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类文阅读·变化之美》教学感悟

2017-03-28马亭

新课程·中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一节课小男孩赏析

马亭

(青岛沧口学校)

随着课程改革、阅读新理念的深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改进阅读方法,扩大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就成了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以往的课堂,对于课内现代文的讲解,很多教师囿于课文,特别是我个人有一个极其深刻的感受:觉得课文的知识点实在是太多了,哪一个也舍不得或者不敢扔掉,于是乎课堂就变得面面俱到、零零碎碎,花费了很多时间,却磨掉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类文阅读,即是为了加深学生对教材中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概括、理解的能力,提高认识水平而选择与课文题材相似的文章或片段(如从课文题材、体裁、结构、技巧、语言等各种角度找相同点),两相对照,扩充知识、信息的来源,增加课文信息密度,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一节课就可以讲解两篇甚至更多文章,颠覆了阅读教学中过于限定于课堂、品味类文阅读之美限定于课文的局面,有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以《走一步,再走一步》为例,一般的教学设计常会因知识点碎,难抓重点,极易出现课堂效率低下的现象。如果采取类文阅读,找准一个切入点进行延展,就能很好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本文最有特色的“心理描写”切入,通过对小男孩心路历程的赏析来把握文本内容,注重本文的好词使用、环境描写、文章主旨等问题,提炼赏析人物心理描写的方法的同时,将本文知识点迁移,引入类文《被骗》,将“心理描写”这一知识点提炼升华,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也在一节课上阅读了课内课外两篇文章,扩大了阅读量,同时进行课后延展,引导学生采用此方式有效增加课外阅读量和学会文章的赏析比较,提高阅读能力。

下面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类文的阅读学习,去感受心理变化带给我们的美。首先,我们来看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师过渡:通过之前对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惊喜地看到一个胆小软弱的小男孩成长成了一个男子汉,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得到了能应付一切问题的经验”,请同学们思考这个小男孩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才成长起来。

二、互助合作

1.身处险境

请同学们迅速默读课文第7~22段,画出相关的词组或句子,概括出小男孩的心理变化过程。

追问:是什么东西促使“我”的心理活动发生了有层次的变化?

明确:环境的改变。(适时引导间接的心理描写,即可以通过动作、语言、环境等来表现人物心理的变化。)

在学生找的过程中,教师适时指导朗读,可以个人读、同桌读、齐读等,去感受这种害怕、恐惧的心理。

2.征服困难

过渡: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听见)(为什么使用感叹号?读一下句号和感叹号的区别,分析找出这种惊喜、激动的

心情。)

重点赏析“小心翼翼”和“探”字,让学生体会心理的变化。

重点指导朗读“你能办得到”“这似乎能办得到”“我能办得到”这三句话,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体会。)

三、总结提升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感受到了小男孩从害怕、恐惧、绝望,毫无信心到充满信心地去应付一切的心理变化,同学们,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没有这些心理变化的描写,这篇文章会怎样?

学生自由回答,小组讨论交流后全班再交流。

教师总结:心理变化之美表现在:1.使人物形象丰满、真实。

2.推动情节的发展。3.凸显主旨。

学生记下关键词。

四、思维训练

过渡:文章之美,美在变化,今天我们重点赏析了心理变化的美,类似的文章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快速默读文章《被骗》,画出表现“我”的心理变化的词语或句子,并概括出“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1.“我”搭乘出租车经历了一系列的情绪变化,画出表现“我”的心理变化的词语或句子,并概括出“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学生默读课文,小组讨论,找出相关语句,然后交流“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教师提示学生不同的时间“我”的心理是不同的,帮助学生寻找总结答案。并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受心理变化的美。

2.文中结尾处提到:“我被骗了!可到底怎么被骗了呢?”请结合“我”的心理变化过程分析“我”到底被什么给骗了。

3.有人认为这篇小说是赞扬人性美好,也有人认为是揭露人性丑恶,你觉得哪个更好?

学生自由发言,体会心理变化对主旨的影响。

提问:通过本次的类文的阅读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明确:通过动作、语言、环境等方面的描写,可以凸显心理变化之美;心理变化之美美在使人物形象丰满、真实,推动情节的发展,凸显主旨。

学生在学案上写下自己的收获并互相交流。

五、课后延展

阅读扎多尔诺夫的小说《第九车厢》、曹文轩的《草房子》,进一步感受文章的变化之美。

在日常教学中,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抱怨学生的阅读量太少了,而又总挤不出宝贵的讲课时间给学生去阅读,类文阅读的尝試,为解决这一矛盾带来了新的思索。类文阅读不但强化知识点还能扩大阅读量,利用教师引进类文、多媒体梳理和引导、学生的人生体验等丰富多样的资源样式来达成学生的学习目标,显得有效而生动;师生互动总结出人物心理可以由动作描写、环境描写、人物的语气语调体现出来,方法实用,互动活跃,课堂内容丰富。借助这次的课例打磨,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会继续探索其他课文的类点,找准类文,将这一模式进行下去。

这次课例得到了省级专家毕淑娟老师的好评,她是这样说的:“一节课,学习了两篇文章,集中在一个着力点上——抓住关键词句,这样的教学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一定会让学生学有

所获。”

类文阅读是一个好的方向,但选文很重要,选点也很重要,而且最好是以教材为基础的类文阅读。这给我们留下一些思考:如何更好地进行类文阅读的选文与选点;如何注重文本中的文化含量,是否通过简单的与学生的对话与交流就可解决;采用什么样的阅读方式让类文阅读在有限的一节课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自己感知文本的时间;类点的选择、类文阅读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何能更有效地为学生所用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不断探索。

编辑 郑晓燕

猜你喜欢

一节课小男孩赏析
“聪明”的小男孩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小男孩
托马斯的一节课
萌萌哒的小男孩
导学案设计的逻辑起点:从学出发:以一节课为例,谈基于脑的导学案再设计研究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