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文化传播的几点思考
2017-03-28韩士海
韩士海
[摘 要]对外文化传播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熏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借助国内的国际会议进行对外文化传播的重要性愈显突出。如何实现高效的对外文化传播,笔者以为宜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出发,组建高水平、专业化的策划团队;文化展演项目应蕴含中国文化核心思想观念;细化传播方式,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文化展示的系统化,把中国文化元素贯穿于会议活动全过程、各环节;提升文化项目的参与度;重视举办城市地域历史文化的宣传和展示,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城市文化的定位、文化发展的方向和城市精神的凝练。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对外传播;国际会议
[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7)03-0077-04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14年12月30日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当今世界,文化已成为一个国家国际地位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已成为世界各国新的共同关注点和对外交流重点。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一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构建,但对外文化传播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今天国际间的交往日益紧密的趋势之下,文化软实力不仅取决于一个国家文化自身固有的高品质,更取决于是否拥有高效的传播方式和强大的传播能力。
一、借助国内举办的国际会议进行对外文化传播的必要性
软实力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是一种能力,它能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或利诱达到目的。这种吸引力来源于一国的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1]。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竞争已经不仅局限于以经济、军事为代表的硬实力的竞争,而以文化为代表的软实力的竞争正在愈演愈烈。
纵观世界史,每一个国家实现崛起的背后都有其强大的文化软实力作为支撑,因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也必将以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作为先决条件。而对外文化传播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的基础是高效的对外文化传播。中国是文明古国,拥有丰厚的文化资源,但文化资源的本身并不能直接形成文化软实力。能够转化为软实力的文化绝非静态、封闭和孤芳自赏的文化,而是以发展、传播和具有广泛影响力为前提的文化。只有承载着文化精神和价值内核的文化影响力的有效传播,才能起到吸引、同化的作用,才能构成文化软实力。[2]
对外文化传播的终端对象是外籍人士,随着中国对外交流的逐步深入,外籍人士所在之地也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本土,并且今后来华外籍人士将会越来越多。所以,对外文化传播就方向上来讲绝不仅仅意味着是外向的,是单向的“走出去”,与此相对的“请进来”也将是对外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们从国家层面已经意识到了文化输出的重要性,并且形成了支持、鼓励、扶持文化产品、文化创意、文化理念的对外传播的长效机制,并在“走出去”方面已经卓有成效,文化团体的出访、海外中国文化节、孔子学院的建设等都得到了迅速发展。例如,截至2015年底,中国已在1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00所孔子学院、1000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学员总数达190万人。与此同时,也绝不可忽视“请进来”方向的对外文化传播。首先,这是新时期的历史趋势使然。近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国际地位以及开放程度的提升,大的发展趋势是来华的外籍人士越来越多,他们是我们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受众和体验者,一旦接受了中国文化便会转化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媒介和载体。其次,“请进来”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必要途径。中国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有些民族文化可以走出国门进行展示,但更多的文化无法移动,只能是来到中国才能感受,例如中国的大好河山、风土人情和建筑文化等等,这些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必须依赖于“请进来”才能实现。再次,“请进来”对于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更有其便利条件。很多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项目在国内进行展示非常方便,而在国外却非常困难。例如中国饮食文化的展示,很多佐料、食材在国外很难备齐,品质自然难以保证,不仅影响品质甚至是无法进行。所以,今后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方向绝不仅仅是外向的,“请进来”的方向将会越来越重要。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逐步推进,中国的世界影响力也在逐步凸显,越来越多的国际会议将会由中国承办,来华参会人员的数量也将呈递增趋势。如何充分利用这一国际平台进行对外文化传播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新的课题。一方面,参会人员的层面较高,对于深邃的中国文化较容易理解,且一旦接受则会在其所在领域产生更广泛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会议日程方面尤其是会务方面我们是主导方,如何进行文化展示我们具有可控的主导优势?熏这些有利条件是“走出去”无法企及的。所以,综合来讲这种“请进来”是一种非常高效的传播途径,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做出巨大贡献。
二、借助国内国际会议进行对外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
目前,对于借助国内举办的国际会议进行对外文化传播的必要性已是共识,作为主办方也已经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会议日程设计方面通常都会包含这一环节。整体来讲,较为普遍的做法是,会议期间一是充分利用会场,精心布置一些美术作品,如国画、油画和雕塑等,向与会宾客全方位展示中国文化艺术,二是通过举办文化晚会在舞台上进行文化展示,展示较多的有京剧、雜技、武术等特色剧目,有的在舞台下还有民族文化风情展演活动。这些文化传播形式和内容的确起到了良好的文化推介和传播效果。但从文化传播的专业视角来看,无论是文化展演项目的选择,还是展演的形式和内容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一)文化项目、展演形式和内容没有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视角来谋划设计
为了提升地方城市的国际影响力,我国承办的国际会议很多是由地方承接举办,但既然是以国家冠名,此时的地方城市已经不再是国内的一个区域,而是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代表,这一刻代表的是整个国家,此刻的所作所为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形象,因此,对外的文化展示必须立足于国家层面来进行。而目前的现状是,由地方城市承接举办的国际会议其文化展示类项目,多由该城市会议筹备办公室之类的部门协调其他市级相关部门主创完成,主创团队进行文化项目策划缺乏国家级专业人员参与,这样的团队尽管在展现地域文化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难以保证其策划的其他文化項目同样具有较高品质。品质不高必然影响文化对外传播的效果,对外文化传播事关国家形象,不仅应以国家标准来制定要求,更要站在国家战略层面上强化和提升会议文化活动的顶层设计。
(二)对传播受众的文化类型缺少细化,对外文化传播的针对性差
对外文化传播是一个双方互动的过程,绝不仅仅是单方面输出,必须对目标对象的文化类型进行一定的分析研究和归类,要考虑到文化差异带来的各自的文化接受力与需求的差异性,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避免无效传播。所以,对外文化传播就表达方式而言,必须要根据与会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区别,至少针对五大文化圈,即西方文化圈、东亚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印度文化圈和东欧文化圈的传播方式应有所区别。而目前文化项目展演在文化圈差异性方面并没有得到充分考虑,对待来自不同文化圈的与会者多是一视同仁,缺乏文化传播准确的针对性。
(三)对中国文化核心层面的价值观念体现不足
文化大体可以分为外层、中层和内核三个层面:外层是物质文化,即具有象征意义和文化含义的器物;中层是艺术文化,这里的艺术文化是广义的,既包括音乐、戏剧、文学等各种传统艺术形式,也包括各种民俗文化;内核是思想文化,主要包括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宗教信仰、思维模式和审美情趣,这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中最本质和特质的东西。[3]最理想的模式是以思想文化为主体,以物质文化和艺术文化为两翼的传播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对中国文化产生稳定的理解和认同。因此,要增强对外文化传播的效果,就必须注重传播中国的思想文化,不是简单的停留在物质文化和艺术文化的层次。而目前的现状是对外文化传播基本停留在外层和中层的两翼,对于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体现较少。例如展示器物工艺层面,有中国特色饮食方面的面点、饺子、小吃等,艺术层面有京剧、国画、武术等,对涉及中国核心价值观念,如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核心追求层面则很少触及。
(四)文化项目在整体设计和全方位展示方面有所欠缺
国内举办国际会议相对于对外文化传播来讲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应充分利用这一国际舞台进行全方位展示,把中国文化元素贯穿于整个论坛之中,这就需要对论坛文化展示进行整体设计、全程策划。而目前多是对文化晚会高度重视,其他环节的文化展示并不充分,甚至是缺失的。通常除了在会场走廊布置一些雕塑以及在会场墙壁悬挂一些美术作品外,其他的环节很少有中国文化元素展现。文化晚会自然是对外文化传播的重中之重,但重视文化晚会的同时不可轻视论坛的其他环节,从文化传播的效果上来看,文化晚会对于与会者来说属于中国政府官方行为,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他们对具有官方色彩的文化传播较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其效果未必有在其他环节中进行展现好。
(五)论坛设置的文化活动嘉宾参与度较低
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对很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需要通过积极参与和体验来完成的。除了舞台上含有中国文化元素的演出外,很多文化项目展演是可以让与会者来积极参与的,例如剪纸、国画、书法、面食制作等。而目前的现状较为普遍的是与会来宾感兴趣,有积极参与的热情,但缺乏参与环节的设计进行引导,因此,仅表现为围观的人数较多,互动参与的却很少。这种文化活动的参与度不高现象已较为普遍,亟需改观。
三、将国内举办的国际会议作为高效对外文化传播途径的思考
(一)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出发,组建高水平、国家级的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策划团队,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
策划展演中国优秀文化项目必须从国家战略层面去谋划。建议适时组建高水平的具有国际水准的专家团队进行顶层设计。可从全球公开招募既熟知中国传统文化,又对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优秀文化有高度认知的文化传播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士共同组成专业团队,进行文化项目展示的整体策划,形成具有国家层面的文化影响力。要积极吸收在文化传播、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地域文化方面有建树的文化展演团体参与到文化活动项目的策划中来,确保文化项目的高品质和高效传播。专业团队的组建,不仅表现在策划设计环节,同时也表现在落实实施环节。由于语言和文化渊源的不同,与会人员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很多情况下需要借助于现场翻译人员的相应介绍才能实现,而现在仅仅是具有某一外语背景的志愿者队伍,他们当中很多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固有名词和概念并没有真正的理解,这种情况之下很难进行准确的表达,因此必须进行岗前的相应培训,使中国文化方面的翻译队伍专业化,以确保精准的表达。
(二)把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融入到文化展演项目之中,细化传播方式,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核心价值观念,应把我国的核心文化价值观念有机融入到具体的文化展演项目当中。同时还要注重对外文化传播的方式和途径,结合参会者的国家、地区、民族、宗教、语言等特点制定出相应的传播方式,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至少针对世界五大文化圈的文化传播方式要有一定的针对性。例如,在中国特色饮食文化展示区域,针对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展现清真饮食文化,针对佛教国家提供中国的素食文化等;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传播,可以考虑策划突出丝路文化主题的文化项目;在文艺展演节目中也可融入一些其他文化类型中的文化元素,以增强文化传播的亲和力。
(三)实现文化展示的系统化,努力把中国文化元素贯穿于会议活动全过程
就传播效果来讲,“润物细无声”的“无言之教”是最佳效果,与会宾客所到之地都可以考虑中国文化元素的注入,进行全方位文化展示。一是会场及会场走廊方面在原有艺术作品布置的基础之上,可相应增加中国传统艺术的所占比重。如绘画方面,减少油画作品的数量,增加中國画的比重,同时增加中国画的种类,尤其是不可缺少西方人比较容易接受的中国工笔画和重彩画的布置;二是与会宾客所下榻的酒店应加大中国文化元素的注入。在酒店大堂、休息大厅、房间增加一些中国民俗饰品,如中国结、剪纸画、水墨画等布置,有关介绍中国国学经典、中国基本国情介绍、中国历史、中国旅游文化资源等的图书和影像制品也应有相应的陈列。三是嘉宾礼品馈赠方面,也应体现中国文化底蕴。可以考虑中国传统艺术与现代工艺结合,能够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礼品,例如印有经典国画图案的瓷器、丝巾、饰品等。
(四)文化晚会增加可参与文化项目,提升可参与度
可增加两大类型具有可参与性的文化活动项目:一是现场参与制作体验型,现场感受劳动成果,如面食的现场制作和中国文化特色小饰品制作等;二是艺术家现场创作型,根据与会者的要求进行命题创作艺术作品,如书法、国画、剪纸等。对于第二种类型,会议组委会应邀请相关专家对艺术家的水平进行严格把关,以保证作品创作的品质。现场翻译要做好项目介绍并进行积极引导使来宾尽量多的参与其中,亲自体验和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五)重视城市地域历史文化的宣传和展示
中华文化是由中国众多地域文化共同组成的共同体,各地域文化既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呈现载体,所以对外文化宣传也不可忽视承办城市的地域文化展示。在对外文化宣传中,要适当提升城市地域文化宣传所占比重,既要展现出作为国际化都市的现代气息,以体现当今中国的高速发展;又要在展现出中国文化整体特征的同时呈现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以体现共性文化之中的个性特征。承办城市也可以此为契机,对本城市的地域文化进行有机整合,从而推动城市的文化定位、发展方向以及城市精神的凝炼,这都应是利在当下和将来的千秋伟业。
《易经》有曰“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是我们对文化的理解,以“文”来“化天下”也是中国人对文化软实力和文化传播的精炼概括,再结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国传统待客之道,在重视文化“走出去”的同时不忽视“请进来”,不断优化对外传播途径和方式,必将会大大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美]约瑟夫·奈.吴晓辉、钱程译.软实力:世界政坛成功之道[M].上海:东方出版社,2005:11.
[2]佟斐.提升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力的思考[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4,(5).
[3]范雨帆.关于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5,(12).
责任编辑 丛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