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性知识短缺或导致严重后果(纵横)

2017-03-28程亚文

环球时报 2017-03-28
关键词:世界大战英法范式

程亚文

读懂这个世界正在变得愈发困难,这一方面是因为世界本身变复杂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们面临一种全球性的“知识短缺”困境。在时代特征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下,不能适时更新知识范式,造成知识与时代不相适应,可能带来重大负面影响。对此,20世纪上半叶两次世界大战的经历,或能给人带来重要启示。

世界大战部分肇因于知识短缺

第一次世界大战因何爆发?后世历史学家的总结主要集中在四方面:一是经济上的竞争。欧洲19世纪新兴工业化国家相互争夺市场和资源。二是对殖民地的争夺。各国为瓜分殖民地和扩大各自势力范围对立严重。三是民族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潮兴起,认为人类社会与生物界一样“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四是形成相互对立的联盟体系,出现以德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同盟国阵营和英国、法国、俄罗斯等组成的协约国阵营。

对战争成因的这些归纳当然具有重要意义,但却忽视了一个重要方面,即在出现这么多战争诱发因素时,当时欧洲人用以化解矛盾和对立的知识是短缺的,还在用过去的经验应对新的世界。在旧的知识范式下,欧洲人觉得那些尖锐的利益冲突只能通过构建势力范围、武力相向来解决。

办法真的穷尽了吗?美国参战及开展战后重建的经历对此做了否定回答。一战后期,美国加入战争行列并决定了战争结局。为规划战后秩序,美国时任总统威尔逊远赴法国参加凡尔赛会议,提出建立国际联盟、实行集体安全、推动民族自决等“十四点宣言”。这些构想令当时的欧洲人颇感陌生,欧洲政治家们所习惯的还是古老而传统的均势思维,但据此构建的“凡尔赛体系”并未解决当时欧洲的主要矛盾,仅仅20年后就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又是美国的介入决定了二战的进程和结局。战争结束后,美国作为当时世界的最强者开始制定规则。这些美式方法主要是两个:一是建立联合国,为包括主要大国在内的全世界国家提供了包括安全问题在内的议事平台。二是创建全球性贸易体系,比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后来的关税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等。通过这些机构和制度建设,全球安全和贸易都有了组织性保障。这些设置在二战后相当长时间里是成功的,曾长期困扰欧洲的那些问题得到解决。

二战之前,美国也曾和欧洲一样深陷经济危机。通过参战及展开战后重建,美国实现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互解,既使美国重现繁荣,也为世界带来秩序。而所有这些,又都以美国知识范式的转变为前提。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美国大学学科体系大规模重置,智库在美国大量兴起,越来越多美国贤人开始具有全球视野,习惯于从全球层面思考美国、欧洲和世界问题。换句话说,当时美国精英阶层的知识范式实现了跃迁。

为何这种全球性机制设置没能在欧洲完成呢?因为100年前在面对生产生活方式和世界图景大幅改变时,欧洲人在知识生产上严重落后了,他们没能跳出过去那套解决矛盾和纠纷的经验和方式。

当今世界应汲取百年前教训

回顾世界大战的历程,以下问题尤其值得重视:一战发生之际,欧洲正经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欧洲多国同时实现工业化改变了世界图景,它们亟须超越以往经验,开始新的知识创造。知识是呼应人类生活需要的产物,这注定了它具有受特定场景制约的局限性。在新生活场景出现时,知识必然出现短缺或过载。

从这个角度讲,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上半叶严重影响欧洲和平的重大问题之一,就是普遍性的知识短缺。这给当时世界带来惨痛后果,对今日世界而言仍是值得认真汲取的教训。

问题在于,当今世界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反思仍存局限,从知识生产角度进行的反思更是几乎没有。不仅如此,美欧等国近些年来竟然越来越多使用“修昔底德陷阱”这样的概念解读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认为主要原因是当时作为新兴强国的德国挑战了欧洲秩序。这个逻辑能成立吗?

两次世界大战前夕,当时主导国际体系的英国霸权已经摇摇欲坠,但英国人仍然本能地维护自身地位。同时,当所谓新兴国家作为“挑战者”面貌出现时,欧洲国家普遍仍以“势力均衡”的思想,拼命构筑对“挑战者”的包围圈。如此陷入恶性循环,才导致了全面性的世界大战。

二战结束后,美国提出并建立新的世界治理方案、构建新的国际体系,过去相争不已的那些大国们竟在此后很多年里实现和平和共同发展。当时处于国际体系中心地位的英法等国,之所以没能像美国那样提出方案,是因为它们存在以下根本性不足:

一、越到英国霸权体系后期,英法在当时国际体系中的国家利益自私性越超出对国际公共产品的输出,形成了权力与义务的严重失衡。二、越到英国霸权体系后期,英法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能力越不足,迫切需要其他国家来共同承担领导责任,但英国霸权体系吸收新的国际治理力量的意愿与能力极为不足。三、就像大型企业在垄断资源后往往缺乏创新意愿,垄断国际权力的国家也会在思想上变得保守,不愿开启知识和制度创新。面对彼时的国际矛盾,英法等国思路上已经打不开了。某种程度上,当时的世界也就成了一个知识短缺的世界。

回到当时历史场景,英法等国的问题在于它们没能展现大国应有的美德,即为整体国际利益以及自身长远利益考虑,审时度势放弃僭妄已久的国际权力,主动吸收其他大国加入共同治理世界的行列。

梳理历史是为看清现实。今天,人类实际上又一次生活在新的世界图景当中。同百年前一样,当现在的新图景出现时,世界的重要问题之一再次表现为全球性的知识短缺。它的负面影响,就是最近几年人们普遍感受到的各种混乱,美欧、中东、亚太等地莫不如此。

为什么会这样?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仍在用过去的经验思考今天的世界。是时候进行新一轮的知识范式转变了。▲

(作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盘古智库学术委员)

猜你喜欢

世界大战英法范式
基于SCP范式的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分析
谨言慎行
从教师视角谈“读思达”课堂范式——以“百分数的认识”为例
工商银行与第四范式正式签约共建银行AI核心系统
两次世界大战对美国的影响
论决策与世界大战的起源
试论二战期间英法合谋祸水西引
百度、阿里、腾讯打响了内容创业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现代科技创新的政治动力与政治负赘
本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