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中年级人物作文教学
2017-03-28
[摘 要]中年级学生正处于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阶段,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素材,从句子到段落的写作有了一定的训练,但缺乏写作方法的积累,使学生难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在人物作文教学中,教师既要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又要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引导学生善于修改,不断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中年级;人物作文;典型事例;修改;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6-0017-01
不管是中年级学生还是高年级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都来源于生活。只有学生的语言素材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做到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否则,纵有情思万缕,笔下也难有片语表达。观察研究发现,作文写得较好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爱读书,乐思考,善观察,勤积累。那么,该如何引导学生写好人物作文呢?下面,根据我的教学经验,谈一些体会和思考。
一、积累典型事例
中年级学生虽然有一定的自制力,但是他们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不会自觉主动地去学习教师教的写作方法。课堂教学中,教师教给学生很多方法,虽然学生记了很多,但是根本无法消化、理解。对于中年级学生,想要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只有从他们熟悉的人或物入手,用他们喜欢的方式传授写作知识,才能让学生乐于接受教師所教的知识。
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多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最感兴趣、最熟悉的人物是谁,让学生观察他(她)的外貌,了解他(她)的思想动态、性格特点、高尚品质、优良作风等,让学生把这些当作写作素材。教师采用寓教于乐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玩乐中不自觉地参与到写作中来。因此,这就要求教师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出作文教学,如动漫人物、偶像或者亲人朋友等话题,让学生产生兴趣,产生写作的念头。
在人物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利用典型事例的叙述来反映人物的思想动态、性格特点、高尚品质以及优良作风。对此,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
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时,教师要从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方面入手,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描写。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中,作者主要抓住“短而硬的小胡子”“深馅的眼睛” “蓬乱的头发”来描写爱因斯坦的外貌,人物的外貌能展现人物的性格。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描写好人物的外貌,正确运用词语,便于揭示人物的性格思想,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2.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写出人物“做什么” “怎么做”“怎么想”“怎么说”等等。心理活动是无声的语言,它可以直接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特点。引导学生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教师主要抓住人物心理活动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并且要将人物的心理活动与人物的外貌特征、动作行为、语言活动结合起来,层层深入,这样人物的形象才可能鲜明、突出。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次抱母亲》一文中,在“护士进来换床单” “母亲病得不轻” “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这一系列的动作中,我的内心产生很多的心理活动,如妈妈原来这么轻、我对妈妈的关心太少等。妈妈,学生再熟悉不过了,这就是最好的写作素材。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选好典型事例,要求学生选自己喜闻乐见的、最难以忘记的、最能突出主题思想的事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对文中重点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刻画,对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等应作深入具体、细致的描写。
二、善于修改和阅读
写作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就是修改。文章写完了,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修改习作。而引导学生修改习作时,教师要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当成别人的,从别人的角度上去冷静地修改。同时,教师要求学生多读几遍。“修改稿子不要光看,要念,就是把全篇稿子放到口里看” “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 ,这些都充分说明修改、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性。叶圣陶先生说过:“写完了一篇东西,看几遍,修改修改,然后算数,这是好习惯。”鲁迅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托尔斯泰也说过:“不要急于写作,不要讨厌修改,而要把同一篇东西改写十遍,二十遍。”这些名言都充分说明:写完的文章不可不读,只有读,才能使文章变通;只有读,才能使文章变顺;只有读,才能使文章变美。读通了,改顺了,习作就变得更加完美了。
总之,引导中年级学生写好人物作文并不容易。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耐心指导,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找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学生学好作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责编 蓝祝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