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探究
2017-03-28全玉华
全玉华
(黑龙江省穆棱市第四中学)
摘 要: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为此初中物理老师一直致力于提高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研究。分组实验教学方法是物理实验操作中效果比较好的操作方式,能够较为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但是在实践中分组式教育还存在许多不足,从自身实践经验出发提出几点改进建议,以进一步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探究
初中物理教学分组实验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并且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是分组实验过程中,课堂容易出现混乱嘈杂的教学环境。一是因为初中生好动活泼的性格特征,二是因为学生认为实验课是放松课程,三是实验过程中需要经常向别人请教。这种混乱的教学环境不仅不利于提升实验的质量而且不利于教师专心授课,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有必要对分组实验进行分组教学,让初中物理实验过程更加顺利有效地进行。
一、合理分组
分组是物理实验的第一个步骤,也是避免课堂混乱的有效解决方式,科学的分组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提高,另一方面能保证学生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因此科学合理的分组对物理实验顺利进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探索式分组
初中生处在一个好动的年龄阶段,并且每个人的心态都不一样,所以老师可以试着进行分组,让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强的人与实践能力差的人分到同一组,互相配合弥补自身有欠缺的地方。进入实验室的每个人的积极性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活泼好动动手能力比较强,愿意尝试一些新鲜的东西,有的学生比较保守,不愿意参与到实验活动中,所以可以将这样的学生分在一起。为了保证实验的效果,老师分组的人数越少越好,可以根据学校实验室条件进行安排。比如,在讲串联和并联作用原理时,有的学生没有经过老师的演练就已经把电路串联在一起,而有的学生却常常失败,所以在分组的时候可以依据每个人的表现进行,从而提升实验的授课效果。
(二)自愿式分组
一般情况下实验在新课教学时进行,所以在讲授新内容时老师都会要求学生自主复习,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这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按照自愿式分组,这样的分组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实现学生实验教学中自主性的目标。比如,在进行电磁实验时,按照自愿式分组,让学生自己根据掌握知识的程度进行分组,因为电磁实验需要掌握许多细节问题,因此老师可以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知识。并且自愿式小组有利于组内成员充分的讨论,能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内化。
二、加强课堂秩序管理
物理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是物理实验又是对物理知识的有效反馈,要想学好物理知识就必须掌握物理实验,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秩序的管理,在减少危险的同时提高课堂效率。
(一)加强检查
分组实验常常会因操作不当引发仪器损坏的情况发生,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教师要加强对实验器材的登记和检查。分组实验中每组应该有固定的实验位置,一旦实验器具遭到损坏,教师就能及时地做出处理,处理不是意味着惩罚学生而是让学生增强保护仪器的责任意识。
(二)分组实验选择负责人
物理教师组织实验的过程中,应在分组中选出一位学生喜欢的组长,辅助老师做課前实验准备及课中秩序监督,这样可以引导学生管理学生,老师则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放到实验课中。
(三)制定详细的实验制度
一般实验制度只是针对实验操作准则,对学生的约束力并不是很高,因此每个班级的物理老师根据实际学生情况制定符合班级情况的操作规范,如详细到器材的分配、实验纪律、分组原则及进入准则,全面辅助分组实验过程的顺利实施。
三、总结
分组实验是现代化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课程标准的关键过程,分组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知识与操作相结合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全方位发展。在分组实验中教师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分组实验不同于物理理论教学,也不同于演示实验,其操作过程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所以教师要及时反思分组实验过程中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反思授课内容,在授课时一定要先确认授课内容的主体和授课方式,重点与难点如何与授课内容建立联系,并在实践中着重反思对重点和难点的把握是否准确,如果实验内容有偏差则要及时更正,若不能及时更正便失去了教学的意义,教学过程也就失去了方向。对于分组实验,除了教师自我反思之外,建立必要的分组实施准则也是保证分组实验质量的要求。为了提高初中物理的教学质量,也为了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技能埋下伏笔,当然也为了达到的理想教育目标,在分组实验教学过程中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彭清林.新课改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研究[J].科技交汇(下旬刊),2012(6).
编辑 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