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学生个性培养的策略
2017-03-28张剑波
张剑波
[摘 要]美术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变换教学模式、搭建展示个性平台以及实践活动等策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健康成长。
[关键词]个性;培养;平台;游戏;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6-0065-01
美术是小学的重要学科之一,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个性,是我国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分辨事物的能力,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行绘画,从而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主动学习。
一、通过问题,为学生搭建展示个性的平台
小学生思维活跃,思想极为单纯,表现自我的欲望极强,且喜欢通过画笔来展示自己的想法。所以,教师要抓住学生勇于展示自我的心理,在课堂上给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与主动性,使他们在绘画中将自己心中所想的大胆地画出来。
例如,在讲授一年级上册第三课《彩线连彩点》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课始,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彩色是由什么颜色组成的吗?”此时学生必然会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红色。”“蓝色。”“黄色。”……这样教学,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培养了学生敢于回答问题的勇气。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无论答案是否正确,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此增加学生的成就感,有助于学生在后期能更踊跃参与学习。此外,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纠正、指导,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进而激发求知欲,培养独特的个性。
二、通过游戏,为学生创建快乐的美术环境
众所周知,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位置,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而且,教师要求学生认真听讲,从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个性培养及发展造成影响。同时,学生在听教师讲的过程中,往往按照其思维模式来思考问题,这样的被动学习模式很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采取新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彰显个性。
例如,在讲授二年级上册第四课《彩泥世界快乐多》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做游戏、比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教师可以先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将彩泥发放到学生手中,规定在十分钟或者二十分钟的时间内,由学生自己充分发挥想象,创造出彩泥作品,最后由所有学生进行投票,选出大家认为最好的作品。在这样具有良性竞争的分组游戏中,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为学生创建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而且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体现。
三、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不仅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而且需要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美术学习始终保持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绘画中。
例如,在教学《走进大自然》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带領学生到郊外,让他们体会亲临大自然的感觉。同时,教师要求学生对大自然仔细观察,如观察植物叶片与花朵的颜色、大树枝丫的生长趋势、小动物的皮毛颜色等,然后让学生写生,要求学生把在大自然中的所见、所感用画笔描述出来。学生在这样新奇的环境中,必然会迫不及待地想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绘画。
四、通过想象,增强学生保持个性的意识
小学美术教学提倡“使学生从小就能形成独立学习的个性”,简单而言,小学阶段的美术课程教育多姿多彩,能让学生始终充满活力,充分彰显自己独特的个性。但是,由于小学生在长时间的学习及成长中,个性极容易受到其他事物的影响而被削弱,所以教师应当通过想象,增强学生保持个性的意识。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不同与想象力不同的特点,强化学生的个性。如学生思维简单,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画一幅关于“温暖”的画,有的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太阳,有的会想到火炉,还有的甚至会理解为父母对自己的爱……每个学生的理解不一样,想象的内容也就各不相同。此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进行绘画。通过这种有意义的绘画命题,让学生明白可以通过绘画表达情感,这也是彰显学生个性的体现。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变换教学模式、搭建展示个性平台以及实践活动等策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从而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健康成长。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