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感败毒口服液解热镇痛抗炎试验

2017-03-28胡超群王湘妍段梦迪李欣杨娇刘升吕凤霞冯文丽刘联盟舒刚

中国兽医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热板醋酸口服液

胡超群,王湘妍,段梦迪,李欣,杨娇,刘升,吕凤霞,冯文丽,刘联盟,舒刚

(1.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四川成都611130;2.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河南开封475000;3.河南牧翔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00)

抗感败毒口服液解热镇痛抗炎试验

胡超群1,王湘妍2,段梦迪1,李欣1,杨娇1,刘升3,吕凤霞3,冯文丽3,刘联盟3,舒刚1

(1.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四川成都611130;2.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河南开封475000;3.河南牧翔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00)

试验旨在观察抗感败毒口服液的解热、镇痛及抗炎效果。采用2,4-二硝基苯酚发热模型,观察抗感败毒口服液解热作用;通过小鼠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其镇痛作用;通过小鼠耳肿胀及对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观察其抗炎作用。结果表明,抗感败毒口服液能减轻2,4-二硝基苯酚所致大鼠发热反应;明显提高热板痛阈和抑制醋酸所致扭体反应;抑制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高及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综上,抗感败毒口服液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的药理作用。

抗感败毒口服液;解热;镇痛;抗炎

本试验所用抗感败毒口服液结合中兽医传统理论,运用现代中药药理技术,选用黄芩、连翘、栀子、板蓝根、野菊花、贯众配制加工而成。该方剂中许多单味药都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的功能。为了将该口服液用于兽医临床,本试验主要考察抗感败毒口服液在解热、镇痛、抗炎方面的药理作用。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昆明系小鼠,体重(20±2)g,雌雄各半;SD大鼠,体重(200±10)g,雄性(购自成都达硕实验动物有限公司,许可证号:SCXK(川)2014-028);清洁环境饲养,自由摄食、饮水。试验前临床观察7 d,以选取健康正常的实验动物。

1.2 试验药物抗感败毒口服液,由河南牧翔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提供(批号:20150601,规格:每1 mL相当于原生药材为1.49 g);阿司匹林肠溶片,购自石家庄康力药业有限公司(规格:0.25 mg/片,批号:150203)。

1.3 主要仪器及试剂电子体温计,热板仪,以及其他实验室常规仪器设备。2,4-二硝基苯酚,二甲苯,醋酸,伊文思蓝(生化试剂)等,均购自成都科飞试剂公司。

1.4 数据分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试验结果均以X±S表示,各组间的显著性差异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试验方法

2.1 解热试验采用2,4-二硝基苯酚制热法。选取基础体温变化不超过0.3℃、健康、营养状况良好的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即抗感败毒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阳性药物阿司匹林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根据预试验,抗感败毒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2 mL/kg体重、1 mL/kg体重、0.5 mL/kg体重灌胃给药抗感败毒口服液,阳性药物阿司匹林对照组按100 mg/kg体重灌胃给药阿司匹林,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按2 mL/kg体重灌胃生理盐水,每天一次,连续给药3 d,最后1次给药之前的半小时测定大鼠的基础肛温;最后1次给药之后的半小时在大鼠背部皮下注射15 mg/kg体重的2,4-二硝基苯酚溶液,成功制造出大鼠发热模型。然后,在注射2,4-二硝基苯酚后的0.5 h、1 h、1.5 h,分别测量大鼠的肛温,对各组大鼠的肛温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

2.2 镇痛试验

2.2.1 对小鼠热板舔足反应潜伏期的影响试验

雌性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即抗感败毒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阳性药物阿司匹林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药剂量同2.1,每天1次灌胃给药,连续给药7 d。将小鼠置于55℃±0.5℃恒温器的热板上,观察并记录小鼠自足底接触热板至出现舔后足的时间,即热板反应潜伏期作为痛阈指标。正式试验前需先剔除反应潜伏期>30 s或<5 s的反应迟钝或过敏的小鼠。

2.2.2 小鼠扭体法镇痛试验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组及给药剂量同

2.2.1,每天1次,连续给药7 d。于末次给药1 h后,各组小鼠腹腔注射0.7%冰醋酸0.1 mL/10 g。观察小鼠的扭体反应(伸展后肢,腹部收缩内凹,臀部抬高),记录出现扭体反应的潜伏时间及15 min内小鼠的扭体次数,计算扭体抑制率和潜伏时间延长率。

2.3 抗炎试验

2.3.1 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组及给药剂量同2.2.1。每天1次,连续给药3 d。于末次给药1 h后,每组小鼠左耳廓前后二面涂抹二甲苯50 μL/只,20 min后脱臼处死,剪下左右两耳,用直径6 mm打孔器沿左右耳同一部位打下左右耳片,立即用万分之一电子分析天平称重。计算耳廓肿胀度、肿胀率和肿胀抑制率。

2.3.2 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组及给药剂量同2.2.1,每天1次,连续给药7 d。于末次给药30 min后,尾静脉注射0.5%伊文思蓝0.1 mL/只,随即腹腔注射0.6%醋酸生理盐水溶液0.2 mL/只。20 min后脱臼处死,6 mL生理盐水分多次冲洗腹腔,收集全部洗液于刻度试管中,并定容至8 mL。将冲洗液离心后,在Backman分光光度仪扫描,绘出其紫外吸收光谱,测其吸收度。

3 结果与分析

3.1 解热试验结果由表1可知,注射2,4-二硝基苯酚溶液后,模型对照组体温持续升高,在注射后0.5 h、1 h、1.5 h体温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说明造模成功。注射后0.5 h,抗感败毒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注射后1 h,抗感败毒口服液低、高剂量组体温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中剂量组体温与模型性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注射后1.5 h,抗感败毒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体温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以上说明抗感败毒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均对2-4-二硝基苯酚致引起的大鼠发热有一定的降温作用,且高剂量组的解热效果最好。

表1 抗感败毒口服液解热效果(℃)

3.2 镇痛试验

3.2.1 对小鼠热板舔足反应潜伏期的影响由表2可知,给药前各组痛阈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给药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抗感败毒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的药后痛阈延长时间和痛阈率均显著增加(P<0.05)。以上说明抗感败毒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显著抑制热板引起的小鼠疼痛反应,且高剂量组的镇痛效果最好。

表2 抗感败毒口服液镇痛效果

3.2.2 小鼠扭体法镇痛试验由表3可知,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抗感败毒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和阿司匹林药物对照组均能显著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疼痛反应(P<0.05)。以上表明,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疼痛反应,并且呈剂量依赖性,以高剂量的抗感败毒口服液对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疼痛反应的效果最好,优阿司匹林。

表3 抗感败毒口服液扭体效果

3.3 抗炎试验

3.3.1 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由表4可知,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抗感败毒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显著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P<0.05),且抗感败毒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的抑制耳廓肿胀效果呈现剂量依赖性;这表明不同剂量的抗感败毒口服液均能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高剂量组的作用较好。

表4 抗感败毒口服液对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3.3.2 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由表5可知,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抗感败毒口服液高剂量组可显著抑制醋酸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P<0.05);抗感败毒口服液低、中剂量组对醋酸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有抑制作用,但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表明高剂量的抗感败毒口服液抑制醋酸诱导的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效果更好。

表5 抗感败毒口服液对醋酸致毛细血管透性增加的影响

4 讨论

当动物注入某些化学物质时,由于其体温调节过程发生障碍而引起发热。2,4-二硝基苯酚是一种代谢刺激剂,注入小鼠体内可引起产热增加,造成机体发热。本试验选用给小鼠注射2,4-二硝基苯酚造模。结果表明,在注射2,4-二硝基苯酚溶液后1.5 h,抗感败毒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和药物对照组体温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提示抗感败毒口服液在1.5 h后开始明显发挥解热作用。

疼痛是机体受到不良刺激或损伤后产生的信号和反应。镇痛的研究常采用动物模型对试验动物施加伤害性刺激引起疼痛反应,通过监测药物对痛反应的影响以评价药效。本试验选用化学方法醋酸扭体试验及物理方法小鼠热板舔足反应评价抗感败毒口服液的镇痛效果。通过对上述模型的观察,抗感败毒口服液呈剂量依赖性抑制醋酸引起的疼痛反应,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且各剂量组均能延长小鼠热板舔足反应潜伏期,并随着时间的延长,增加痛阈值的提高率。结果表明,抗感败毒口服液对物理、化学刺激造成的疼痛均有明显的改善,提示抗感败毒口服液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生物机体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复杂的防御机制。本试验用二甲苯、醋酸作为致炎致痛因子,观察了抗感败毒口服液对炎症早期试验性渗出、肿胀、疼痛的影响。结果提示,抗感败毒口服液高、中、低组均能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有显著抑制作用,对急性炎症有效;高剂量的抗感败毒口服液能显著抑制醋酸诱导的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本试验药物抗感败毒口服液由黄芩、连翘、栀子、板蓝根、野菊花、贯众配制加工而成。已有研究表明,黄芩的有效成分黄芩素和黄芩苷可以通过干扰花生四烯酸的代谢通路而发挥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1],黄芩素和黄芩苷及连翘挥发油对多种中、早期急性炎症模型和晚期炎症模型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1,2],栀子中的生药活性成分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及板蓝根具有解热镇痛、抗菌消炎的药理作用[3-4],野菊花及贯众具有抗炎镇痛作用[5-6]。本试验结果与组方功能分解相一致,综上所述,抗感败毒口服液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了试验依据。

[1]辛文妤,宋俊科,何国荣.黄芩素和黄芩苷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3(6):647-653.

[2]袁岸,赵梦洁,李燕,等.连翘的药理作用综述[J].中药与临床,2015(5):56-59.

[3]刘晓棠,赵伯涛,张玖,等.栀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8,27(1):19-23.

[4]Shin E K,Kim D H,Lim H,et al.Th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a methanolic extract from Radix Isatidis in murine macrophages and mice[J].Inflammation,2010,33(2):110-118.

[5]赵秀玲.野菊花的功效因子、保健作用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2,33(6):4294-4231.

[6]张丽霞.东北贯众中活性成分的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09.

A

0529-6005(2017)01-0106-03

2016-05-18

四川省科技厅项目苗子工程(035Z1143);四川农业大学课外科研兴趣项目(04051434)

胡超群(1994—),女,本科生,就读于中药药理学专业,E-mail:992785691@qq.com

舒刚,E-mail:dyysg2005@sicau.edu.cn

猜你喜欢

热板醋酸口服液
非对称热护式热板仪的研制与试验
双碳背景下提钒弃渣制备集热涂层及其性能
一种超薄真空腔均热板复合材料及其密封成型方法
双花保健口服液的制备及对应激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均热板的应用
醋酸棉酚对人舌鳞癌Cal-27细胞侵袭性作用的实验研究
Systematic Evaluation (Meta-analysis) of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udilan Xiaoyan Oral Liquid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in the Treatment of Suppurutive Tonsillitis in Children
HPLC法同时测定固本补肾口服液中3种黄酮
HPLC法同时测定阿胶强骨口服液中4种氨基酸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醋酸甲萘氢醌原料中锌的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