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标准化包装设计的我国快递包装回收机制探讨
2017-03-28李琪胡欣宇
李琪+胡欣宇
摘 要:我国随电子商务经济的兴起,快递产业蓬勃发展,但也随之带来了快递包装垃圾问题,浪费资源的同时污染了环境。本文从剖析我國快递包装的现状和问题出发,以对快递包装进行标准化设计作为突破口,给出我国在构建快递包装回收机制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快递包装;标准化设计;回收机制
一、引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电子商务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网购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天天收快递”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据统计,2016年,我国快递日均服务超过2.5亿人次,支撑网络零售额超过4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12.5%。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313.5亿件,同比增长51.7%;业务收入完成4005亿元,同比增长44.6%。在如此量级的网购浪潮里,污染也伴随着经济的繁荣而大量产生。其中,快递包装所带来的“快递垃圾”最为可观。据专家估算,2016年快递业消耗了大约编织袋39.6亿条、塑料袋100.7亿个、包装箱、胶带、缓冲物更是不计其数。我国快递包装物缺乏行业规范,没有回收和循环使用体系,海量的包装材料就直接被作为生活垃圾,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严重污染了环境。
二、国内快递包装现状及问题
1.过度包装严重,环境污染大
我国电子商务市场很大,货物通过各种平台被销售出去,而参与交易的各方都可以成为货物包装者。这些包装者可能是专业的快递公司、电商企业、物流公司,也可能是不专业的货物生产者、经销商、零售商,更有可能是一个普通人。因此,货物被过度包装的现象非常严重。作为普通消费者,经常会有这样的体验:一件不怕压不怕挤的低价值衣物,却被加以缓冲物、塑料袋和厚纸盒,虽看上去美观一些,但包装拆除后即被破坏,无法再次使用,只能当作垃圾扔掉。这样的过度包装既增加了物流成本,又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同时产生了污染,可谓触目惊心。
2.企业各自为政,行业内无标准化包装
我国的快递产业巨大,大量的公司参与其中。涉及快递业务的企业既有专业的快速公司,如顺丰、中通等,也有第三方物流公司,如德邦、安能等,还有电商企业自营物流,如京东、苏宁等。这些企业为了宣传效果和业务便利性,自行开发使用快递包装,建立自身企业内标准。这本是好的现象,但问题是还没有一家企业做到将自己企业的标准,推广至全行业使用。因此,整个行业没有标准化的快递包装,也无从谈起标准化的使用和回收制度。
3.回收意识淡薄,国家无立法约束
纵观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快递包装回收制度,总结起来就是“立法强制约束+激励政策”。美国在《资源保护与回收利用法》提出处理包装废弃物问题的总政策:减少包装材料的消耗量,并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在总政策指导下,各州和地方政府制定关于包装物回收的具体法规与实施方法,同时为了提高生产商的回收积极性,当地政府会根据企业包装回收利用率适当免除企业相关的税收;德国法律强制要求生产商和经销商必须负责其产品包装的回收和处理,并有专门的组织负责回收过程。而中国目前仅仅出台了一些政策,如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61号)》,环境保护部印发的《“十二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规划》等,都提到了要将包装回收进行处理,但仅仅是指导性建议,没有法律的强制性,对当前行业现状没有约束力。
4.回收渠道不通,社会基础建设落后
我国在垃圾回收领域的基础建设较为落后。日本是世界包装大国,在全国各地建立大量的回收站,消费者首先将包装废弃物进行分类,收运系统将分类完的包装废弃物通过定时回收、集合中转等方式运输至处理点进行再循环、再制造处理。美国也建设了大量的路边回收站,来进行包装废弃物的收集工作,并通过完善的回收系统将收集的废弃物经过分离、持、选、处理后,运送至相关工厂进行再利用。而我国在基础建设方面需要走的路还很长,需要政府方面的高度重视和资金扶持。
综上,我国快递包装呈现出过度包装、废弃处理不当、资源浪费和回收不力的情况,除了国家和行业层面的政策制度不到位、人们环保意识淡薄等原因以外,主要还是没有标准化快递包装。快递包装的标准化是物流行业标准化进程的重要一步,是降低我国物流成本的有效手段,是身为物流从业人员应该致力解决的首要问题。
三、标准化快递包装的设计原则和思路
1.设计原则
(1)环保原则
快递包装首先应该遵循环保原则,制作成本低,材料可降解,自身可回收再使用。常见的快递外包装材料有纸、聚乙稀等。纸质包装不防水,如果不能有效回收的话是不环保的。聚乙烯主要用于生产塑料,埋于土壤很难降解,通过焚烧还会释放有害物质污染大气。因此,应寻找和应用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包装材料,实现快递包装低碳化发展的目标。
(2)标准化原则
快递包装应在“可运输性”基础上,确定快递包装模数。包装模数的基础尺寸是通过快递包装的长度、宽度及高度所确定。根据包装模数设计快递包装箱后,快件在运输周转过程中可通过一定规则的摆放,可大大提高运输工具的空间利用率,从而实现快递物流系统高效化、合理化运行。与此同时,标准化的包装设计可更适应产品的保护,从而减少填充物和过度包装现象,降低污染。
(3)人性化原则
快递包装应该易使用、易拆卸、易被人们接受。包装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人性化,让使用者感受到细节所带来的便捷和安全。同时应具有一定的美感,满足人群的审美需求。包装不仅仅在于满足基本流通的需要,更要经久耐用,易于回收,同时具有现代感,而这些都体现在设计上。
(4)智能性原则
快递外包装应该需要满足信息化要求,可以通过放置芯片等方式来记录物流信息,并能够将信息删除反复使用。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标志,在快递外包装上应该通过技术使用使其信息特性升级,体现智能化,也适应回收机制的推行。
2.设计思路
(1)结构优化
快递包装应该封装合理,装拆方便不破坏主体。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学院机械工程专业学生武翀,研究了一种新型快递缓冲包装,外包装盒是硬质塑料,回收时可折叠成笔记本大小;为防止商品破损,该团队用可充气的内囊代替填充物,同样能循环利用。包装盒有封口搭扣,所以包扎胶带也省了,就连贴在快件上的快递单也不用,一张集合快递所有信息的二维码卡片即可代替,客户可凭码追踪快递行踪。该项设计成功取得两项国家专利,可以借鉴进行标准化快递包装的设计。
(2)对快递物品进行科学分类
快递物品繁繁复杂,包罗万象,对其分类确实有一定难度。但从物流的角度,依据可运输性和产品特性,可进行大致的分类,从而对大部分日常物资进行标准化管理,使用标准化包装。本文出给一个建议性分类,可供参考。
(3)材料环保
快递包装使用的材料主要分为塑料类和纸类两种。塑料类材料重量轻,韧度高,对于一些不怕挤压变形的商品,商家会选用塑料包装袋打包,但这目前这种包装袋主要成分是聚乙烯,降解时间长达几十年,十分不环保。本课题通过研究,建议外包装材料使用聚碳酸酷,这是一种无色透明、刚硬而坚初的材料,无毒无害、无味,在外观类似有机玻璃。由聚碳酸醋制成的包装具有耐磨损、可回收、成本低、防水性高、防震性好、质量轻、无污染等特性。内填充材料可用珍珠棉,即聚乙帰发泡棉(EPE),是一种非常环保的包装填充新材料。它的防水性能、防震性、可循环性等都要优于普通的填充材料。
纸类包装含纸箱类和纸盒类。纸箱类使用现有纸箱材料,不浪费现有资源,只需调整其包装规格尺寸和结构,做到可回收。纸盒类可选用清洁环保、造价低、可重复回收利用的牛皮纸和瓦楞纸,通过褶皱设計等替代填充材料,可节约包装材料的使用,而且易于回收。
综上,只有业内进行标准化的快递包装设计,从技术层面满足快递包装的需求,才能使我国快递包装回收机制得到建立的基础,打破当前混乱的局面。
四、我国快递回收机制构建的建议
1.设计出快递的标准化包装,并推行在行业内使用
在行业内使用统一的标准化外包装是回收机制的基础。行业必须依据国家的强制性要求完成快递包装标准化的过程,从而统一整个快递系统,捋顺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完善整个物流大系统的建设和运行。
2.国家建立保障机制,加大扶持力度
国家层面的立法是推动快递包装回收的根本动力。在西方国家,再生资源的回收属于公益事业范畴,所以政府在快递包装的回收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资金、政策、管制、宣传都必不可少。政府的资金支持一方面用于资助回收站的建立和运营,另一方面用于绿色包装的技术革新。扶持政策如税收的优惠,对从事回收业务的快递企业和包装材料技术革新的包装企业应当予以倾斜。另外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市场准入制度,以及从政府层面加强回收意识的宣传,明确回收体系中各相关利益者的责任,保障快递包装回收体系有条不紊地运行。
3.设立激励机制,完善回收制度
我国政府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成立一个专门负责快递包装回收组织,例如德国的绿点组织。对于积极参与包装回收的快递企业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者税收减免政策。在回收组织的运作中,将标准化包装的生产--回收--转化--再生产形成一个产业链,完成物资循环的同时,创造利润,推动回收事业的进行,从市场化的层面保障了回收机制的推行。
参考文献:
[1]吕超,段瑛瑶,王益杰,张康泰,陈凯丽,顾兴全.快递包装标准化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5,(5).
[2]安冬梅,王汉新.提高快递包装规范性的有效对策分析[J].价值工程,2013,(6).
[3]刘国秋,黄小勇,贾扬蕾.循环共生经济下包装物逆向物流回收模式研究[J].企业经济,2014,(4).
[4]赵宝元,施凯健,孙波.国外包装废弃物回收系统的比较分析及启示[J].生态经济,2009,(3).
[5]童克震.如何激活快递包装回收机制[J].人民法院报,2016,(11).
[6]王成.适于“网购”的绿色快递包装[J].中国包装,2010(7).
[7]赵培.浅谈B2C网购食品包装设计[J].包装与设计,2013,1(1).
作者简介:李琪(1984.11- ),女,汉族,辽宁沈阳人,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交通与机械工程系,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物流工程;胡欣宇,女,汉,沈阳城市建设学院,物流工程专业,在读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