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以读促写的教学实践研究
2017-03-28王春
王春
(山东省青岛第六十二中学)
摘 要:阅读与写作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然而,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将阅读与写作割裂开来,使得初中生的作文空洞无物,语言十分匮乏。阅读与写作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讀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是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由此可见,只有真正将阅读与写作结合在一起的语文教学,才能够切实提高初中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对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做到“以读促写”展开了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以读促写;教学策略
人们一直以为汉字、词语、文学常识等才是所有语文教学活动的基础,殊不知,阅读才是写作的基础,只有将读写结合在一起,才能够切实提高初中生的写作能力。阅读初中生的作文,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文章中总是体现宽容、成功等立意过高的文章主旨,还总是摘抄或引用一些歌词、文学作品中的经典语句等,这使得初中生的作文呈现“千篇一律”的状态。而初中生受到生活经验的限制,就注定了他们是无法深切感知这些内容的。“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初中生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认知。因此,以阅读来促进初中生的写作能力,是实现高效写作课堂的重要手段。下面,笔者从指导学生仿写、续写、写读后感三个方面,讨论以读促写的教学策略。
一、指导学生仿写
可以说,模仿是人的天性,初中生也有着强大的模仿能力,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一个老师的品德、素质直接决定着整个班级的班风、学风是什么样的看出。那么,在以读促写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根据课文进行仿写,由此提高初中生的写作能力。近些年来,仿写已经或多或少地出现在各地的中考考查范围内,因此,提高初中生的仿写能力,也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应对中考。但是,仿写并非是传统的套用文章,而是学习课文的立意与写作技巧,使其不断积累写作知识与技巧。《山的那边》一课主要讲述作者童年对理想的向往与追求,以诗歌为体裁。在指导学生学完本课知识以后,我让学生以原文为基础,用诗歌的形式写出自己童年的理想。一开始,很多学生都不懂得如何仿写,于是,我降低了写作要求,带领学生分析本篇诗歌的立意及写作手法,然后让学生自主创作,篇幅不限。然后让学生开始进行仿写。虽然学生的写作质量不够高,还出现了很多错别字、语法错误等,但是每个学生的作文都十分有新意。对此,我先在课堂上表扬了学生的创造力,然后就他们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指导。
二、指导学生续写
单纯靠仿写来提高初中生的写作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它对发挥初中生的创作能力的作用不够明显。写作体现的是每个学生的思想、情感,每个学生在阅读时,由于自己的经验与认知等对文本的解读各有不同,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初中生展开续写,让学生在阅读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续写是指学生在原文的基础上,转换写作角度,改变文本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补充故事情节,这样做能够大大发挥初中生的创作能力。在《女娲造人》一课中,我让学生以原文为基础,编写出一些与女娲有关系的故事。学生从小便接触过与女娲有关系的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所以他们对女娲这个人物并不感到陌生。大部分学生在创作时,积极性都很高。在学生将作文交上来之后,我看到学生写的故事会情不自禁地笑出来,不可否认,学生的创新能力远远大于老师。
三、指导学生写读后感
语文教材中所收录的课文,大多数都让学生感到回味无穷,教师便可趁机让学生展开读后感的写作训练。而学生只有在深入理解文本信息的基础上才能够写出读后感,所以,指导初中生完成读后感写作,不仅可以提高初中生的写作能力,使其学会有感而发,还能够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涵,提高他们内化语文知识的速度与质量。一直以来,鲁迅先生的文章都是学生的学习难点,他们对于鲁迅先生所批判的旧社会的黑暗感触不深。为了帮助他们克服阅读难题,我让学生在读完鲁迅先生的文章之
后,尝试写一篇读后感。学生要想完成写作任务,就只能不断重复地阅读课文,体会文章主旨。不仅如此,由于我经常要求学生写读后感,学生渐渐养成了写读后感的习惯,他们也经常通过这种方式,让我检查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无偏差。
总而言之,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意综合提高初中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师要指导初中生进行仿写,让学生们模仿作者的写作思路与优秀的写作手法,积累写作素材与技
巧;教师要指导初中生进行续写,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原文的理解,进行续写创作;教师要指导初中生写读后感,切实促进初中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金金.初中语文以读促写 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12).
[2]朱建云.浅谈初中语文的以读促写[J].中学课程资源,2016(2).
编辑 白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