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哈尔滨市企业成为市场主体的对策

2017-03-28张登耀

商场现代化 2017年4期
关键词:市场主体问题对策

摘 要:当前哈尔滨市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虽然企业在科技经费投入、科研机构及科技人员发展、发明专利与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小微企业创新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但在企业成为市场主体方面还存在着企业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企业独立研发机构发展不强、企业人才培训仍需深化等主要问题。因此,本文分析哈尔滨市企业成为市场主体的现状,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市场主体;问题;对策

一、哈尔滨市企业成为市场主体的现状

1.企业发明专利与创新取得一定的进步

发明专利和科研成果是企业创新的重要产出,可以提高哈尔滨市企业成为市场主体的成效。在发明专利与重大科技成果方面,企业在发明专利的申请量和授权量上均取得一定的进步,尤其在实用新型、外观设计方面较为突出,在职务发明上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通过对发明专利和科技研究成果的分析表明,哈尔滨市企业创新成果显著,企业增加了对专利成果的研究力度和保护意识,企业成为市场主体取得了一定效果。

2.新兴产业支撑企业成为市场主体力度加强

哈尔滨市加强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能源、高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和生物农业领域的高新企业培养,通过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企业和新兴产品,支撑了哈尔滨市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完善资金链,重点支持哈尔滨市新兴产业、高端成长型产业和新兴先导型服务业重大关键技术攻关,打通产品产业化技术瓶颈,支持成长型产业创新重大项目。这表明,哈尔滨市调结构、抓技改、供要素、化产能等政策措施成效逐步显现,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批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持续高速增长。

3.企业科研机构及科技人员稳步发展

哈尔滨市重视科研机构的建立和科技人员的培养,通过加强校企合作、鼓励企业建立独立科研机构、加强科技资源整合、深化人才培养和引进等多种方式,推进哈尔滨市科研机构与人员体系建设。这表明,哈尔滨市科研机构建立和科技人员培养都取得了良好成效,科研机构和省级重点技术中心建设都得到稳步发展,科研人员成为哈尔滨市企业员工的重要部分,科技人员数量和整体素质均得到提高。

二、哈尔滨市企业成为市场主体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尚未形成有效的多重机构战略联盟

近年来,哈尔滨市大型企业已经开始寻求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产学研合作,但由于各个组织机构研发利益分配、产权归属、信息沟通等原因,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多流于形式。同时,政府和企业在市场中发挥的作用尚需进一步厘清,企业在市场中应加强发挥主体作用,政府应将重心放在政策引导方面,通过费用管理、配合参与研究、提供信息环境等方式对企业成为市场主体进行督导与促进。上述问题造成企业在成为市场主体中经费投入普遍不足,资源整合有待提高,成果转化不显著等现象。

2.企业人才培训和薪酬激励仍需深化

西方发达国家历来重视对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很多跨国公司都将员工能否研究出创新成果和企业能否生产出一流的产品作为公司生存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企业也逐渐重视高技术人才对企业的作用,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和薪酬激励效果。哈尔滨市近年来在高科技人才培养与引进上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研发机构效率较低、研究人员缺乏创新意识、先进的科学技术无法满足社会需求。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培养机制、激励机制的不完善。首先,哈尔滨市企业人员薪酬较低,缺少有效的激励政策,无法将个人能力、创新成果与个人收入水平有效结合,造成人员缺少工作动力。其次,企业尚未建立有效人才培养机制,缺少对人员职业规划和从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意识培养,造成人员无法进行创新能力的后续提升,缺少个人危机感和企业使命感,进而影响到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

3.企业独立研发机构发展仍需加强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哈尔滨市政府及相关科研开发机构履行了市场主体的角色,直接制定科研规则,直接管理科研机构。换言之,哈尔滨市政府在计划经济时代统一调配科研开发的人员、物资、经费。而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却没有独立的研发机构,无法进行符合自身的研发工作。计划经济条件下,这种错位的主体关系也是阻碍哈尔滨市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十年,哈尔滨市着力推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视企业创新能力培养,企业成为市场主体得到巩固和发展。然而,因前期基础差、思想观念转变需要时间、产权界定尚需完善等原因,哈尔滨市部分企业仍缺少技术创新的驱动力。大部分中小企业仍旧没有设立独立研发机构,没有技术开发能力和基础,缺乏可以依托的技术开发实体;一些大型企业甚至重点企业虽然设立了研发机构,但相应研发职能、机制不健全,研发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尚未显现,无法进行中长期基础、应用型开发和市场急需的短期开发性研究。

三、促进哈尔滨市企业成为市场主体的对策

1.加强财政金融对企业成为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

強化财政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放宽针对创新型企业借款或融资的申请条件,简化创新型上市公司再融资、市场化运作、并购重组的审批流程,探索以企业创新研究成果作为资本投资的股权评估计价机制。加强金融机构与政策性银行对企业成为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商业银行应完善符合企业成为市场主体的金融服务模式;政策性银行应加大针对企业创新成果转化的政策支持力度;各保险机构应健全重要企业创新成果投保机制,帮助企业控制风险,推动企业应用创新成果。完善财经、税收法律规定对企业成为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细化创新型企业认定标准,将税收优惠等措施落实到位;继续完善所得税对企业创新费用的扣除政策;继续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法,严肃处理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行为。

2.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

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一是继续提高针对中小企业重要技术创新领域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推动新兴产业创新计划、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建设计划等;二是继续引导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支持中小企业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采用多种方式,支持高新企业尤其是科技创新型企业开展创新技术研究融资,为中小型科技企业、微型创新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氛围,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依据目前现状,较为常用的方式有集合信托、科技保险、买方卖方信贷、知识产权、融资租赁、股权质押贷款、科技小额贷款、企业债券等。

3.加强企业成为市场主体的战略协同

创新企业与高新技术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科研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有效统筹资源,加强各创新主体战略协同,最终达到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学习、研究、生产、应用的全流程创新模式。在承担重大产业技术研究创新项目时,战略协同应该以企业为主导,政府提供政策支持,科研机构提供智力支持,充分利用各创新战略协同成员单位的优势,积极建设重点实验室。编制产业技术规划路线图,深化创新标准与预期目标,加强平台建设,实现技术研发、专利共享、成果共用和转化推广。结合促进哈尔滨市企业成为市场主体的实际情况,通过创新战略协同,切实做好三个围绕。围绕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实施创新重大专项,研发创新产品;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解决制约企业成为市场主体的难题与历史遗留问题;围绕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企业模式创新和企业管理创新。

4.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

提高哈尔滨市大中型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比例。明确研发目标,完善创新标准,健全相关技术研发组织、创新产品、科技成果应用等方面体系建设。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围绕创新战略转型升级深入开展基础性研究,建设市级重点实验室。加强对企业技术中心、创新技术示范企业的认定与推广工作。切实完善针对科技创新企业、事业单位、科研机构、民营机构等各类组织的优惠手段和支持政策。对高新企业创办的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国家或省市级认定的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给予支持;对科技工程创新类非盈利性组织、民营企业科研机构等新型研发组织,在承担哈尔滨市科技任务、人才引进等方面,与同类公办科研机构实行一致的政策支持与优惠尺度。

参考文献:

[1]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2017年哈尔滨市政府工作报告.

作者简介:张登耀(1981- ),男,单位: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

猜你喜欢

市场主体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小微市场主体快速增长折射发展信心
我国市场主体总量超1亿户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