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现状及备课策略
2017-03-28周文华
周文华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课,以动手操作为主,一般学科的教学方式不能用于对信息技术课教学进行教授,这主要是课程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要想以高效呈现,需要教师革新教学观念,备好课显得尤其重要。本文首先对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现状进行分析,进而以小学信息技术课有效备课为着重点,旨在提高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信息技术;现状;备课
学校网络教室的墙上往往会有这样的标语:“21世纪的人才,必须懂英语、会电脑”;“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已成为小学生必不可少的课程组成部分。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小学课程有所不同,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然而观察现状,有些家长甚至开始抵触信息技术课,认为学这课程没多大用处,自己在家就能学习,过早接触计算机、网络只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其他学科老师也看轻信息技术课程,认为它只是一门副课,工具课;我们的学生在面对网络带来的大量信息面时只感受到它的乐趣,信息甄别能力不高,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却在不断降低。
主要现状:风寒感冒,外热内冷。
目前,信息技术学科的状况就跟风寒感冒一样,表面热,体内冷。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你随便问哪个学生,你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吗?多数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如果你再问学生为什么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多数的学生也会相同地回答你:“电脑课上可以玩游戏,可以上网,可以上QQ等等”。作为一个信息技术教师,如果聽到这样的回答,不知道心里是何种想法。虽然学生喜欢信息技术课,但这个喜欢完全是对计算机、网络的钟爱,而在课上信息技术老师也越来越不受学生的欢迎了。老师讲课时学生应付听着,只盼老师赶快讲完,就可以自己玩了。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老师在演示时利用教学控制系统进行广播教学,坐在底下的学生会开始讲话,或者,有学生干脆开始研究如何脱离教学控制系统的控制。当老师提问题时,部分学生就忙于自己的事情,在平常的教学中,提问冷场是“家常便饭”,上课内容是过耳忘,教学效果差。
透过现象看本质,一直以来,我就在想这些问题,多数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的目的只是看到电脑与网络所带来的休闲娱乐功能,而这就是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浅层次的兴趣,这就是课程为什么外热内冷。真正的信息技术教学不能让学生仅仅只在低层次的兴趣环境中徘徊,要使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信息技术课堂,感受人文气息浓厚的课堂,感受轻松愉悦的课堂,感受有情感、有温度、有血肉的课堂。我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尝试各种方法,尤其在备课这一环节加以重视,从而使学生更积极、快乐地学好信息技术。
任何一节成功的课,必定少不了教师精心备课的环节,几乎每一个教师,都必然地要经过“模仿—整合—创新—形成个性化风格” 的发展历程; 必须在关注教材、关注学生、研究教法等方面做足文章,认真准备自己的课堂、认真下些功夫,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中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操作技能。那如何才能备好一节信息技术课呢?
一、明确好课的标准
备课的直接目的是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而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好课”标准是什么?所以在备课前明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思考、探究、创性,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自己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并且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理解教学大纲和教材
理解大纲,备好教材、吃透教材很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够自如地驾驭课堂。如:教材在全部教材中占据着什么样的位置?整个教材体系体现了什么样的编排理念?在整个目标中落实着什么样的教学思想?因为将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理念、课程性质、教材设计思路、课程目标等吃透了,自己上课才胸有成竹。
三、备好学情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这一主体而进行,所以教师“教”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学”的过程。在准确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就要思考如下问题:什么样的学习目标适合他们?怎样帮助学生最快最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具体而言,诸如哪些方法该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该让学生自主发现、自我构建,哪些问题可让学生提出,哪些内容可让学生自主选择,哪些疑难可让学生自主解答,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哪些地方学生的理解会浮于浅层,停留表面,学生可能需要点拨、引导;哪些地方学生可能偏离主题较远,需要及时拨转方向;哪些语言含蓄处、文本空白处、意境深远处、情感共鸣处、认识分歧处可拓展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对话,激发创新的火花。总之,要运筹帷幄,不打无准备之仗。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也会出现很多不可预见的状况,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要很好地利用如今成熟的大数据工具和平台,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对于知识和操作的掌握情况,适时改变教学策略和微调课堂教学结构。
四、备好自己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我们教师是学习活动的主导。备课时,我结合自己的特长,有效地利用好教材,以备在教学中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创出自己的特色来。如:我利用自己的感情充沛,以“情”动人;利用自己的足智多谋,以“理”服人;利用自己的亲和力和活泼好动,风趣幽默,让自己在“玩中教”,学生在“乐中学”。
五、备好教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好的教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1.问题法
带着问题去学习,能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有的放矢。问题式导入可以分为两种形式。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我有时候会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惑学习新课内容,在自己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中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比如在学习《认识计算机》这一节时,在导入中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① 计算机有哪些本领?② 计算机的特点有哪些?③ 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④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计算机?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老师的指引下,通过书本介绍的内容,逐个解决问题,从而很好地掌握本课内容。有时候直接向学生提出本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开门见山,重点突出。比如在《文件操作》教学中,一上课就开门提出本堂课需要掌握的内容:① 用拖放法复制或移动文件。② 用拖放法删除文件。用这种方法导入,使学生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有的放矢。
在问题导入时,也可适时使用短小精悍的微课进行辅助,在课的前、后两部分实施“课内翻”。总之,问题式的导入,能够使学生目标明确,抓住重点,激发兴趣,效果也比较好。
2.任务驱动法
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进行的,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生在应用计算机完成操作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亲身体验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了探索、发现、创造与成功的喜悦,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更容易使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比如Word中有一节内容是讲图文框、文本框、图片和自选图形的使用,按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不是孤立地介绍各部分的概念、作用和操作方法,而是将所有内容设计为制作—幅图片这一具体的任务,教师通过讲解如何制作这幅圖片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教学时,重点难点突出,而且授课顺序就是制作图片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整个教学过程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顺理成章、轻松自然。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在教学中,如果总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容易疲劳,也容易养成上课就等着老师教的依赖心理。如果每—节课都给学生下达—个具体任务,学生就有—种必须完成任务的紧迫感,在自己去操作、尝试,去创造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体会到自己探索的成功感,从而充分激发起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在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提高,此外,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还要注意根据学生的特点,尽可能设计一些带有趣味性、实用性、可行性的任务,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
3.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教学中应该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教师应大胆放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组合作学习既可以解决电脑为人所垢的弊端——过于机械化、缺少人际关系的培养和感情的交流,还解决了人多机少的问题。因此,我们不妨在学习过程中多安排一些合作活动,鼓励学生共同解难,多作互动交流。这也比老师口干舌燥地讲解或一个学生利用电脑自己进行学习强多了。事实证明,学生在这种活跃、轻松的气氛中学习、探索,他们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是十分扎实的。同时,他们的主体意识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实践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所以说,大胆放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考核法
不能无目的地进行教学,要让学生学而不忘,学有所用。要阶段性安排学生进行学习内容的考核,而不该是到学期结束进行简单的笼统的考核,全过程的关注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的养成,将考核常态化。
总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备好课是关键环节之首。在抓备课环节这一关时,目的要明确,要求要具体,措施要落实。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练习的多样性,明确教师“教”的任务,学生“学”的方向。力争在备课环节的优化中做到教与学的结合,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要切合实际,打破程式化,探求新途径。一节课能否上好不是偶然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备课。因为只有把课备好才能把课上好,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因此,我们在备课上花一分精力,在教学里就有一分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郑贤.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应用的实践[J]. 教育信息技术,2015(04).
[2]汤庭楷,陈远明.小学信息技术课中任务教学的情境创设[J]. 教育信息技术,2015(1-2).
[3]赵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 速读旬刊,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