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默通微创旋切术与小切口传统手术治疗触诊阴性乳腺结节的疗效比较
2017-03-28万红霞
万红霞
(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乳腺科,萍乡市 337055)
麦默通微创旋切术与小切口传统手术治疗触诊阴性乳腺结节的疗效比较
万红霞
(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乳腺科,萍乡市 337055)
目的对比麦默通微创旋切术与小切口传统手术治疗触诊阴性乳腺结节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9例触诊阴性乳腺结节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小切口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复发率、乳房外形优良率及 SF-36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2/4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08%(9/3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优良率97.50%(39/40),对照组优良率79.49%(31/3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家庭角色、语言、情绪、个性、精力、社会角色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小切口传统手术相比,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触诊阴性乳腺结节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切口长度,降低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能有效保持患者乳腺外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小切口传统手术;乳腺结节;阴性;麦默通微创旋切术
触诊阴性乳腺结节是临床常见的乳腺疾病。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和工作压力的增大,触诊阴性乳腺结节的患病率呈现出上升态势,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较大影响[1]。触诊阴性乳腺结节患者乳腺癌的患病率高于正常人的2倍[2]。因此,完整性地将结节切除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本研究将我院收治的79例触诊阴性乳腺结节患者分组,对比麦默通微创旋切术与小切口传统手术治疗触诊阴性乳腺结节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79例女性触诊阴性乳腺结节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年龄22~61(41.15±10.06)岁,乳腺结节直径3.2~16.0 (6.24±2.18)mm;对照组年龄21~61(41.01±9.98)岁,乳腺结节直径3.1~16.2(6.32±2.24)m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于我院接受诊治的触诊阴性乳腺结节患者;对本研究知情且自愿加入患者;无皮肤或胸大肌浸润表现;良性乳腺结节在3.5 cm以下;首次接受手术治疗。
1.2.2 排除标准 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存在麻醉禁忌证患者;排除中途失访患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无法进行正常沟通者。
1.3 方法
1.3.1 观察组 采用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术前行影像学检查,明确乳腺结节位置、大小、数量等,并使用记号笔进行标记。取患者侧卧位,消毒、铺巾,超声再次核对乳腺结节位置。超声引导下,使用9号腰穿长针头将1%利多卡因(湖南中南科伦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7816)和少量肾上腺素注入穿刺创道、胸大肌间隙和定位结节下方。经穿刺点做一切口,长约0.3 cm,将预先消毒过的麦默通旋切刀顺着局部麻醉针道插入乳腺结节深面,调整旋切刀方向,使其刀槽对准结节,对乳腺结节进行多次抽吸和旋切,超声下显示无结节回声后,以扇形旋切残腔周围,保证无结节残留,真空抽吸清除残腔渗血。完成手术操作后,局部按压10 min,观察无渗血出现后,加压包扎。
1.3.2 对照组 采用小切口传统手术治疗。术前行影像学检查,明确乳腺结节位置、大小、数量等,并使用记号笔进行标记。取平卧位,再次核对乳腺结节位置。采用1%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浸润至腺体深层和乳腺结节表面。经乳晕周围乳腺结节位置取手术切口,长度约2.5 cm,形状为弧形,注意一般不超过结节周长的1/2。依次切开皮肤、脂肪和腺体,对皮瓣进行钝性分离,沿结节根部进行切除,将其周围少量正常组织切除,保证切除的彻底性。完成手术操作后对皮下腺体进行修复,缝合切口,使用生物蛋白胶进行封闭,加压包扎。
1.4 观察指标 ①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②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6个月复发率。③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评价两组手术后乳房外形,分为优、良、可、差4级,优良率= (优+良+可)/总例数*100%。优:患侧乳腺外形与对侧(术前)相同;良:患侧乳腺外形与对侧(术前)稍有不同,但差异不明显;可:与对侧(术前)不同,但无严重畸形;差:患侧乳腺伴有严重畸形。④采用SF-36量表[3]评价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生存质量,量表一共有36个条目,包含8个维度,本研究仅取家庭角色、语言、情绪、个性、精力、社会角色6个维度,各维度均为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以(±s)表示计量数据,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 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提示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可缩短手术用时,减少手术切口长度,创伤较小。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 (±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手术切口长度(mm) 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观察组40 18.96±6.11 3.38±0.52 3.86±1.47 5.17±1.55对照组 39 31.17±6.34 27.48±5.67 10.75±2.16 8.78±2.32 t值 8.717 26.771 16.612 8.151 P值 <0.01 0.01 <0.01 <0.01
2.2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 (2/4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08%(9/3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84,P=0.020 3),提示麦默通微创旋切术较传统手术安全性高。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n(%)]
2.3 复发率 对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无失访病例,且所有患者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术后6个月观察组出现1例复发,复发率为2.50%(1/40),对照组无复发,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993)。
2.4 术后6个月乳房外形优良率 观察组优良率为97.50%(39/40),对照组优良率为79.49%(31/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8,P=0.030),提示麦默通微创旋切术能够有效保持患者乳房外形,有利于保证患者身心健康。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乳房外形优良率 [n(%)]
2.5 SF-36量表评分 术前两组家庭角色、语言、情绪、个性、精力、社会角色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家庭角色、语言、情绪、个性、精力、社会角色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效果优于传统手术。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SF-36量表评分比较 (±s,分)
表4 两组患者SF-36量表评分比较 (±s,分)
时间 组别 n 家庭角色 语言 情绪 个性 精力 社会角色术前 观察组 40 6.14±0.22 7.25±0.88 8.35±0.26 6.00±0.38 4.99±0.45 5.08±0.44对照组 39 6.12±0.25 7.26±0.87 8.40±0.16 6.10±0.23 5.06±0.30 4.92±0.49 t值 0.378 0.051 1.026 1.411 0.811 1.528 P值 0.512 0.546 0.364 0.187 0.392 0.116术后6个月 观察组 40 11.14±0.57 13.83±1.33 12.92±0.22 11.40±1.05 10.94±0.52 11.18±1.33对照组 39 9.26±0.47 10.62±1.06 10.12±0.21 8.82±1.00 8.74±0.33 7.90±1.00 t值 15.972 11.844 57.839 11.178 22.387 12.365 P值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3 讨论
临床上乳腺肿瘤较为常见,约占乳腺系统疾病的2/3,其中约1/3为良性乳腺肿瘤[4]。触诊阴性乳腺结节包含乳腺增生、纤维腺瘤、乳腺腺病等,随着广大女性对乳房保健意识提高,越来越多的病变在早期检出。目前,阴性乳腺结节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如何通过最小的切口彻底切除病变,尽可能保持乳房外形,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
本研究采用小切口传统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观察组,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切口长度,降低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在掌握病灶位置后,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整地切除单个乳腺结节,其采用统一的旋切针,无需按照传统手术探寻肿块,不会因为乳腺结节位于腺体层次不等、术中出血量而反复核对乳腺结节位置,亦无需因乳腺结节较大、位置较深而延长切口,所以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较低。李铁等[4]指出,对乳腺肿瘤定位可采用乳腺X线联合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即使是乳腺内微小钙化病灶亦可清晰地呈现,能够保证旋切准确度。吴妍妍[5]在其研究中对传统手术和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肿物效果进行对比发现,传统手术时间为(32.5±6.1)min,高于麦默通微创旋切术(18.8±5.3)min,且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手术切口长度为(3.3±0.4)mm,低于传统手术(27.5±5.8)mm,与本研究结果保持一致。此外,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安全性较高。麦默通微创旋切术严格遵循无菌操作,且切口较小,医源性创伤小,故并发症较少。术后6个月观察组优良率高(97.50%)于对照组(79.49%),说明麦默通微创旋切术能够有效保持患者乳腺外形,有利于保障患者身心健康。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切口大小仅为(3.38±0.52) mm,基本不留疤痕,且无需缝合,其可通过一个切口将病灶切除,组织损伤较小,亦可避免伤害腺体,因此术后乳腺外形较好。术后6个月观察组家庭角色、语言、情绪、个性、精力、社会角色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将病灶完整切除,且保证了良好的乳腺外观,对患者日常生活基本无显著影响,所以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由此可见,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具有较多优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陈莉杰等[6]采用麦默通系统微创切除对168例乳腺良性肿块进行治疗,发现旋切术后肿块均消失,且在术后3个月复查,无残留肿块发生,同时手术入口呈微小切口,几乎难以辨认,患者对乳房外形较为满意。但部分学者[7]认为,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对乳腺结节的切除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仅可将超声下病灶切除,存在长期复发风险。目前普遍认为,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存在真空辅助活检后恶性肿瘤细胞针道种植的可能性,可出现局部复发和转移,所以不推荐将其用于乳腺恶性肿瘤的治疗[8]。本研究观察组术后6个月出现1例复发,可能与手术过程中操作医师对超声下病灶认识的主观性或超声机器分辨率差异有关。有关研究[9,10]指出,术后向残腔注射生理盐水可评判病灶是否有残留,但其真实性未得到证实。值得注意的是,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证实患者为恶性病变,应及时告知患者,给予进一步治疗,再次治疗时必须将原手术创道、手术切口、残腔完全切除。
综上所述,与小切口传统手术相比,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触诊阴性乳腺结节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切口长度,降低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有效保持患者乳腺外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1]Pan S,Liu W,Jin K,et al.Ultrasound-guided vacuum-assisted breast biopsy using Mammotome biopsy system for detection of breast cancer:results from two high volume hospitals[J].Int J Clin Exp Med,2014,7(1):239-246.
[2]渠 宁,陈积贤,丁 凌,等.高频超声引导下8G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在临床触诊阴性乳腺良恶性病灶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1):144-146.
[3]卢琼洁,刘宇清,何学森,等.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切除乳腺肿瘤[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3,29(10):1646-1648.
[4]李 铁,贾彩玲.乳腺X线联合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内微小钙化定位活检的应用[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9(2):66-67.
[5]吴妍妍.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肿物临床疗效观察[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6,37(5):568-569.
[6]陈莉杰,许红霞,魏 颖.麦默通系统微创切除乳腺良性肿块168例疗效报告[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 37(3):302-304.
[7]邓丁梅.麦默通扇形推进法旋切乳房较大良性肿块可行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2):37-39,46.
[8]朱小红.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在切除乳腺良性肿块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9): 124-126.
[9]任阳光,陈建中.麦默通微创旋切术与小切口传统手术治疗触诊阴性乳腺结节的疗效比较[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15,7(4):269-272.
[10]Guo Q,Su X.The study of medical image enhancement based on curvelet[J].Technol Health Care,2015,23 (Suppl 2):S319-S323.
R 737
B
1673-6575(2017)01-0106-04
10.11864/j.issn.1673.2017.01.35
2016-10-27
2016-12-24)
万红霞(1973~),女,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乳腺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