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生长:助推中老年教师焕发“第二春”
2017-03-28陈卫东
【摘要】大多中老年教师容易陷入职业倦怠、职业焦虑的高原期,需要客观认识自我,正确归因,唤醒自主发展意识,树立坚定、良好的教育信念,科学设计发展自我的人生航标。同时,学校顺应教师发展趋势的催化、助力,就一定能焕发中老年教师专业成长“第二春”。
【关键词】 中老年教师;逆生长;逆设计;顺设计
一、中老年教师高原期现象与归因分析
(一)教师现状
1977年,美国职业心理学家T.P.菲伦斯将高原现象引入职业生涯研究,专指个体职业生涯中出现暂时停滞甚至后退的阶段。高原期现象在各行各业中普遍存在,但在中小学教师行业尤为突出。中小学教师一般工作期在十五到二十年以上后,往往会进入“职业倦怠”“职业焦虑”,遭遇发展瓶颈,造成“生长乏力”和暂时的“停滞不前”。
我们学校中老年教师(40~55周岁、59周岁)有65人,占教师总数的61%,其中少数教师“青春永驻”,但大部分教师曾经出现过此类“高原现象”,这些教师大体可以划分成四个类型:1.自满型。这类教师大多评上高级以后“淡泊名利”,无所追求,抱着应付的态度。尊奉“不图表扬,只要不挨骂就行”,自我满足感强,缺乏进取心与超越自我精神。2.自卑型。这类教师不能全面、客观、公正地认识自己,只看清自身的问题与不足,却看不到自我发展的专长与潜质,自认平凡,甘于平庸,愿当“无名英雄”。3.自负型。这类教师一般是比较资深的教师,通常“自我感觉良好”,总自以为是,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与能力,倾向于自我辩护和自我开脱,为自身的失败和不足寻找客观理由,并将其淡化或合理化。4.经验型。这类教师经验丰富,但一切凭借经验办事,受传统教学模式束缚,墨守成规,接受新生事物能力以及环境的适应性差,思維方式单一,甚至思维僵化,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和自我调适能力。
(二)归因分析
中老年教师产生心理问题,出现高原现象的原因有多种。客观上看,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因素,如工作压力大、学校管理滞后、社会期望值高、家长过分苛求等,但最主要的还是教师自身的问题和学校的助推问题。从哲学的观点来看,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中老年教师缺乏内在动力的自身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认识极端,归因错误。这些中老年教师自身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判断自我。或过高估计自己,自高自大;或把自己看得很低,感觉自我卑微,缺乏职业自信、自我认同。同时,一些教师因为暂时不能解决的压力和困难,而将失败归结为自身能力的缺乏,导致不良情绪加重;或将失败原因全部归结于客观因素,与主观诱因无关。因为认识上的偏见,丧失了合理的职业期望、人生目标和自主发展的主体意识。
2.视域狭窄,内存偏少。一些教师“坐井观天”,专“吃老本”。据了解,中年教师订阅期刊、阅读专著的仅占四分之一,读书少,学习少现象较为普遍,文化、理论的根基浅,教育、管理的视野窄,知识、信息的内存量严重不足。后喻文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加宽,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只有丰厚内存,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具有综合性、广博性和适应性,才能满足教育发展和培养学生的需求。
3.成也经验,败也经验。经验具有双重性,是把双刃剑。好的经验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不良的经验会成为成长的“绊脚石”。一切凭经验教学,思维就容易僵化。专业成长离不开实践经验,更离不开反思。当经验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再勤于运用“反思”,经验便会产生裂变。经过裂变的经验便达到了通常所说的教育智慧的境界。用经验诠释着理论,用实践丰富着经验,如此往复,才能越来越趋于成熟和卓越。
(三)中老年教师“逆生长”的意义
“逆生长”原是一个新生的网络词汇,首先被演艺圈所使用,形容人的容貌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衰老,而是越来越年轻,真所谓“返老还童”,“今年20,明年18”。这里所言的“逆生长”则是指中老年教师冲破高原期重围,再现青春活力,取得职业辉煌成就。中老年教师能够焕发“第二春”,其意义和价值是十分重大的。它有利于促进中老年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促进学校整个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办学效益。
反之,它的危害性极大、极深。这支队伍如果培育不好,将会给学校青年教师的成长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对学校良好“三风”的形成造成障碍,从而严重影响教育质量,降低学校发展的“软实力”。正所谓“教师强则学校强,教师弱则学校弱”。 从大道理上讲,它直接影响基础教育的成败,事关国家民族未来的根基。
二、催生中老年教师“逆生长”策略
(一)激活内驱动力,做好“逆设计”
决定一个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有内驱和外推两方面的力量。作为中老年教师自身来讲,成长的核心在于内心成长,要克服自身的障碍,增强内部动力,从成熟向稚嫩反溯,塑造一个完善的、全新的自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逆设计”:
1.一切归零,释放自我。“一切归零,释放自我”是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用宽容的心态面对职业生活,使自己轻负担高效率,走出职业高原的窘境。(1)心态清零。在各种生活和工作压力劈头盖脸聚拢来时,能够甩掉包袱,轻装前进。“过去的就过去了”“一去不复返”“一切从头开始”,“心态清零”才能释放自己,开阔胸襟,放飞心灵,从心理上寻找自我成长的力量。(2)业绩清零。把已经取得的业绩归零,在成绩面前戒骄戒躁,有荣誉感和自豪感,但不自满,不摆老资格;在名利面前不争不抢,努力创造新的业绩、新的贡献、新的未来,决不居功自傲,自命不凡。解放自己的头脑和手脚,让内心平静下来,在“一张白纸”上绘写出最新最美的图画,什么都学着做,什么都学着想,才能获取更大的成就,实现更大的目标。
2.知果溯因,规划自我。(1)目标定位。教师从入职到成才,一般要经历“起步、发展、成熟、创造”四个阶段。中老年教师一般处于第二至第三或第三至第四阶段之间。如果要逐渐形成自己教学风格、教学主张,争取步入教师成长的成熟乃至创造阶段,就一定要准确定位个人成长目标。只有准确定位,才能切合实际,向目标步步逼近。(2)规划路线。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何使自己一路走好,必须预先设计好成长路线,包括时间表和路线图,近期(一般3~5年),知道问题与不足及其产生的原因,找到生长点,循序渐进,向成熟、优秀靠拢;远期的话(一般6~10年),需要科研什么,创造什么,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和教学风格,从而达到创造、极致,成为专家或名师。要根据自己特点规划出合理可行的行进路标,量力而行,决不盲目,才能使自己越走越高,越走越远。
3.打破界限,完善自我。教师的学习需要全方位打开,不能局限于向专家、教授名师学习,要打破界限,不耻下问,尤其要向孩子、向年轻人、向晚辈学习,这样方能博采众长,永远像小孩一样天真、像年轻人一样青春焕发。(1)向学生学习,以生为师,从学生身上积蓄成长力量。儿童的率直天性、独特个性和固有灵性是成人身上难以找得到的学习资源,认儿童为师,教学相长,接受文化反哺,才能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2)向新老师学习,以徒为师,从新老师身上汲取成长力量。新教师具有朝气、生气,往往信息技术熟练,掌握的信息量丰富,是中老年教师值得学习的地方,这叫“取长补短”;同时,帮助新教师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反观自己,就能避免自己再犯同样的毛病,这叫“观照自省”。
(二)强化学校助推,多方面“顺设计”
从人的发展角度讲,培育中老年教师快速突破重围走出高原期,除了自身的“逆设计”,还需要学校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创生“催化”机制,“顺水推舟”,进行多方面的“顺设计”。
1.适应环境,高原“增氧”。如今已是多元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信息的传播速度极快,终身学习是时代的呼唤,已成为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立身基础。因此,中老年教师在高原期更需要“增氧”,“增氧”含义丰富,至少有以下两点:(1)唤醒主体意识。教師要能够正确认识自我以及自我专业发展与学校发展、学生发展的关系,认真填写《教师个人成长计划书》,明确自我奋斗、自我发展的目标和措施,向学校提出成长需求,与骨干交流,与学校约定,增强职业认同感、责任感,唤醒主体发展意识,勾画自主发展愿景。(2)增强反思能力。学校切实开展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科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是真研究,才能出真知、出真果。学校推行“显微镜里看课堂”(课堂观察)、“同一主题式”“同课异构式”“一课多磨式”等研讨,组织教师在课堂实战中融“学、研、思”为一体,助推教师善于反思,精于反思,在反思中领悟,逐步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发展理念、成长路径。
2.顺从个性,开掘潜能。学校根据中老年教师的个性特长,安排适合于教师自己的工作岗位,并鼓励教师发掘潜能,成为领军人物或业务骨干。每学年末都要征求新一学年教师的课职务意见,填写《泗小教师争先创优意向表》。如,是否愿意担任班主任,愿意任教哪个年级段,是否愿意兼带什么社团,是否愿意支教,是否愿意兼“三人行”团队领衔工作,如此等等。课职务安排中尽量满足教师个人意向和需求,让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选择适合的、喜欢的,就是选择了成功。在评价激励方面,学校创新多元评价机制,开展了阳光教师“七星”评比。通过积分考核,每学年评比表彰“师德之星、育人之星、教学之星、科研之星、电教之星、发展之星、志愿之星”。“多把尺子”促进教师个性发展、多样发展。
3.抱团合作,助推共进。学校顺应教师的成长需求、发展趋势,开展了“三人行”团队研讨活动。“三人行”团队是指具有共同信念、价值观的教师群体通过相互间的合作、学习、交流等途径改善教学实践和提高自身素质而形成的组织,采用自由和学校协商组建结合的办法,结构模式有三种:(1)3~5人同学科、同研究课题,但分布老中青三个不同层次年龄,以中带青老或以老带中青。此模式适合于开展年级组学科研讨活动;(2)3~5人以1名中年骨干为主力军,带动组内其他不同学科、不同年龄段成员,合作解决教育教学中共性的问题,发现教学规律,此类模式比较适合开展课题研究,解决学校攻关项目;(3)本校2~3名中老年骨干教师拜校外1名名师为师,参加名师工作室活动,组成师徒关系,助推中老年骨干教师“更上一层楼”。“三人行”团队研究特别关注年龄结构和能力差异上的优化组合,人员数量适宜,组员“志同道合”,具有机动性、灵活性、协同性和互补性,有利于实现团队整合1+1>2的功效。
教师作为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是第一生产力,一直是国际组织及各国政府关注的重点,2014年6月25日,经合组织(OECD)发布的第二次“教与学的国际调查”(TALIS)结果,全方位展示了全球教师的现状。报告显示,尽管大多数教师感到在学校中缺乏支持并不被认可,而且其价值也被社会低估,但是他们仍然热爱自己的工作。因此,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只要有爱就具备内在动力源泉。实践证明,只要自我调整,动力跟进,环境支撑,多方关怀,中老年教师就完全有希望从高原起飞,必然能催生中老年教师焕发专业成长“第二春”。
【参考文献】
[1]吴振利.中小学教师突破专业发展高原期的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1):40-41.
[2]伍美群,冯江平,陈虹.中小学教师焦虑对工作倦怠的影响:教学效能感的中介效应[J].基础教育,2015(2):72-78.
[3]唐科莉.盘点2014年国际教育关键词[J].基础教育参考,2015(5):70-74.
作者简介:
陈卫东,男,1962年生,中小学高级教师,学校校长兼支部书记。已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100余篇,出版个人专著《阳光岁月》(我的教育生涯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