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种危险”的警示意义、形成原因及防范途径

2017-03-28赵淑芳

党政干部学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反腐倡廉从严治党

赵淑芳

[摘 要]“四种危险”准确形象地概括了我们党长期执政面临的风险和挑战,集中展现了在严峻风险挑战中党的高度政治自信和责任自觉。正确认识“四种危险”的警示意义,科学分析“四种危险”的形成条件和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化解“四种危险”,是新形势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应对执政风险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四种危险”;从严治党;反腐倡廉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7)03-0022-04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题,再次重申了我们党当前面临的“四种危险”,即“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进一步深化了对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四种危险”准确形象地概括了我们党长期执政面临的风险和挑战,集中展现了在严峻风险挑战中党的高度政治自信和责任自觉。正确认识“四种危险”的警示意义,科学分析“四种危险”的形成条件和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化解“四种危险”,是新形势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应对执政风险的重大课题。

一、“四种危险”的警示意义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对人类历史上政权兴衰更替的形象写照。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深刻忧患意识的民族,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民族危亡之际,发展壮大于风险磨难之中,最终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性成就。中国共产党95年的辉煌历史,可以说既是一部艰苦奋斗史,也是一部忧患发展史。强烈的忧患意识是我们党夺取政权和执政兴国的宝贵经验,更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自觉意识。

早在中国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就清醒地预见到新的危险的存在,从历史周期律的“窑洞对”到提出进京“赶考”,无不体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正是在深刻认识执政危险的基础上,毛泽东提出:“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1]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危险已然成为必须高度重视的现实。为此,他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2]全党同志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如果对执政以后的危险不加警醒,就必然会重蹈“由盛而衰,由衰而亡”历史周期律的覆辙。

“四种危险”是继我们党在夺取政权前夕深刻认识“历史周期律”和提出“两个务必”思想后的又一次思想警醒。“四种危险”,从党的思想状态、能力素质、党群关系和党风廉政等四个方面的主体状态向全党提出的警示,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精神懈怠的危险,主要表现为信仰缺失、意志衰退、精神不振、慵懒惰性,揭示的是党内存在的不良思想状态;能力不足的危险,集中表现为主观主义、形式主义、脱离实际、思想僵化,体现的是一些党员干部领导水平、执政水平的缺失;脱离群众的危险,突出表现为官僚主义、高高在上、敷衍推诿、冷漠麻木,反映的是党群、干群关系的疏离现象;消极腐败的危险,主要表现为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唯利是图、腐化堕落,揭露的是一些党员干部手中权力的质变。[2]

“四种危险”抓住了长期执政条件下党内问题的本质和要害,其中任何一种危险的存在,都会直接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削弱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甚至导致“亡党亡国”的风险。精神懈怠会丧失精神支撑,最容易导致政怠患成,加剧党的执政风险,是执政党面临的首要危险;能力不足会出现本领恐慌,直接影响执政效率,危及党的执政地位,是执政党最直接的危险;脱离群众会阻断党群联系,形成游离状态,侵蚀党的执政基础,是执政党最大的危险;消极腐败必将败坏党风政风,丧失党心民心,直接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是执政党最致命的危险。“四种危险”虽然各有所指,内涵不同,但却紧密依存、互为因果。这些问题,严重侵蚀党的思想道德基础,严重破坏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严重损害党内政治生态和党的形象,严重影响党和人民事业发展。[3]

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最严峻的考验是取得辉煌历史性成就背后悄然到来的挑战,最大的风险是和平安逸环境中浑然不觉的危险。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长期执政条件下出现的挑战和危险是客观存在,可怕的是对新的挑战放松警惕、掉以轻心,甚至对面临的危险视而不见、沉迷放纵。“四种危险”的提出振聋发聩,深刻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未雨绸缪的胸襟气魄,居安思危、直面危险的忧患意识,反映了我们党对历史方位转变、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存在问题的清醒认识和科学把握,标志着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党的忧患意识更加走向成熟与自觉。“四种危险”再一次警示全党,防范执政风险的忧患意识丝毫不能懈怠,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自觉要求一刻不能放松。

二、“四种危险”形成原因

科学分析“四种危险”的产生条件和形成根源,是防范化解危险的关键所在。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时代性是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的生命。时代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的时代和新的实践发展,总是不断对执政党建设提出新的考验,对执政党适应时代发展变化,不断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提出新的挑战。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四种危险”,正是上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发展变化、党的历史方位转变和长期执政挑战等综合时代因素的折射反映。

执掌政权,对于任何掌权者和执政黨都是严峻考验,综观古今,概莫能外。其中原因之一,就是胜利了、执掌政权了,打江山时期的风险已成过去,于是出现精神怠惰,理想信念开始淡化,思想意识慢慢僵化,作风行为逐渐腐化,及至形成风气,最终积重难返。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在研究了世界政党现象后指出,一个政党革命时期往往充满理想,夺取政权后也是兴高采烈,继续为理想而奋斗,但这只不过是一种“惯性”运动,不久之后就会出现激情消退,开始发生病理性的退化。[4]实践已经反复证明,执政时间越长,越容易出现思想麻痹、精神懈怠,越容易在志得意满中铸成大错。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进政党,但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同样面临着如何防止先进性和纯洁性丧失、防止执政能力衰退、防止权力腐蚀和腐败,始终保持前进动力和创新活力的问题,同样面临丧失执政地位的危险。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正是由于对党内出现的执政能力衰退、党群疏离问题凸显、特权腐败现象严重等问题不加警醒,原苏联、东欧国家的共产党先后丧失执政地位,社会主义国家出现执政危机,共产主义运动陷入相对低谷,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周期律”的问题也开始凸显。苏联、东欧国家的共产党出现的问题再一次警示我们,如果对存在的危险掉以轻心,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同样会重蹈丧失政权的覆辙。

1.“四种危险”:党的历史方位转变提出的严峻挑战。中国共产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出现从革命党到执政党、从领导计划经济到领导市场经济的两次重大历史方位转变,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更加严峻。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和严酷的对敌斗争中,革命党始终存在一种强大的外在压力,使全党不敢有丝毫的精神懈怠,有利于党不断保持生机和活力。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党没有了外在的强大的生存压力,没有了白色恐怖的危险,官僚主义习气会逐渐增长、脱离群众的风险会逐步增加,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必然成为新的历史课题。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的又一次深刻历史变革,执政党再一次出现历史方位的转变。特别是当代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情国情党情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正处在一个日新月异的发展时代,面对各种新的矛盾、机遇和挑战,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世所罕见,面临的挑战和风险前所未有。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伴随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化、利益关系的加快调整、思想观念的激烈交锋,这些都对党员队伍的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深刻影响,党内理想信仰淡漠、能力素质缺失、群众观念淡化、消极腐败滋生等危险也会相伴而生,坚守政治忠诚、牢记党的宗旨、坚持拒腐防变必然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客观要求。

2.“四种危险”:党的领导体制弊端所形成的负面效应。我们党的权力运行体制是历史形成的,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从执政60多年取得的成就和国际政治的比较来看,这一制度符合中国的政治传统,适合中国的国情,有效推动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各个方面持续稳定的发展。然而,正如邓小平所指出:我国政治体制和领导体制的弊端主要是权力过分集中、家长制和特权现象,而权力过分集中是我国政治体制和领导体制的“总病根”。党的权力高度集中的体制,决定了我们党是在缺乏竞争和监督的压力下长期执政,这种体制性弊端必然导致民主政治难以有效推进、执政权力难以受到有效制约。历史经验已经证明,执政党缺乏竞争和外部监督,自身的思想凝聚机制、能力提升机制、联系群众机制和拒腐防变机制都会出现明显缺陷,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危险必然相伴而生,完善执政党自我监督和自我创新机制,纯洁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的政治生态,是应对执政危险的必然要求。

三、防范“四种危险”的路径选择

防范化解“四种危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等相关环节,而且涵盖我国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综观各种要素,内因是变化的根据,中国要出危险,“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说到底,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不出事”。为此,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全面从严治党永遠在路上”的要求,以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为新的切入点,重点加强和改进党的四大建设,建立健全化解“四种危险”的长效机制,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1.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着力防止精神懈怠的危险。思想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理论武装工程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邓小平曾经深刻指出:“共产党的领导够不够格,决定于我们党的思想和作风。”防范化解“精神懈怠的危险”,首先要把忧患意识作为一种执政理念,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态度对待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以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的心态对待党的事业和工作,真正化危险为压力、变挑战为动力。这是防范“四种危险”应有的精神境界。要以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为基础,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核心,以加强党员队伍道德建设为重点,以建立思想教育长效机制为保证,强化党员的政治忠诚,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2.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着力防止能力不足的危险。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以后的根本性建设。学习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能力的基础。防范化解“能力不足的危险”,必须牢固树立“执政无止境,学习无止境”的执政理念,始终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永远不满足于守成,永远不满足于现状,坚持不懈地追求更高更新更优更好的目标。要以走在时代前列为坐标,以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为载体,以建设高素质的执政骨干队伍为重点,以增强执政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为目标,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切实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增强全党的理论思维能力、认识规律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把学习的过程变成重新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使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精神状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3.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着力防止脱离群众的危险。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防范化解“脱离群众的危险”,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真正使党的群众观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直接关系人心向背。要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为载体,按照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建立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服务群众的常态机制,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功能定位的一个重大转型,重心是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构建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体系,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真正形成以服务人民群众为导向,以人民群众参与为动力,以人民群众评价为准则的党的群众工作机制。

4.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着力防止消极腐败的危险。坚决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群众始终关注的重大问题。防范化解“消极腐败的危险”,必须树立反腐败常抓不懈、拒腐防变警钟长鸣的理念,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促进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要以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为重点,以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保证,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党性党风党纪和从政道德教育,建立党内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运行机制,健全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体制机制,真正实现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滥权必追究的制度安排,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不断拓宽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5.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强化对执政权力的监督制约。监督是权力正确运行的根本保证。防范化解“四种危险”,不仅要从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内在要素上寻求解决途径,而且要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依法治国的制度机制、强化执政权力监督的高度,研究破解执政党权力高度集中、缺乏监督制约的体制弊端。要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真正走出一条依靠民主、法治和监督跳出“历史周期律”的新路子。要以推进民主为基础,以健全民主制度为保障,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行使民主权利、充分体现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民主政治是对国家权力的根本制约,也是反对腐败的最基础性力量。以推进民主为基础,就是首先要在权力授受关系上正本清源,进一步明确党员是党内权力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国家权力的主体,通过发展党内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有效发挥民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积极作用,形成“人民监督政府,人人起来负责”的局面,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为预防权力腐败,实现以权利制约权力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也是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治本性措施。以健全民主制度为保障,就是通过健全和完善民主制度體系,突出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全党和全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反腐败的机制。要积极探索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衔接方式,以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实现党内反腐败机制与人民群众反腐败机制的良性互动。执政党的反腐倡廉建设如果不能建立在广泛的民主基础之上,那就既有违反腐败的本来意义,也不可能真正提高反腐败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必须进一步扩大反腐倡廉建设的民主眼界,健全反腐败的民主机制,探索一条依靠民主治腐的新路子,这是建立执政党反腐败动力机制必须首先坚持的重要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与强化权力监督制约有机结合起来。据此,科学的配置权力,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决不允许有不受制约的权力,决不允许有不受监督的党员,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重点考虑的因素,是构建执政党拒腐防变机制的基础性环节。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要求,要把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健全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尊重人民群众的监督主体地位,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疏通民主监督渠道,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使有序的政治参与进入到对权力监督和制约层面,确保执政权力真正为人民服务、为社会谋福利。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4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8

[2]毛泽东选集:第4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9

[3]《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M].人民出版社,2016:3.

[4]刘宗洪.“四大危险”视角下的党建创新[J]开拓2011,5.

责任编辑 张小莉

猜你喜欢

反腐倡廉从严治党
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
从严治党的经典之作:《中央政治局关于巩固党的决定》
全面从严治党,基层更应主动作为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十八届六中全会:开启全面从严治党新里程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深刻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