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阶思维视角下的地理课堂教学初探

2017-03-28唐丽月

新课程·中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高阶开放性思维能力

唐丽月

(浙江省余姚市第五中学)

摘 要:在信息时代,获得知识的途径多样而便捷,学会思考和创造显得更为重要,作为教师授于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其思考,而思考是思维能力的高级表现。内容就高阶思维能力的界定、其培养的必要性及在课堂中的表现,结合本学科教学策略进行探讨,试图检测怎样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高阶思维;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信息时代对人才的培养不再满足于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创新、决策和团队合作等能力已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素养。新课程改革也注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其隐含着对高阶思维能力的要求,这种要求也是学生实现终身学习的需要。

一、高阶思维的界定及教学的必要性

布鲁姆研究认为人的思维分为六个层次(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记忆、理解和应用属于低阶思维,而高阶思维则超越简单的记忆和信息检索,利用信息和概念去解决一个个难题和任务。具有高阶思维的人能把学习材料看成是系统的、有联系的,能進行归类和类比,并把琐碎的信息组合成有体系的整体,他们应用合理的逻辑和判断准则来学习,教师一般都称这些学生为“聪明”或“思维活跃”。

高阶思维的形成以低阶思维为基础,用于建构高阶思维技能的低阶思维技能,如:读、写、记忆等,在目前学校教育中得到了足够的重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不应当把学习仅仅归纳为不断地积累知识和训练记忆。死记硬背会让学生变得迟钝和愚蠢,这既有害于学生的健康,又不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低阶思维是人该具有的基本能力但却有其发展上的局限性,过多的读写、记忆会加重学习的负担。

在信息时代,信息的记忆和检索可以让信息技术(电脑和网络)来承担,个体所需要的是操纵信息、分析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创造。为了学生发展需要,学校教学就该有意识地重视学生高阶能力的发展和培养,这有赖于恰当的课堂教学设计和高阶学习模式的支持。

二、注重高阶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的特点

(一)以学生为中心而非教师控制

传统课堂通常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后,让学生进行大量、反复的练习及巩固,此过程中教师期待学生理解和记住课堂内容,学生的学习往往停留在机械学习或死记硬背上。在高阶思维教学下的课堂,需改变教师和教材对教学的控制,鼓励学生的课堂参与。

注重高阶思维的课堂支持学生公开表达观点,愿意表达和尝试表达比表达了什么更重要,在此过程中提供给学生发展思维技能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这种课堂以积极有效的提问方式作支撑,在问、答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创造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参与,观察学生反应,并积极作出

回应。

(二)关注学习过程而非知识传递

传统课堂中教师的目标重心是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并确保他们掌握知识,这种过度强调学生知识获取的教学方式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注重高阶思维发展的课堂把关注重点从知识结果掌握转变为对学习过程和意义的理解。教会学生推理和思考是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目标,在这样的课堂上可以观察到三个特征:能听到学生在解释、推理、描述模型或交流他们的观点;能听到教师询问学生有关为什么、是什么及怎么办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是能简单用一个字即可回答的,它需要学生认真思考、具体阐述;能观察到学生在解决常规任务的过程中明确自己用的是哪些程序、哪些原理、哪些规律。

(三)问题设置开放性而非封闭式

思维大师杜威认为:封闭式问题是有明确选项和指向性的问题,学生只能按照既定的方向思考,学生也易在非A即B的答案中禁锢了思维。而开放性问题是没有明确指向性的问题,学生可以在较广的范围内思考,答案具有不确定性,这有利于学生在思维的发散中更多地联系自己的生活和实际,也更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或不解之处。

开放性问题如:观察世界洋流分布图,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此类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发现规律和问题,提供给他们推理和想象的机会,联系已有知识,试着去总结和比较知识获得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此类开放性问题,能打开学生的分析、评价、创造之窗。

三、地理课堂中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让课堂内容“任务”化

“要使思维、思考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那就必须使思维有明确的目的性,也就是说,要使它具有解决任务的性质”(苏霍姆林斯基)。所以只有在讲课开始或讲授知识前就使学生明确认识到,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必须搞懂或解决什么问题,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深处发展。

基于这点,在地理的课堂教学中必须有任务(问题)的提前预设,目前任务(问题)设置有两种,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单元问题(以本节课的知识、能力要求分解而出);二是面向各小组或部分学生的单独任务;前者多以“学案”方式呈现,后者多在活动设计中给小组分配任务。但不管是哪种形式的任务,都要使任务(问题)体现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任务(问题)应该是挑战性的、可行的和有趣的,而不是学习者只要通过简单收集、整理、拷贝就可以完成的,在这样的任务(问题)的设置中要体现学生对信息进行深度加工的要求,能体现建构主义思想。

(二)让课堂提问多“开放”

正如上文所述,“问题”是打开思维的钥匙,高阶思维必须有开放性问题来激励,开放性问题有其相应的提问方式,在地理课堂中可多做如下几种形式的提问:

1.比较、发现类问题。这在自然地理现象的分布、地理规律的呈现中可多用,问题如:南方城市和北方城市的空间分布有何不同?你能区分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吗?这类问题让学习者自己去观察和发现知识,加深对表象的认识。

2.证明、阐述类问题。在地理成因分析中此类问题比较多见,问题如:为什么会出现沙尘暴?沙尘暴是在怎么样的地理环境中产生的?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并培养阐述观点的技能,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3.选择、决策类问题。在地理问题的解决中,如工农区位的选择、工程路线的选择、工程建设可行性的决策,需要问:你觉得哪个路线的选择更为妥当,原因是什么?这类问题旨在引导学生辩证地看问题,评估利弊,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决策能力。

4.假设、推理类问题。许多地理事物的发展都具有其规律性或逻辑性,这容易产生推理类问题,如:当黄赤交角为20度时,你能想象四季和五带会发生什么变化?这类问题多新奇,且能打破现有格局或现象,对学生的吸引力比较大,使学习乐于探究,能让学生联系地去看事物和现象,并提高创新能力。

5.质疑、批判类问题。质疑和批判本身是深入思考的结果,这种精神是学生独立学习和终身学习所必须具备的。这类问题如:你相信全球变暖是人类造成的吗?你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吗?学生在批判和修正所遇到的知识时,思维是积极的,学生乐于去冒险,此时在讨论和辩论中高阶思维能力就提高了。

(三)让课堂氛围宽松、民主

课堂氛围的宽松表现在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静态思考和语言表述,正如普林斯顿大学的卡尔(Carl Schorske)认为学习不是一件能被持有和传递的东西。它是一个过程。就提高高阶思维能力而言,学习作為“过程”必须得到充足时间的保证。思考需要时间,表达需要时间,教师必须在预设过程中留有时间给学生。甚至可以为了学生的需要和课堂教学的实际,突破原定教学课时的限制,调整教学计划。

开放性问题所引导下的发现、决策、批判、质疑让课堂具有太多的不可掌控性,并可能出现挑战教师和教材的可能,这些需要教师的尊重和信任,教师只要放下权威和专制,平等、宽容、欣赏地看待学生的思考过程和劳动结果,学生才愿意参与课堂和积极表达。所以,教师必须注意课堂中的措辞用语、态度和神态,创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张扬的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具有明确的高阶思维培养的课堂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展更多的能力,也能让课堂教学更有效,这值得我们教师思考与实践。

参考文献:

[1]杜威.我们怎样思维 经济与教育[M].姜闵文,译.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钟志贤.教学设计的宗旨:促进学习者高阶能力发展[J]. 电化教育研究,2004(11).

[3]王帅.国外高阶思维及其教学方式[J].上海教育科研,2011(9):31-34.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编辑 曾彦慧

猜你喜欢

高阶开放性思维能力
有限图上高阶Yamabe型方程的非平凡解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高阶各向异性Cahn-Hilliard-Navier-Stokes系统的弱解
培养思维能力
滚动轴承寿命高阶计算与应用
培养思维能力
一类完整Coriolis力作用下的高阶非线性Schrödinger方程的推导
寻求开放性道路
重读天一阁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