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生早恋的原因及对策
2017-03-28海金花
海金花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宁县第一高级中学)
摘 要:调查发现,近年来中学生早恋现象比较严重,并逐渐呈现普遍化,早恋年龄也有提前趋向。解决好这一问题是我们每一个思想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使之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中学生;早恋;原因;对策
一、原因
中学生的年龄特征、人生经历和家庭环境决定了他们与成熟青年的恋爱有很大的差异,大体呈现出普遍性、冲动性、效仿性及逆反性等特点,经分析发现中学生早恋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中学生自身因素。随着年龄、知识的增加,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他们开始意识到自身与外界的差别,内心深处时常会发生主观意识和客观意识的交锋。再加上他们精力旺盛,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发泄自己的情感,展示自己的特长。可是,现代中学生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我们发现,中学生每天几乎除了吃饭和休息,就是学习。单一的生活模式,对兴趣广泛、才艺独特的中学生来说,是一件极其枯燥和乏味的事。中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如果不能够有效进行调节的话,空虚、无聊、烦闷感不免就此而生,而他们摆脱这一困境的办法之一就是早恋。
另外,中学生的年龄一般都是十二三岁到十六七岁之间。进入中学后,中学生的身体发生巨大变化,进入了青春期。近年来,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青少年的成熟期提前,喜欢跟异性交往的人数增加,同同性交往的人数逐渐减少。他们很难划清友谊和爱情的界限,往往把对彼此的吸引错认为爱情,从而发展为早恋。
其次,学校因素。如今教师的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要,教育对象同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教师如果对学生早恋行为处理不当会适得其反。
我们知道,很多学校为了制止学生早恋行为的发生,就千方百计阻止他们交往。然而,这样做只能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学生的早恋行为从校内转移到校外,早恋的方式更隐蔽。可见,处理中学生的早恋问题,光靠“严防死守、正面堵截”的方法是不行的,应进行合理的疏导。
二、对策
为了有效防止中学生早恋行为的发生,应做到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要加强教育,使中学生能够认识到早恋带来的危害,比如,通过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种文体活动来分散注意力。中学生如果早恋,则个人正常的学习秩序遭到破坏,这对于正担负紧张学习任务的中学生来说是没有益处的。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原来学习好的学生早恋之后,学习成绩直线下滑,甚至个人意志消沉。
另外,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虽然许多方面日渐成熟,但还没有达到完全成熟的状态。如果他们过早地把精力花费到早恋上,会影响目前阶段的学习。
总之,学校一定要加强中学生教育,设法让他们认识到早恋所隐藏着潜在的危害。只有当中学生认识到早恋的危害,他们才能够用理智的眼光对待早恋,与早恋挥手作别。
2.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
学校应该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比如举行歌咏比赛、书画展、去养老院献爱心等来分散学生注意力,培养他们对文艺、科技等方面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在这些集体活动中进行正常的情感交流,建立纯洁的友谊,从而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促进全面发展。
3.大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必须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这样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征,进而进行有效的疏导。当学生有早恋倾向或早恋行为时,要积极引导和帮助他们解决困惑,排除烦恼,努力让他们把男女之间的交往控制在允許的范围内。有人说:“中学生的早恋就像是一艘驶入大海的没有罗盘、没有舵的航船,随时潜伏着沉没的危险。”的确,中学生早恋问题着实让人担忧,幼稚懵懂的他们在生理、心理等方面不够成熟的情况下,还不能较全面地认识和理解爱情,更不能很好地驾驭爱情,一旦早恋,不仅给家人带来烦恼,更重要的是严重影响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和未来的发展。同时,学校也缺乏有效的教育和管制措施,使之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作为思想政治老师,我们一定要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导者,在尊重他们情感的基础上去关爱、呵护他们,并帮助他们处理好各种关系,使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康成.浅析青少年早恋[J].现代教育科学,2004(4).
[2]刘玉新.对中学生“早恋”现象的分析及对策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3(12).
[3]陈安福.中学心理学(新编本)[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时蓉华.社会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编辑 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