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童诗语言训练的有效抓手
2017-03-28牛瑞秀
牛瑞秀
[摘 要]童诗具有语言优美精炼、意境幽静深远的特点,深受小学生的喜爱。童诗教学要采用整合策略,将语用训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审美体验以及文本的意蕴表达有机融合,让学生感受童诗的意境美、形式美和语言美,从而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文体特点;整合;童诗;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7-0043-01
童诗是最贴近儿童认知特点和规律的一种文体。语文教材选编了大量语言优美精炼、意境幽静深远的童诗,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因此,童诗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整合策略,充分把握诗歌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将语用训练与文本的内在意蕴、学生的审美体验整合起来,不断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一、将语用与生活实际有机整合
童诗创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作者对儿童的生活状态、个性特点进行深入观察与感知后,运用简练的语言和艺术的手法再现生活的场景。因此,解读童诗要回到童诗产生的源头——生活,在链接生活、回忆生活中寻找与童诗内容的有机整合点,为学生的语用训练提供契机。如,教学《走,我们去植树》这首诗,学生对植树其实并不陌生,但真正参与到植树活动的学生并不多,很多学生缺乏植树经验。在导入环节,教师为学生出示少先队员植树造林活动的图片,要求参加过植树活动的学生回忆植树的经历,并结合图片与其他同伴分享植树的过程与感受。参加过活动的学生纷纷介绍自己植树的过程和体验,准确、生动地再现当时植树的情境,为同伴提供了鲜活、直观的感受,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进入这首诗歌的学习。
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始终以生活经验作为学生走进诗歌意境和内核的基石,通过直观图片的出示和学生生动语言的描述再现,促进学生与文本情感的共鸣。共享环节,既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又能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文本,理解童诗的情感。
二、将语用与意蕴表达有机整合
现代诗歌常常运用优美独特的语言将情感抒发与深刻哲理有机结合。学生在认知体验的过程中,不仅获得情感的浸润,更受到诗歌哲理的启迪。但是,很多教师经常将语用训练与学生的体验、思考割裂开来,导致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升。如,这首《走,我们去植树》,诗人不仅再现了少先队员植树造林的情感,更形象化地描述了植树对改善生活环境、提升生活质量的好处。对植树好处的提炼与理解,不仅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重点,还应该与语用训练进行有效整合,让它成为语用训练的有效资源。同时,在学生对植树好处形成初步的认知体验之后,教师设置类似于诗歌语言的句式让学生练习:
我们人类需要将树当作自己的朋友,看到这一棵棵的树苗,我们就仿佛看到了 ,听到了 ,也呼吸到了 ……
这样以文本句式为蓝本,引领学生将自己的认知体验经过艺术的构思与组织,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加以呈现。
在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单一地展开教學,而是将语用训练与学生的体悟进行整合,以语用练习为平台,为学生感知成果的分享搭建平台。
三、将语用与审美体验有机整合
现代诗歌彰显出语言形式之美与意境之美的统一。要高效地解读就要将自己的身心全部浸润在诗歌的内核中,产生深入、全面、立体化的审美体验。在这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的审美体验,为学生的语用实践寻找新的融合点。如《走,我们去植树》这首诗歌的第五自然段,就运用整饬的句式、对仗的手法形成了言简义赅的表达效果,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只有大量植树造林,才能远离风沙的侵袭,创造鸟语花香的生活。基于此,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语言实践,实现言意兼得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师通过引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这一语段的对仗之美,形成对诗歌美感的初步体验;随后,组织学生在多重朗读中展开想象:“在植树过程中,这些少先队员会怎么做?你仿佛看到怎样的情景?”学生借助诗歌的语言进行想象、拓展,丰富对诗歌意境的感知,感受诗歌的情境美。另外,教师继续为学生出示植树造林之后的优美图片,引导学生仿照诗歌的表现方法进行表达,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运用,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理解运用能力。
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师不是进行枯燥的文字训练,而是将其与诗歌的审美活动有机整合。在学生产生认知体验之后,教师顺势创设言语实践平台,让学生感受诗歌独到的表达魅力。
总而言之,诗歌是对学生进行言语训练和情感熏陶的重要载体。语用训练要充分把握诗歌的文体特点和学生的心理需要,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审美体验以及文本的内在意蕴进行整合,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