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勤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2017-03-28周颖

青年时代 2017年7期
关键词:勤工助学考核机制高校

周颖

摘 要:勤工助学是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以获得报酬、培养自立及创业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各种服务或劳动。针对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勤助岗位专业对接程度低,勤助工作中未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勤助工作考核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高校应严把岗位准入、重视教育培训、强化考核机制。通过多方管理,最终实现勤助工作的育人作用。

关键词:高校;勤工助学;考核机制

勤工助学是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以获得报酬、培养自立及创业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各种服务或劳动,作为一种“教育经济”行为,是新时期实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在大学生接触社会、培养能力、完善知识、磨练意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高校中扮演着“资助育人”的角色。

一、高校勤助工作现状

目前,在高校完善、全面的“奖、贷、助、补、减、勤、免”七位一体资助体系中,“勤”即勤工助学(下称勤助),作为针对性最强、发展潜力最大、效果最显著,且具有特殊教育效果的实践社会活动和经济资助方式,日益得到高校、社会的普遍重视,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但同时,我们还看到,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勤助岗位专业对接程度低,勤助工作中未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勤助工作考核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面对这一现状,如何加强勤助工作与专业紧密结合;如何在勤助工作中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健全勤助工作的考核机制,我们在多年的勤助管理工作中做了有益的思考和探讨。

二、解决思路及实施办法

首先,分管资助工作的辅导员自身对勤工助学要有一个全面透彻的理解,包括勤助工作的内涵、目的以及开展勤工助学活动的重要意义等。其次,从人员选用、岗位安排、岗前培训教育、检查考核、奖励推荐等环节入手,加强勤助工作与专业紧密结合,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健全勤助工作的考核机制。通过多方管理,最终实现勤助工作的育人作用。

(一)严把岗位准入

院校勤工助学岗位报名采取逐个登记的方式,利用报名者到办公室报名的机会,和每一位报名者进行谈话交流。了解报名者专业、特长、岗位意向、就业打算、原勤助岗位、空余时间等情况。针对岗位需求者同样采取逐个交流,面对院校实验室较多,因此通过了解岗位对专业、性别、年级、性格特点等的要求,尽可能提高岗位与专业的匹配度。落实岗位与报名者匹配时,以“立足校园、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学有余力、自愿申请、信息公开、扶困优先、竞争上岗、遵纪守法”为原则,根据报名者贫困程度、岗位专业相关度、就业匹配度、时间等方面进行匹配,努力实现供求的双向选择,提高岗位与工作者的匹配度。

(二)重视教育培训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让学生在参加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 根据这一文件精神,院校应对上岗学生进行岗前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通用知识和专业技能两种,努力使学生的服務意识和工作能力、效率达到岗位要求。其中通用知识主要是职业道德教育、安全教育、上岗期间的一些规章制度和注意事项;专业技能培训则主要针对一些进入实验室等技术型岗位的学生开展,需要用到大学生所学的课堂知识和掌握的专业技能,比如担任实验室助理工作,就必须熟练掌握该实验具体操作步骤和实验仪器的使用。有针对性的培训对于即将上岗的学生而言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可激发学生对工作的敬业精神,避免存在“混岗”现象。与此同时,学生也可将相关问题反馈学工办,如学生由于课程、学生会工作等原因,无法继续上岗时,学工办会在报名库中进行新的岗位配对,替补原岗位学生。

(三)强化考核机制

院校应重视对学生勤助工作全过程进行的严格考察考核,制订《院校勤工助学学生工作情况反馈表》,从出勤检查、工作状况检查、工作成效考核、用工单位意见和评价等方面,全面立体地对学生勤助工作进行评估。同时建立并实施相应的奖惩机制,如实施淘汰下岗制度和“黑名单”制度,连续几次表现不合格者,自动下岗,一次被评为“不称职”者,进入勤助“黑名单”,之后报名也不再录用。另一方面,要求勤助学生每月上交自我鉴定,对自身主要工作职责,工作状态等方面进行自评。院校希望通过严格管理,强化纪律观念与效益原则,强调正确的劳动观念、价值观念。但严格管理并非简单粗暴、不讲人情,相反,它要求勤助工作者更认真、更细致、更投入,更讲工作艺术,是本质上对学生更负责任。而不是放任自流、敷衍塞责。

三、高校勤助工作启示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时期是学生良好品德与健康人格培养的关键期。勤工助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部分,也是高校“以人为本,全面育人”方针的重要体现和关键环节。大学生的道德选择、价值判断、社会公德、自我规范等都是勤工助学所必须坚持与时刻强化的重要目标。在勤工助学工作中,不能仅仅帮助学生解决经济问题,而忽视在资助的过程中提升他们“助他”、“服务他人”的理念,忽视对其精神上的激励与扶持。因为久而久之,这会使学生只把勤工助学当作获取经济收益的一种方式,却不善于利用它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因此结果有可能事与愿违,使勤工助学起到的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的作用,无法达到其最终的育人目的。因此,勤助工作中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逐渐从“接受服务”到“服务他人”的角色转变,从“受恩”到“施恩”的观念转变。

(二)注重创业意识培养

勤工助学的创业教育是融于整个社会实践过程的,坚持以育人为内核,实现实践锻炼与全面培养相统一,让学生在勤工助学中解困,在勤工助学中提高综合素质,在勤工助学中促进就业。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大背景下,创业者需要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的意识,因此勤工助学的创业教育一方面要帮助学生转变“等、靠、要”的旧观念,树立创业靠自己的意识,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责任意识,为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提供必要的精神准备。高校要充分发挥勤工助学不仅是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问题的重要举措,更成为大学生提前认知社会,自我“淬火”的必然选择的作用,要重视大学生潜在的创造精神与知识优势,将勤工助学积极地引入学习、科研与管理的各个环节,使学生的专业学习得到及时的检验与提升,起到“以学促工”、 “以工验学”、“知行统一”的作用,激发其在这一过程中的创新与突破。最终实现“以学生为本”和“育人成才”的根本目标。

(三)健全勤助考核机制

完善勤工助学考核制度,就是要进一步明确勤工助学岗位的职责要求,建立勤工助学工作规范,对勤工助学岗位的各项考核指标进行细化和量化,尽量使勤工助学岗位管理职责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做到有章可依,有量可考,不仅有利于明确贫困大学生的工作目标,而且有利于培养贫困大学生的岗位职责意识和竞争意识。要建立奖惩机制,定期对勤工助学的学生进行考核和评比,树立优秀典型的同时,对消极怠工、工作散漫的学生建立惩处机制,避免鲶鱼效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朱华.高校勤工助学工作的重要性及发展路径[J].闽江学院学报,2014(6):134-138.

[2]张蕾.高校勤工助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2年.

[3]苏国斌.山西省高校勤工助学问题研究[D].山西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4]肖正.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勤工助学激励竞争机制的探索[J].科技信息(学术版),2014(6):384-385.

[5]王庆华,刘振球.坚持三个统一强化勤工助学实践育人功能[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4):193-195.

猜你喜欢

勤工助学考核机制高校
创业视角下大学生勤工助学功能及其引导策略研究
美国大学体育课程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来华留学生勤工助学、实习管理与就业指导工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