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与李可染先生

2017-03-28侯德昌

世纪 2017年2期
关键词:李可染毛主席书写

侯德昌

李可染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山水画家,他将西画的功底巧妙地与中国传统画融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独特的画风,影响着后人。他为人诚实忠厚,人品高尚,是我崇敬的师长。

一 、相识相知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社会上刮起“破四旧”风潮。这年冬天,北京饭店邀请我前去书写毛主席语录,以替代原布置的书画。我到的那天,天气阴沉,下着小雪。当我走到一楼楼梯口,看到撤下来的书画堆积如山时,很是心痛。正在盯着一幅幅书画仔细端详,这时来了一位身着中山服的领导,我一眼便认出他是外交部副部长韩念龙。他以为我是饭店工作人员,看了看对我说:“这些书画都很珍贵,随便堆放在这里太可惜了,赶快收起来吧!”我点了点头,转告了饭店的有关人员。我在那里住了半个月的时间,每天都用白粉以隶书体在三合板红底上书写毛主席语录。写了不少,估算也有几十条,他们布置在饭店的各个厅室。

当时,在社会上到处都是毛主席语录,很快就形成了“红海洋”。世界各国来访的外宾,对此很反感。上面的领导得到这个信息,也感到不妥,要求创作新画和书写毛主席诗词代替。1968年初,北京饭店邀请我和中央美术学院的李可染、陶一清、田世光四位来共同完成这个任务。我与李可染分配住到一个房间,另外两个同志一个房间。从此,我与李可染先生相识相知。

饭店给我们房间摆上条桌,备齐文房四宝,大家开始创作。李可染先生亲自磨墨构图,创作以韶山为题材的山水画;陶一清以毛主席诗《送瘟神》中“春风杨柳万千条”为内容,创作山水;田世光以毛主席词《采桑子·重阳》中“战地黄花分外香”为内容,创作花鸟画;我则用隶书写毛主席诗词。大家以饱满的政治热情,紧张认真地构图绘制。在创作之余,我与李可染先生也聊天,他告诉我画画“必须苦练基本功,小时候学拉胡琴,天天练功才能学好。画画也得天天练功”。当时,物资比较短缺,一切食品都凭票证定量供应。一次,他买了一串香蕉,非让我吃,我们边吃边谈。他的知识非常丰富,对人诚恳热情。李可染先生以韶山毛主席故居为题材作画,布局是坐东面西。松林中有红卫兵高举红旗前进,后面是刚升起的红太阳。一日,中央美院工宣队来检查工作,审查画稿开口便问红太阳为什么画在北边,李可染先生说我去过韶山,毛主席故居就是坐东面西的。我当场插话,看画不能像看地图那样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至此应该是很清楚的了。不料,第二天中央美院的学生又来了,我让北京饭店门卫阻止他们进来。李可染先生说:“多亏你没有让他们进来。我从劳改队出来并不长,今天又来找我事儿了。”他的脸色十分紧张。

经过一个月的忙碌,我们完成了任务,学校通知我们回校。

二 、拜访求帖

在北京饭店作画时,李可染先生六十四岁,面色发红,我说先生的气色很好,他说是血压高的原因。这次能同室创作向他学习,看他怎么作画,是难得的机会。他看我书写时说:“你书法功底很好,建议你学画山水,只要坚持就能取得好成绩。”还说:“我有一本字帖想送给你,对你的书法可能会有帮助,有机会去我家取。”当时我心情十分感动。他的画作多半尺寸比较小,想让我给他放大,我说:“你那么大的画家,我哪敢给你放大。”

一天,我骑自行车到东总布胡同李可染先生家求字帖。进门后,李先生热情相迎。一间小屋堆满了书籍和杂物,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靠墙有一张双人床,我们坐在床上。老伴和儿子小可,都上班不在家。他指着一堆书对我说:“东西摆得很乱,字帖没有找到。”我看他为难,即说:“李先生字帖不要提了。”他帶我到隔壁小可房间。一间平房,半间是过道,半间放一张床还摆放两个马扎,十分简陋。原来他的正房被造反派一个厨师霸占。他坐在床上,我坐在马扎上,就这样我们俩交谈。看到此景此情,我的心很沉重,像他这样一名大师竟沦落到这个境地,真让人心酸。

但“文革”中让人心酸的事何止这一件呢?!李先生在干校受惊吓的事,是他后来告诉我的。

1966年是“文化大革命”的前期,写大字报、批斗、破四旧、大串连、学校停课、工厂停产,社会大乱。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文革小组”决定将中央的文化部门一律下放到农村,受部队管制,接受再教育。白天劳动,晚上学习,那时要干什么谁也不知道,反正叫你干啥就干啥。我们学校被下放到石家庄郊区,李可染等那些老知识分子、老艺术家被下放到湖北咸宁。生活条件差,环境十分艰苦。水稻田道路泥泞,夏天潮湿,闷热,冬天阴冷。这批老同志年事已高,体弱不能干活,所以冬天常到屋檐下取暖。他话也不多,瞭望远处有一个烟筒,日复一日地冒烟,感到无聊,心想不知什么时候回京,更不知将来的前途如何,难以听到笑声。忽有一日,有人说那烟筒是一座火葬场,他顿时脸色苍白,哑口无言,不敢再往下深思,恐怕自己回不去了。

三 、通县巧遇

1970年我被抽调到新闻电影制片厂,负责人是8341部队的狄富才副政委。我的任务是书写字幕、片头,平时不太忙。

一天,听说北京通县一仓库有旧画册要处理,价格也便宜。我即乘车前往。在旧书堆里,我发现一本俄罗斯旧画册,十分喜爱。该画册定价5元,可我兜里只带3元。正在为此发愁时,巧遇到李可染先生(关山月也在场),他也是来挑旧书的。我们握手寒暄几句。这时,我想何不向李先生借2块钱呢?于是我说明情况开了口。他非常真诚,毫不犹豫地从口袋里拿出5块钱,交到我手里,还说:“你去买吧,不用还了。”我如愿买到了这本书,心中无比高兴,感激万分。后来,我几次还他,他执意不要。那时,大家工资都不高,我一个月工资五六十块钱,他也不过是二三百元,能慷慨相助,足见他的高贵人品。后来我还是托本校的装裱师刘金涛还给了他。

四 、看望求教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拨乱反正,大量冤假错案得到平反,老年知识分子、艺术家逐步落实了政策。李可染先生也落实了政策,有关部门把他从小平房安排到复兴门外的一栋高层建筑。他的心情特别好,画笔大开,创作热情高,精品不断出现。

他多次约我到他府上做客,因为大家都很忙,又怕打扰他,只去了两次。第一次是我约白雪石先生同去,当时我住在玉泉山,白雪石住在北京军区西山招待所,都担负着有关部门交代的创作任务;另一次还是我俩前往。我还拿着写生本请他指点。他谦虚地对白雪石先生说:“我的作品都是豆腐块,登不上大雅之堂,雪石的画比较舒展,传统功夫很深,可以多画大画。”对我的写生稿,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他说:“你的写生稿很有现实性,路子走得很对。”我后来攻山水画并取得一定成绩,是与李可染先生的指引和点拨分不开的。

1977年,毛主席纪念堂落成,因为我书写了“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17个大字,李可染先生创作了山水画《井冈山》,所以开放的第一天把我们一同请去。我们俩再次相见,情深如故。李可染先生说:“你的书法选上了,向你祝贺!”

1983年李可染先生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画展,我前往祝贺。人群当中,李可染先生认出了我并拉着我的手。我们亲切交谈,不知是哪位记者给我们拍了照,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题图:作者与李可染)

(作者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责任编辑 沈飞德 章 洁

猜你喜欢

李可染毛主席书写
等不及的收徒
等不及的收徒
书写要点(十)
养成书写好习惯
壮锦献给毛主席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书写春天的“草”
My Story以笔相伴静书写
可贵者胆 所要者魂
我们紧跟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