戎、张破戎、赵戎(《秦代印风》);臣戎人(《战国玺印分域研究》)。
第二类是以病名为名:如王疢、去疢、择疢、遂疢、冯痈、乐疥、李痈、杨疾、杨瘳、和瘳、赵畸、孔疾(《秦代印风》);巩痤、秦眇(《战国玺印分域研究》)。
第三类是以动物为名:如臣豚、李骀、王驴、臣虎、杨虎、李虎、李骜、连虺、冯虺、桥鸟、牛犬、桥羔、赵犊、王獂、王狗(《秦代印风》);州狐、李狐(《战国玺印分域研究》)。
第四类是以猥怪字为名:如任丑夫、丑夫、王毋人、李毋人、徐非人、戴糗、杨独利、李不识、乐亡奴、鞠毋望、王毋时、女不害、赵莫如、露毋忌、司马奴、姚戎臣、郭圂、公孙徒得(《秦代印风》)。
第五类是以天干地支为名。以天干为名:赵甲、杨甲、马乙、据丙、李甲、乌丁、黄戊、王庚、赵癸印、王癸印(《秦代印风》)。以地支为名:王寅、臣寅、令狐寅、田寅、杜卯、范卯、壶辰、潘辰、张午、赵午、和午、殷申、王酉、李戌、赵亥(《秦代印风》)。
第六类是以排行为名:赵季、谢季、李季、庄季、臣孟、羌孟、王季印(《秦代印风》)。
从整个篆刻艺术史的角度来讲,秦印都是一座宝库。从学习的角度讲,对官印的学习是立根基,而在私印中要学的是如何变化。罗福颐在《古玺印概论》一书中谈到:“秦印文字有自然风趣,整齐而不呆板,有类秦权量、诏版上的书法。”(罗福颐《古玺印概论》,48页)近年来,随着考古发掘所得秦私印数量的积累,已有学者对秦私印做专门的汇集和研究。王辉《秦印探述》举例性地讨论了秦姓名私印23枚。王人聪《考古发现所见秦私印述略》对30枚考古发掘所得的秦私印作了尽可能的收录。王辉《秦文字集证·秦印通论》讨论了296枚私印,总结出了秦私印的十个特点。许雄志《秦代印风》收录秦私印1203枚。吴振武《阳文秦印辑录》辑录阳文秦私印30枚。萧春源《珍秦斋藏印·秦印篇·秦私印概论》对秦姓名私印的质地、钮式、印面构图特征、文字结构变化与特点、凿刻技法、朱文印、成语印、肖形印、印绶制度等问题做了系统论述,为秦私印的鉴别提供了很好的方法。
(本文作者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书法篆刻委员会委员)
责编/杨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