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97例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调查探析

2017-03-28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5期
关键词:预防性围术抗菌

李 楠

(阜新矿业集团平安医院,辽宁 阜新 123002)

297例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调查探析

李 楠

(阜新矿业集团平安医院,辽宁 阜新 123002)

目的调查297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对2015年1月至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Ⅰ类切口手术治疗的297例患者的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用药时间、用药次数、联合用药情况等。结果297例患者中,共289例患者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率为97.31%,其中191例(64.31%)患者有适应证,抗菌药物涉及9大类,共应用804例次,其中以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应用率为48.01%(386/804),与其他种类抗菌药物使用率比较差异明显(P<0.05)。其中术前2 h以内用药患者共58例(20.07%),平均用药时间为(18.2±2.6)d,单一用药率为62.63%(181/289),联合用药率为37.37%(108/289)。289例患者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共725例次(90.17%)。结论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高,不合理用药现象严重,医院应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干预处理,以提高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

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

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颁布以来,我国临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已得到了明显改善,但由于不同级别医疗单位的临床实践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因此仍有较多医疗单位存在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调查发现其中以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现象作为突出,而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多数为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Ⅰ类切口手术是指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生殖道的一种手术类型,对患者机体产生的应激性较小,通常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预防[2]。本次研究选取297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该组患者围术期的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旨在进一步明确我院抗菌药物具体使用情况,为我院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提供参考价值[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纳入2015年1月至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Ⅰ类切口手术治疗的297例患者参与调查研究,297例患者中,男162例,女135例,平均年龄为(42.5±1.9)岁,其中167例患者为骨外科患者,130例患者为脑外科患者。排除标准:①住院治疗期间不同时间段内曾接受2次或2次以上手术治疗的患者;②围术期临床资料不全患者;③存在意识障碍和认知障碍,不能独立完成调查表填写的患者;④合并多器官或多系统疾病的患者。我院本次研究已事先获取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已事先向患者讲解研究目的和方法,患者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已在研究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1.2 研究方法:由研究人员共同总结设计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表,调查表中的内容包括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给药途径、用药方法(单一用药或联合用药)等。要求每例患者根据实际情况完成调查表的填写,研究人员进行核对,避免落项,确认无落项后,将全部数据录入至计算机中进行统计处理。

1.3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使用SPSS18.0版本统计学软件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研究数据,计数型指标均采用(n,%)表示,样本差异以χ2进行检验,P<0.05表示二者比较存在的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

2 结 果

2.1 297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调查发现纳入研究的297例患者中,共289例患者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率为97.31%,包括骨外科患者164例,脑外科患者125例,累计用药804例次(由于患者存在联合用药、更换用药种类等情况,因此抗菌药物使用例次明显多于患者例数),每例患者平均用药2.78次,其中191例(64.31%)患者有适应证。

2.2 用药时间:调查发现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289例患者中,术前2 h以内首次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共58例(20.07%),见表1,289例患者用药时间为6~34 d,平均用药时间为(18.2±2.6)d。

表1 289例患者首次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时间统计

2.3 应用抗菌药物的种类和频率:调查发现289例患者使用的抗菌药物共涉及9大类,其中头孢菌素类共应用386例次(48.01%),与其他种类的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比较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289例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种类和频率统计

2.4 用药方法:调查发现,289例患者中单一用药率为62.63% (181/289),联合用药率为37.37%(108/289),见表3。

表3 289例患者的用药方法统计(n)

2.5 给药途径:调查发现289例患者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共725例次(90.17%),明显高于其他给药途径(P<0.05),见表4。

3 讨 论

我国卫生部先后出台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均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了明确规定,指出除异物植入手术患者、高龄患者、免疫缺陷患者、手术范围大、时间长的患者以及手术累及重要脏器的五类患者外,其余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均不需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4]。而我院本次调查297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发现,仅有8例(2.69%)患者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191例(64.31%)患者有适应证,由此可知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较高。

表4 289例患者的给药途径统计

按照国家卫生部颁布的上述原则和通知中的规定,抗菌药物最佳预防用药时间为术前2 h以内或进行麻醉诱导前,若过早给予患者预防性用药,会导致术中抗菌药物浓度降低,抑菌效果减弱,错过细菌入侵及定值的时间,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预防效果[5]。此外,相关医学文献报道术中及术后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其预防作用会明显减弱,且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应短疗程用药,用药时间不宜超出48 h,用药时间过长,易导致机体菌群失调,增加二重感染的发生风险[6]。我院本次调查结果显示289例患者中,仅有58例(20.07%)患者在术前2 h内用药,平均用药时间为(18.2±2.6)d。细菌感染学分析发现,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手术切口感染主要为革兰阳性菌感染,常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应以头孢菌素类为主。我院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明显高于其他种类抗菌药物,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此外,付虹[7]等的临床研究发现,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时,采用联合用药极易导致病原菌产生耐药性,对预防用药效果产生影响。我院本次调查结果显示,289例患者的抗菌药物单一用药率明显高于联合用药率。

综上所述,我院认为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现象突出,临床应及时制定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在改善预防效果、降低病原菌的耐药性的同时,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

[1] 张士勇,叶云,程军,等.494例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1(3):232-234.

[2] 王学昌.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干预管理[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1(8):755-757.

[3] 郑利光.我国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文献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3,13(8):711-714.

[4] 陆干明,张义军.某院外科系统1073例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性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3, 13(4):341-343.

[5] 刘东新,张国栋,王文永,等.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J].医学综述,2013,19(16):3021-3023.

[6] 刘燕.水城县人民医院213例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性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3,13(5): 428-430.

[7] 付虹,邱召娟,张小萍,等.江苏省中医院319例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性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3,13(3):227-230.

R978.1

B

1671-8194(2017)05-0144-02

猜你喜欢

预防性围术抗菌
什么是抗菌药物?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在现代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应用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法研究
夏季养鸡 可用蒲公英抗菌消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