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匠精神培养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2017-03-28曾玲

商场现代化 2017年4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课程体系电子商务

摘 要: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关系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前景。本文从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工匠精神缺失的现象出发,提出了要从课程体系改革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并探讨了课程体系改革的途径和措施,希望通过课程体系改革提高高职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对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提升有所借鉴。

关键词:工匠精神;电子商务;课程体系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应用开发人员需求量是200多万,而实际从业者不到70万。根据淘宝大学的统计数据,中国电商人才的缺口达到400多万。电子商务是新世纪经济活动的重要模式,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的重要任务。然而近年来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在岗位中体现出来的工匠精神缺失却让人扼腕叹息,对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着力培育工匠精神势在必行。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代同仁堂倡导的“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也充分体现了工匠精神。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大背景下,工匠精神实则是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

二、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历史机遇及存在的問题

1.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历史机遇

电子商务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交汇孕育出的商业新模式,已经并将进一步渗透到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领域。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等7个文件支持电子商务发展,李克强总理也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强调电子商务已成为就业新的增长点,要促进电子商务加速发展,打造经济新的“发动机”。特别是2015年7月1日,国务院下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巩固和增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领先优势,大力发展农村电商、行业电商和跨境电商,进一步扩大电子商务发展空间。在国家层面的重视下,仅2016年“双十一”,淘宝网的成交量就在900亿左右。

2.电子商务行业存在的问题

电子商务企业的迅速崛起给电子商务产业带来蓬勃生机,也吸引了无数从业人员。因电商行业财富的积累速度远远高于传统行业,加之全球媒介对财富神话的一再炒作,电商从业人员或多或少都有浮躁心态,他们宁可烧钱买流量也不愿沉下心来研究客户回头率、商品库存周转、商品包装成本、客单价这些看似无足轻重却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问题。

三、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工匠精神缺失的体现

电子商务行业整体比较浮躁,特别是刚毕业的学生这些现象更为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不踏实,跳槽率高

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电子商务人才成为了“香饽饽”。由于专业人才特别是运营总监这类人才的供求关系的严重失衡导致工资待遇水涨船高,很多年轻人为了获得更好的薪资待遇,频繁跳槽,以致于很多年轻人还没有完全弄清楚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内容就选择了跳槽。员工的频繁跳槽提升了企业的招聘成本,同时对员工的发展有所不利。

2.工作不细致,文字错误频出

从事电子商务基层工作的多为90后的年轻人,很多人本来理论功底就不是很深厚,加之工作浮躁,网店上售卖商品的宝贝详情的设计似乎有新意,但是经不起推敲,仔细阅读、认真揣摩之后往往可以在他们做出来的宝贝详情文案里面发现几个错别字。

3.墨守成规,缺乏创新精神

现在各大电商都流行“造节”,在双“十一”成为万众瞩目的“电商节”之后,“双12”、“6.18”、各类平台店庆、店铺周年庆又接踵而至,电商企业的策划者们忙得马不停蹄,为增加客流量、提升转化率和客单价可谓是绞尽脑汁。可大部分的策划者不是进行差异化营销,往往采取的就是“拿来主义”,“充分借鉴”别人店铺可圈可点之处,结果导致店铺的宣传手段千篇一律、打折方式大同小异,然而店铺的客流量确寥寥无几。

四、电子商务课程体系改革的具体措施

高职院校是培养工匠精神的职业人的阵地。为了培养出扎实工作、有责任心和担当精神的职业人,我们需要充分进行市场调研,了解行业领域的发展状况和岗位工作核心技能需求,合理设计课程体系、精心课程设计开发,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调研分析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调查电子商务企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并分析企业的工作流程、部门和岗位设置情况、调查并分析本专业面向的核心岗位及主要工作任务、相关工作过程和核心职业能力。最终达到疏理确认职业岗位并准确描述、分析归纳对应的职业行动能力、分析确定典型的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分析确定典型的企业工作流程、形成人才需求报告对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进行论证等目标。

2.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工匠精神引领下的电子商务课程体系着重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电子商务课程体系大致可以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通识课程三大模块,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

(1)专业基础课程的改革

专业基础课程是帮助学生为专业课学习奠定必要基础的课程,它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必修的重要课程。可将《电子商务概论》作为重点建设课程,引导学生全面了解电子商务专业的主要业务流程,让学生快速进入专业学习角色,了解今后的行业状况和岗位所需具备的能力,为培育“工匠精神”打下基础。

(2)专业核心课程的改革

因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网站(店)建设、网站(店铺)推广、网络客户服务。而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学制只有三年,大多数院校还有长达半年的顶岗实习时间。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要在短短的时间内精通三个方面的内容,是很有难度的。为了避免学生学而不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天分、学习热情帮助学生选定一个方向,让他们沉下心来学习,并依据学生选好的方向,为他们提供数目清单或者视频网站,让他们学得更加深入,提升学习兴趣、练就从业的本领。

将《客户关系管理》、《网络营销》、《电子商务图片制作与美化》、《网站信息编辑》作为这一模块的核心课程进行建设。这类课程着力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的适岗能力和创新水平。对这类课程,需要重点研究教学手段的创新和教学内容的改革。研究如何将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内化为一个个课程实训项目,通过“双师型”教师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掌握岗位核心技能;通过深化校企合作的形式,让企业认知、顶岗实习活动帮助学生强化“工匠精神”、熟练“工匠技能”。

对这些核心课程的教授,提倡教师采用基于空间的翻转课堂的方式(如:世界大學城)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要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教师在课堂生检测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解答学生的疑问。还可以购置仿真实训软件或者为学生引入真实的运营项目,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知识、掌握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树立团队合作的意识、强化学生的责任心。

(3)专业通识课程的改革

重点研究将哪些课程作为专业选修的通识课程、文化课程融入到课程体系中去,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的全过程,不断培植他们的“文化底蕴”,让学生了解工匠、了解工艺、了解对工艺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让其对职业产生敬畏、极度关注细节、做到产品负责,产生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的精神的内生动力,从而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达到熏陶“工匠精神”的目的。

3.课程体系改革评估

在对课程体系改革之后,需要对效果进行评估,可以通过对用人单位、毕业生、在校学生三方面进行调研,充分总结课程体系改革中的经验、及时发现课程体系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电子商务课程体系。

基于工匠精神传承目的的高职电子商务课程体系的开发与优化并非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情,需要我们不断调研岗位需求,细化专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教学才能逐步实现,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扎扎实实地培养出一批社会需要、企业欢迎、真正能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电子商务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朱佳丽.浅析高职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21);104-105.

[2]姚玉成.民营企业需要的十种人才[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0(10):25-26.

[3]成海涛.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J].职教论坛,2016(22):37-38.

[4]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会计人才.

[5]李梦卿.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的关联耦合研究[J].职教论坛,2016(16);22-24.

作者简介:曾玲,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财经商贸系主任助理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课程体系电子商务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辽宁大拇哥农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电子商务法草案首审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2013年跨境电子商务那些事儿
电子商务: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