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社区的“桃源”梦

2017-03-28钱昊平

东西南北 2017年5期
关键词:黄蓉桃源业主

钱昊平

郭无争认为爱心可以传递,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业主们已从开始时的“遵守”进化到把小镇当家,主动建设小镇。

“明天想去泉州市区。”2017年1月12日晚上,张清宁开始发愁交通工具,她是北京一名文化工作者,当时正在福建泉州市惠安县一个叫聚龙小镇的地方出差。

聚龙小镇不是建制镇,而是一个大型的封闭社区,离泉州市区30公里。小镇物业工作人员听到张清宁的想法后,立即在小镇爱心顺风车群里发布消息。次日早上7:20,车主洪德焕准时到宾馆接上了张清宁。

洪德焕是聚龙小镇爱心顺风车的发起人之一。入住2800多户的小镇,已有800多人加入顺风车队伍。他们不仅通过两个微信群免费顺路载客,还在小镇设置了停靠点,路人有搭载需求时,司机会停车询问,顺路就拉。“只要拐得不远,一般都会送一程。”洪德焕说,在小镇上,业主之间类似的互助已形成一种习惯。

初到聚龙小镇的张清宁发现,这里的许多业主会见人微笑打招呼,没有一家装有防盗窗,自行车不用上锁,每天流水数千元的信用良品商店不设收银员,也没有监控,全凭顾客自助付账、找零。

聚龙小镇

“就要挑战没有人情味的都市生活圈。”小镇的开发者郭无争说。这位石匠出身的企业家的初衷是建一个没有陌生、心有所安、情有所归的“桃花源”。

“不要小看信用良品店”

聚龙小镇始建于2007年,业主来自全国34个省市,一共包含6个小区,取的名字都充满“世外”之意,如东篱、陶然居、甘泉居。

住在陶然新村的黄蓉,老家湖北,买房时看中的是小镇的环境。封闭的小镇依山傍水,占地2万亩,但建筑物占地不到2000亩,剩下的都是景观和绿化。

住进小镇后,黄蓉觉得那里不仅环境优美,更新鲜的是邻里关系“毫无陌生感”。

2014年装修期间,有人带她去了郭无争家,小镇的业主和公司员工都叫郭无争“老板”。刚好老板要去一位业主家吃饭,便邀黄蓉一道前往,她不好意思,郭无争坚持让她参加,说在小镇去邻居家吃饭是很正常的事。

那顿饭后,黄蓉被他们那栋楼的物业管家陈小萍拉进了业主群。之后每周都能收到邻居的吃饭邀约,或是来朋友,或是有人过生日,一去就是好几家。她很快就和邻居们打成了一片,其间还去“老板”郭无争家吃过几顿,这与她此前居住的小区邻里关系有巨大反差。

现在黄蓉已习惯了与邻居们的互助。1月14日上午,她接到了楼上邻居的电话,那家保姆刚走,女主人怀孕,说要去黄蓉家吃饭。挂断电话,黄蓉马上从30公里外的南安县城回到小镇准备午饭。

入住后,黄蓉在小镇商业中心租下了一间商铺经营特产。她不想在她离开时关门,但又不想雇人,于是将特产店做成自助店,没人时照样开门,让顾客根据价签的标价自助付款、找零。2016年10月开业以来,平均每天的营业额在1000元上下,从没发现过对不上账。

“小镇都是熟人,而且小镇已经开了好几个自助商店,都没有问题。”黄蓉说。

小镇的自助商店是郭无争推动开业的,2014年下半年,郭无争组织管理团队到日本考察,看到了自助收银商店。回到小镇后,立即决定让公司开一个信用良品店,主要卖蔬菜、水果、副食,店里就两个工作人员,一个采购,一个理货,称重、付款、找零,都是顾客自己动手。

1月15日上午买菜高峰。一位中年女士准备付账时意识到忘带钱包了,但她并不焦虑,而是拿起粉笔在收款箱上方一块黑板上记下“欠56.8元”,并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后,提上菜回家。她只要下次路过时将欠款还清,再将赊账信息擦去即可。现在小镇上已有8个自助商业点。

“不要小看信用良品店。”郭无争认为这不仅是钱的问题,而是对顾客的一种尊重,提升了作为个体的价值,也提升了小镇的品牌。

郭无争想要过的生活,有一点是夜不闭户。52岁的郭无争现住着一套面积1350平方米的别墅,上下4层带电梯,但他从来不锁门,同一小区的居民可以随时推门而入,喝茶、聊天,遇到饭点还能吃上一口。

“想找回儿时的乡愁”

“有人问我为什么这么做,其实我也说不清楚。”1月15日下午,崴了左脚的郭无争坐在别墅客厅的木椅上,吐了一口烟,“还是想找回儿时的乡愁。”

郭无争儿时家境贫寒,当时的惠安县是国内有名的贫困县。高考落榜后,郭无争成了一名石匠。1988年,他走出家乡到西藏创业,十多年后又回到惠安投资建设了台商工业园。当地政府希望他继续在家乡投资,在离他老家前郭村两公里的地方,给他划了一片荒山,征了2万亩地。

郭无争本打算将荒山圈起来发展畜牧业,但政府希望他們建设楼盘。几番考虑后,郭无争作了个决定:“要做就按我想要过的生活去做一个项目,找回儿时的乡愁。”

他对过去的回忆是,虽然很穷,但邻里和睦,见面打招呼,夜不闭户,那才是家的感觉。在他变得富有之后,“到处都有房子”,却已找不到家的感觉,防范邻居就像防小偷一样。

与郭无争同村的郭振辉当时是一国企的总经理,听说这个项目后加入了郭无争的团队,二人商定不指望这个项目挣钱,如果挣了钱大部分还要投到小镇的公共建设上。小镇最终定名为“聚龙小镇”。

2007年3月31日,小镇破土动工。郭无争一反行业常规,先建公园后盖房,花巨资移栽了几十万平方米的名贵树种,包括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香樟树,保证了小镇“四季花不落”,一座废弃的水库也被改造成“聚龙湖”,湖面亭台星罗,廊桥蜿蜒。

石匠出身的郭无争,苛求细节。几座掩映在花丛竹林中白墙灰顶的公厕,常被路人误以为是茶舍,走进公厕的公共区域,呈现在眼前的是园艺、水池和盆景。

小镇建成后,郭无争提出“人过地净”,以维护小镇环境,要求所有的员工随时随地捡垃圾。他以身作则,看到烟头、纸屑随手就捡,在小镇各显眼的位置和路灯杆上印上了“禁止流动吸烟”的字样。

70岁的陈秀菊是小镇2010年入住的第一批业主。1月14日下午,她和十几个臂带“文明督导”字样袖标的老年业主,从小镇商业中心停车场出发,分头前往聚龙湖等主要人流集中地区,沿途巡看是否有垃圾,对不文明的行为进行劝导。陈秀菊说,平时她外出时总会拿着一个矿泉水瓶,捡到烟头就塞进去。

这种通过员工带动业主的做法,是小区进行人文建设的一条重要路径。

业主王美林慢慢觉察到小区的不一样。她之前居住在泉州,买房本打算用于周末度假,但看到小镇每位工作人员每次见面都跟她微笑着打招呼,特别是她女儿说“每次进出,看到帅哥保安微笑敬礼,是种享受”后,她也开始用笑脸回报别人,现在她已常住小镇。

王美林是2010年入住的第一批业主。那年除夕,老板请所有业主在会所吃了年夜饭,共有二十多桌,喝茅台酒,抽中华烟,每个小孩还能领到300元的压岁红包,她20岁的女儿也不例外。郭无争谈到第一个春节时说,总要用一些方式来凝聚人心。从入住后的第一个春节到现在,公司每年都会在春节给业主们发年货。

在大多数业主看来,郭无争对小镇是舍得投入的,先后在小区按标准建了电影院、篮球场、足球场,以及三千多平米的美术馆供业主免费使用。小镇的特色之一是没有陌生人,盛行请客吃饭,郭无争就在聚龙山下建起了“邻里情”厨房,可以摆十桌以上,供业主们免费使用。

“文明是会传递的”

总结小镇能“做成”的原因时,郭无争的情怀总被当作一个重要因素,但无论是业主还是郭无争本人,也都承认财力的作用,“有钱想做事会容易得多”。

1月16日下午,住东篱一期的业主洪在成在聚龙湖边钓鱼。他以前在泉州,到了小镇发现业主都是外地人。据统计,小镇里60%以上的业主都来自福建以外。“如果都是本地人肯定搞不起来。”洪在成说,外地人到了陌生的地方,都想交朋友,加上公司的引导,大家彼此熟悉、融入小区的速度更快。

郭无争、郭振辉也看到了这一点,特别是小镇的各小区分批建成后,后来的业主也会本能地去遵守此前形成的规则。“文明是会传递的。”洪在成说。

洪在成今年43岁,在泉州市区的公司有三十多名员工,基本不用亲自管,他每周只去两三次,其他时间主要在小鎮钓鱼。洪在成在泉州也有房产,小镇开建后,他先是买了一间五十多平的小公寓,打算周末度假,住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不想离开”,干脆又买了一套160平方米的豪宅,全家在此安居,孩子入读小镇外国语学校。

小镇许多业主都有两套以上房产,经济条件较好,到小镇买房大多为了进一步追求生活品质,因而入住后更易于接受小镇的现状。

说到追求生活品质,在小镇总能听到“天鹅林”的故事。“天鹅林”名叫林志敏,年轻时到过很多国家,看到欧洲有湖泊的城市都养有黑天鹅,就想着回国后也能住在有天鹅的湖泊旁。

他在小区买了高层住宅,在阳台上就能将聚龙湖尽收眼底。为了自己的“天鹅梦”,他先后买了6对黑天鹅、3对白天鹅和黄金鸭、鸳鸯、斑头雁等,全部置养在聚龙湖,这些都属于小区的所有业主,此后林志敏就被业主们称作“天鹅林”。

在林志敏的带动下,聚龙小镇的业主经常在邻里间馈赠。喜欢钓鱼的洪在成就曾一次性买过12000斤莴苣送给业主,来自东北的业主孙小超给业主们送过一吨大米。小镇的爱心公示栏显示,业主们购买瓜果蔬菜在小区内馈赠很常见,动辄过万斤。“就是觉得别人买东西分给我,我也要买点赠给大家。”来自湖北的黄蓉说不仅买过1000斤豆腐皮送给小镇邻居,还花1万元给小镇购买了健身器材。

“他们这么做不仅是因为有经济条件,还有爱心。”郭无争认为爱心可以传递,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业主们已从开始时的“遵守”进化到把小镇当家,主动建设小镇。

2016年国庆节开始,小镇爱心义工社的义工们又自发做起了爱心简餐,地点在小镇吻峰台,每天中午提供素食,就餐者随意付款,多少不限。

小镇的管理引起了不少地产商和物业公司的关注,杭州一家知名房产公司先后派出两千多名员工前往聚龙考察。“我让下面毫无保留地介绍经验,因为我不打算再做第二个,没有竞争。”但这家公司至今也没有学成聚龙的做法。

郭无争认为别人想学他很难,除非老板不想挣钱,“但如果下决心做,一定能做成”。

他的“决心”包括巨额投入。这点业主们都能看出,一些有远虑的业主也因此担心郭无争能持续投入多久,毕竟现在还有房产做支撑,而房子总有一天会卖完。郭无争本人决定再开发一个东篱二期就不再盖房了,二期预计建成五百多套。“以后拿什么支撑小镇的投入?”物业公司总经理陈小香介绍,物业每年支出需三千多万,但目前每年物业费全部收齐也只有一千多万,需要聚龙公司补贴。

郭无争觉得这些担心没有必要,在他的计划中,除了物业费,还有停车费、体育中心的收费,以及小镇一些对外的收费项目。2017年即将投建一个温泉公园和温泉酒店也是经营项目,已建成的私立外国语学校每年还有四千多万盈利,这些收入都将用于支持小镇的建设发展。

(李响荐自《南方周末》)

猜你喜欢

黄蓉桃源业主
“君子约定”!派出所收了个“女儿”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一条鱼滑入下水道
陶情偶寄
职业“房闹”背后的“产业链”
花都春行
猜猜她是谁
罗圹增
开发商可以将小区的停车位高价卖掉吗
物业出租小区广场牟利,业主能否要求折抵物管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