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千年历史,提高核心素养
2017-03-28刘光耀
刘光耀
(山东省邹平县魏桥实验学校)
摘 要:新课改提出了“核心素养”的重要概念,它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有指导意义。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穿插核心素养的教育,能够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全面的思维角度,从而健康向上地成长。重点讨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贯彻核心素养教育的方法,为初中学生更好地成长助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信息时代对学生成长的要求,在教育领域有着很大的积极意义。教师在当下的教学中要注意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学科教育之中,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备较高的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意义
核心素养又称21世纪素养,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心理素养,其能够有力地帮助人们解决所面临的复杂问题,因此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学生通过核心素养的教育,能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发掘自身的潜力,更好地融入社会,应对生活中的挑战,最终成为有较高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旨在培养其具有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思维方式,使其能够具有过硬的心理素质、较高的个人能力,能够为我国的快速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当下初中历史教学中有关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还存在一些问题。
1.教学内容单一化
目前,我国大多初中历史教师仍抱有传统的教学观念,依据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只关注教学任务的完成度以及学生对历史概念、知识的掌握程度,一切从应试角度出发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使历史课堂枯燥乏味,无法帮助学生对历史产生真切感,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及优秀人格。
2.教学空间狭小化
课堂教学是初中历史教学最基本的形式,此外还有参观博物馆、开展知识竞赛等其他教学形式,但当下的历史教学仍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且存在课时少、内容多的问题,使历史教学的空间狭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历史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
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构建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科学设计教学目标
想要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从最开始的教学设计环节着手。教师应对历史学科中蕴含的核心素养有较全面的把握,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充分考虑有关核心素养的内容以及学生当下的认知水平,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有关教学素养的历史教学。
如教师在讲述“秦汉统一”这一部分时,可将教学目标设定为:使学生把握秦汉两国各自的疆域范围,使学生对秦汉两国的各方面治国政策有所把握,能够充分认识秦汉两国大一统国家的重要作用。这一教学目标不仅能使学生对时空概念有一定的把握,还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合理创设问题情境
设置问题情境能够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启发性,通过设置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兴趣以及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为积极主动地进行历史学习,这对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如在讲解清朝末年的一系列历史事件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问题,答案可以来自于课本内容,也可以是学生自己的观点、想法。问题可以是“改变太平天国发展走向的事件是什么”,也可以是“你从太平天国运动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这些问题既可以提高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又能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其在思考历史事件的同时形成一定的历史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
3.积极展开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近年来流行的教学方法之一,其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历史教学中也提倡使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就历史问题进行分工合作、交流讨论,在互相沟通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及自主钻研能力,这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教师在讲述宋朝历史时,可以就宋朝的文化为主题开展学生交流会,将班级学生分为四组或五组,每组依据主题选择不同的交流内容,组内学生明确分工,搜集、处理资料,最后在交流会上依次汇报,并就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教师再做综合的评价。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交流沟通的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快速发展。
核心素养是近年来兴起的概念,在当今形势下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在教育领域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历史教学能够通过历史事件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价值观念,这些对学生形成优质的核心素养有着很大的积极意义,故而教师应将核心素养教育紧密地融入历史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其最终成为具有过硬核心素养的全面人才。
参考文献:
[1]辛涛,姜宇.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3(1).
[2]余伟民.历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編辑 王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