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英语故事文本再建构的教学实践

2017-03-28范文艳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7年2期
关键词:建构策略教学实践

范文艳

[摘 要]故事文本是英语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文本再建构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根据自身经验建构有关知识及意义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不同文本的特点入手,寻求故事文本再建构的新途径。

[关键词]故事文本;建构策略;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6-0001-03

译林(新)版牛津小学英语更加重视故事文本的作用,以Story time板块通过生动的故事,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学生英语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笔者经过多年的课堂观察,发现大部分教师在教学故事文本时思维僵化,几乎是单一的设计思路:Warming-up,切入主题→找准关键词Who / Where / What,进入课文→Different tasks(问答、选择、判断等),分层阅读→Happy reading,朗读指导→Summary,课文小结。不同的文本侧重点不同,教师不应简单地教学语言故事本身,更应挖掘故事背后蕴含的信息。此时,文本的再建构必不可少。

下面,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阐述对故事文本再建构的一些思考。

一、基于故事背景的文本审美

很多學生不喜欢故事板块,除了教学内容多、理解困难以外,教师枯燥、无趣地讲解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教育部,2012)由于译林(新)版牛津小学英语重视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所以在故事文本编排上教师应适当渗透文化知识内容。如《At Christmas》这样的主题是特别明显的故事文本,教师一般都能设计相关的主题活动,给学生带来新奇、趣味的体验。然而,很多文本中虽然有特定的故事背景,但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只关注故事内容,直指重点句式及语言表达,忽略了文化背景。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从故事背景入手,帮助学生获得感官的愉悦,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1]四年级下册Unit 6《Whose dress is this?》

这个故事的背景是Fancy Dress Party,通过谈论化妆舞会的服装,呈现物品的所属关系。笔者为加深学生对Fancy Dress文化的理解,体验Fancy Dress的乐趣,感受故事带来的艺术美,设计了以下活动。

教师穿着黑色披风,戴上眼罩和礼帽,手持宝剑,扮演传奇侠士Zorro。教师一出场,就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关注和兴趣。学生这样评价:“You are great / nice / wonderful / cool !”教师回应:“Thank you!Its a Fancy Dress Party.What do you fancy for Fancy Dress Party?”

S1:I want to fancy灰姑娘.

T:Cinderella?Emm,a lovely girl.

S2:I want to fancy…

学生议论纷纷,说出心目中想要扮演的角色:Snow White,Fairy,The Lion King…教师出示教学插图并提问(见下图):“Who fancies Little red riding hood …?Lets have a look!”……

本课中,教师借助文本中的故事背景,扮演传奇人物Zorro,给学生带来直观、强烈的视觉冲击,且趣味性较强,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文本故事背景成为学生可接受、可理解、可感悟的画面,使学生得到美的陶冶和情感的升华。

二、基于单词句型的文本解读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根据单词的音、义、形来学习词汇,并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语法项目的意义和用法。基于单词和句型的文本解读,教师可通过选择关键词,组织学生进行整体阅读活动,并呈现相关的重要句式。此类教学为典型性文本解读方式,大部分教师能把握好故事的切入点,通过某一个或几个关键词进行课文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整体感知故事内容,接着将视听教学结合起来,有条理地呈现与文本内容相关的主要问题。文本的解读依托词句,不仅理清课文的主要脉络,更注重于对语言、句式、篇章结构进行系统的学习,经典的教学步骤为快读→寻读→精读→活读,最经典的案例是南京林丽老师执教的《Wheres the bird?》一课。

[案例2]三年级下册Unit 4《Wheres the bird?》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方位介词on / in / under / behind以及句型“Wheres…?”。教学时,林丽老师先播放歌曲on,in,under,让学生加上动作一起唱,初步感知on,in,under的意思,接着以活动指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使语言的交流更加真实。

T(手中拿着一只纸折的小鸟):Now boys and girls,look,whats it in my hand now?Guess!

Ss:A rubber?

T:Look,its a bird.(板书bird) Wheres the bird?(把小鸟放在书上)

S1:Its on the book.

T:Wheres the bird now?(把小鸟放在书下)

S2:Its under the book.

T:Good!And where is it now?(把小鸟放在书里)

S3:Its in the book.

T:Now lets play a game with this bird.(师让学生闭上眼睛后把小鸟放进课桌里)Wheres the bird?Guess!

S:…(学生回答不出来)

T:Look, its in the desk.(板书desk,贴图,带读in the desk并示意) Now lets play this game again.(师再次让学生闭上眼睛后把小鸟放到一把椅子上)Wheres the bird?Guess!

S:…(学生回答不出来)

T:Look,its on the chair.(板书chair,贴图,带读on the chair并示意)

在学生掌握三个方位词的用法之后,林丽老师带着学生继续游戏,操练巩固。在操练的过程中,学生又学习了新单词desk与chair。这样教学,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为语篇教学扫清了障碍。

T (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把小鸟藏起来):Where is the bird now?Is it in the park?In the classroom?In the tree?Here is a story about the bird. Please listen carefully,and then choose the right answer.

……

教学过程主要通过歌曲呈现方位词,通过游戏创设情境,自然引出本课话题“Where is the bird now”。這样教学,环节过渡自然紧凑,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巩固了主要句型“Its in the… ”的学习。

此类文本解读关键在于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把握重点句型和难点句型,通过创设情境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训练语言的机会,并巧妙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语篇的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基于能力发展的文本探析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教育部,2012)。无论教学内容如何和教学方法怎样,学生的能力发展是核心因素。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常说的“知识与技能”,即知识在前,技能在后。课程标准对此的描述顺序发生了变化,即语言技能在前,语言知识在后,故基于能力发展的文本探析必不可少。此类文本的学习不是简单地学习语言知识,而是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知、领悟、运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案例3]五年级上册Unit 6《My e-friend》

T(出示一个英文名Eric并提问):It is a name.Guess,whose name is it?

Ss:Is it your brothers name?

T:This is my e-friends name.I often chat with Eric on the Internet.(帮助学生理解e-friend的含义)Do you want to know him?You can ask some questions.

S1:Is he a boy?

T:Yes. He is a boy.

S2:How old is he?

T:He is 11 years old.

S3:Is he tall?

T:Not really.You are around the same size I think.

S4:…(学生提出很多他们感兴趣并能用英语表达出来的问题)

T:Today,well learn Unit 6 《My e-friend》(Story time).Do you know who has an e-friend in the story?Lets watch the cartoon.

S5:Wang Bing has an e-friend.

T:From the cartoon,we know Wang Bings e-friend is Peter.Do you know Peter?Does Liu Tao know Wang Bings e-friend?

Ss:No,he doesnt.

T:What does he want to know?Read the story and underline the questions about Wang Bings e-friend.

同桌或小组讨论该如何询问一个陌生人的信息,并总结讨论的答案。

S1:Whats his name?How old is he?

S2:Where does he from?Can he speak Chinese?

S3:Does he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S4:Can he swim?

S5:Can he speak Chinese?

S6:Does he have Chinese lessons at school?

S7:What subjects does he like?

S8:How many lessons does he have?

S9:Does he like playing football?

本课教学没有按常规解读和分析文本,而是将文本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讨论如何询问一个陌生人的信息。在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后,学生惊讶地发现,围绕着“询问”这个语题,原来他们能说出这么多的句子,由此在梳理Peter的个人信息时更清晰、更具体。有的问题虽然无从得知答案,但学生很兴奋,他们提出的问题比教材中的还要多,很有成就感。学生大量的自主发问,不但为文本学习打下了语言基础,更提高了语言的交际性,培养了学生的语用意识。

四、基于辩论探讨的文本体验

《英语课程标准》以“能用英语做事情”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典型的文本材料是六年级的一些有关环保、饮食之类的题材,此类文本将语言学习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相结合,不仅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好习惯,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4]六年级上册Unit 7《Protect the Earth》

教师出示课题和三个关键词what,how,why,先引导学生提出三个主要问题,即“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the Earth?”“How to protect the Earth?”“Why should we protect the Earth?”,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该文本的学习策略。接着,教师以第一部分Save the water为例,指导学生带着怎样解决问题的意识学习文本。同时,教师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语言积累,讨论生活中离不开水的话题,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如下)。

S1:We use water to clean the floor.

S2:We use water to cook meals.

S3:We use water to make tea.

S4:We use water to wash clothes.

S5:We use water to brush teeth.

S6:We use water to take a bath.

S7:We use water to wash cars.

S8:We use water to flush the toilet.

文本中關于water的用途只有一句,即“We drink water and use water to clean things every day ”.教师指导学生讨论水的多种用途,为本课重要语法结构的句子学习(We should…/ We should not…)做好语言上的准备,并以“Water is useful.We use water every day”作为讨论话题,使学生在交流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提升素养。这样的文本教学,既依托于教材,又不限于教材,不再局限于封闭式阅读,而是培养学生梳理、分析、表达、总结的能力。

故事文本是每个单元的核心部分,教师教学时不应只关注文本内容或重点词汇句型,而应从故事背景、能力发展等方面,重视文本材料所呈现的文化资源和话题资源,注重对文本的再建构。教师对文本的再建构可以是显性的信息,如文本内容的词汇、语言结构等语言形式,也可以是隐含信息,如相关文化背景、阅读思维意识等。无论哪种建构方式,能让学生有序地发展思维、有序地表达是关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在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学习能力方面的培养,把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放在首位,重新建构符合学生能力发展的更有趣、更有效的教学活动。

(责编 容 耘)

猜你喜欢

建构策略教学实践
小学体育高效课堂建构策略研究
拒绝“花哨”,重拾“得体”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模式建构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