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2017-03-28赵权
赵 权
(云南省开远市人民医院,云南 开远 661699)
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赵 权
(云南省开远市人民医院,云南 开远 661699)
目的观察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采取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硬膜外麻醉的效果,进一步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医院收治的86例髋部骨折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麻醉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全身麻醉(GA),研究组采取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GSEA)。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高血压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低血压发生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7%,显著低于对照组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镇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采取GSEA后进行手术的并发症更少,镇痛效果更好,值得推广应用。
髋部骨折;蛛网膜下腔麻醉;硬膜外麻醉;并发症
老年髋部骨折属于老年群体中常见的一种创伤,由于老年人身体素质相对较差,身体各系统、器官出现各种慢性疾病,在髋部骨折手术治疗后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影响术后康复[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临床中行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日益增加,术前麻醉已成为了临床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找到一种更符合老年髋部骨折术需求的麻醉方式,尽可能减少患者术中、术后的并发症等,笔者特将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治疗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表1 对两组患者术中情况的比较[n(%)]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髋部骨折86例老年患者选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麻醉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25例;年龄60~75岁,平均(71.5±4.1)岁。研究组中男19例,女24例;年龄62~79岁,平均(70.2±3.5)岁。两组患者在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麻醉方法:所有患者均在进入手术室后开放上肢外周静脉,在15~30 min内以6~8 mL/kg剂量给予乳酸钠林格氏液,全程检测血压、脉搏、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对照组患者采取全身麻醉(GA),静脉快速诱导,经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机械通气,根据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数值调节呼吸参数后,麻醉维持选七氟醚或异氟醚,间断给予芬太尼或持续泵入瑞芬太尼以镇痛。研究组患者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GSEA),于患者椎间隙(L2~3或L3~4)穿刺,腰穿针经硬膜外穿刺针刺至蛛网膜下腔,待流出脑脊液后注入将0.5%布比卡因(1.6~3.0 mL),头端置3~5 cm硬膜外导管,将麻醉维持在T10平面。
1.3 疗效判定指标:①观察患者术中情况,包括高血压、低血压、心率过缓、缺氧以及其他不良反应等;②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误吸等;③参照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镇痛效果进行评分,方法以一条有10个刻度的标尺表示镇痛程度,每个刻度表示1分,总分10分,分数越高表示镇痛效果越好[2];④自拟问卷调查表分别对患者满意度和医师满意度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中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均由笔者完成,保证数据真实性与科学性。将已收集数据初步录入2010版EXCEL校正,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镇痛评分、医师及患者满意度等计量资料以形式将数据录入,结果使用t检验;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等计数资料则用(%)形式录入,结果使用χ2检验,其中最小理论频数不小于1,但最小的理论频数<5时选择“校正法”;检验结果以P<0.05时,表示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一般情况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术中高血压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低血压发生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情况分析:研究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7%,显著低于对照组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两组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比较[n(%)]
2.3 两组镇痛评分、患者满意度及医师满意度分析:研究组患者镇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结 论
髋骨不仅需要承受人体自身垂直朝下的应力,还要承担起活动时髋关节收到的剪式应力,结构具有一定特殊性,因此在受到间接性旋转外力作用时极易出现转子、股骨颈等部位的骨折[3]。髋部骨折作为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今天,对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造成了严重困扰。目前,临床治疗髋部骨折主要采取外科手术,手术风险、术后并发症等也给家庭及社会带来负担。因此,选择一种有效且安全的麻醉方式,也是手术成功的保障之一[4]。
表3 两组镇痛评分、患者满意度与医师满意度比较
表3 两组镇痛评分、患者满意度与医师满意度比较
组别 例数 镇痛评分(分) 患者满意度(分) 医师满意度(分)研究组 43 4.3±0.4 9.2±0.1 9.2±0.2对照组 43 2.7±0.2 9.3±0.4 9.2±0.4 t值 - 23.4606 1.5904 0.0000 P值 - 0.0000 0.1155 1.0000
全身麻醉(GA)、蛛网膜下腔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GSEA)作为髋部骨折术的常用麻醉措施,前者已被证实具有稳定血动力学指标的作用,但大剂量使用后不良事件风险更大;后者则能避免器官插管、机械通气,具有更为完善的术后镇痛效果,一定程度上能降低不良事件风险[5]。本次结果显示,研究组(GSEA)患者术中高血压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GA),P<0.05;但研究组术中低血压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相对而言GSEA的安全性高于GA。在早期采取硬膜外阻滞麻醉的研究中,患者下肢静脉炎、静脉血栓等发生率更低,但易出现阻滞不全、麻醉失败等情况,不良反应风险较大。GSEA不仅能快速达到麻醉目的,在硬膜外置管还可有效延长患者被麻醉时间,更利于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泵,进而实现更为理想的麻醉效果,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加之在椎管内进行麻醉一定程度上能降低麻醉药物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对于降低术后肺部感染风险具有重要作用。如本研究表2所示,研究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7%,与对照组的20.9%相比(P<0.05)。进一步证实了GSEA在降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的肺部并发症方面的重要作用。由表3可知研究组患者镇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相关文献的报道相接近,说明GSEA镇痛效果明显优于GA。
综上所述,GSEA在老年髋部骨折术中应用的麻醉效果、镇痛疗效较好,有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和不良反应风险,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治疗中。
[1] 袁铄慧,章银灿,童培建,等.蛛网膜下腔麻醉下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85例分析[J].浙江医学,2014,36(21):1798-1799.
[2] 顾丽莉,陆丽娟,张中军,等.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超高龄患者髋部手术的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30(11):1107-1109.
[3] 杨奇.联合阻滞麻醉在老年人髋部手术的应用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14):124-125.
[4] 庞波,张慧伟.多模式镇痛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1(4):167-169.
[5] 李平,郭孝军.不同麻醉方式对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21): 2893-2895.
R614;R683
B
1671-8194(2017)05-01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