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别在“邋遢期”里迷失自己

2017-03-27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临沂第七实验小学宋永红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郑旺镇奥德希望学校林凡瑞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学校教育

□文/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临沂第七实验小学 宋永红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郑旺镇奥德希望学校 林凡瑞

教师,别在“邋遢期”里迷失自己

□文/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临沂第七实验小学 宋永红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郑旺镇奥德希望学校 林凡瑞

有位同事,人到中年,平时很在意自己的形象,穿着打扮虽算不上新潮,但却整洁得体,干净利落。平日里,他对自己的那张脸十分在意,整天洗得干干净净,还时不时依照青年人的做派涂抹上一层化妆品,尤其对那茂盛的胡须更是手不留情,几乎每一天都要刮一两次。但我们发现,至少每个月里,他都有两三天的“邋遢期”,那胡须生长了满脸也懒得去刮,头发乱糟糟的也懒得去梳。发现了规律之后,好奇的我们就去问他,他笑说,那时候反正到理发期还有两三天了,就懒得去打理了,等到理发店里一起由那芊芊素手给收拾吧。原来这位同事生活很有规律,每个月都有固定的理发时间,理发前的两三天也就慵懒起来了。

这位同事十分搞笑,但一想,问题带有普遍性,许多男士都存在如此这般的心思,理发前都有几天的“邋遢期”,对自己的形象马虎一阵,大概的想法是:反正快去理发店了,造次一下也无妨,还是由理发师打理去吧。似乎这样才不枉费花销,心理找到了平衡似的。

人的大脑都有想象和联想功能。由此,就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我们教师身上去,是不是我们教师,尤其是老教师也曾有过“邋遢期”呢?我们发现是有的。平日里就听到很多老教师悲哀地说,反正还有两三年退休了,耳聋眼花步履蹒跚了,黄土埋到脖颈了,扔到水里都懒得爬了,没有什么光和热了,赖赖歪歪地混几年回老家就是了。那话里,几多忧戚,几多苍凉,给人一种世界末日的沧桑感。如同那同事理发前的“不修边幅”,这就叫老教师退休前的“邋遢期”里的“邋遢混”。

这样一讲,也许惹许多老教师生气了,俗话就说,家有老人是个宝,校有老人是一财。国人是很会尊老爱幼的,一旦有人不“孝敬”将会得到普遍谴责的,因为那奋斗几十年的老教师们都是青丝熬成白发,杏坛耕耘,桃李满天下的,辛苦与成就有目共睹是该得到应有尊重的。但是,我们没有以偏概全,以点带面。应该说,一些学校,尤其是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校,由于条件较差,地处边远,留不住青年教师,支撑一片教育蓝天的,还是那些银丝皓首的老教师们。实事求是地说,大部分老教师是坚守晚节的,是老当益壮的,他们虽即将离退,却仍是干劲不减当年,克服着年老体弱的重重困难,头顶着家庭、社会的层层压力,默守三尺寂寞红,不卖老,不示弱,任劳任怨,奉献余热,甘愿挑大梁,不仅教书,还在育人,尤其是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上起到了很好的传帮带作用,赢得了极好的口碑。这样的老教师,没有“邋遢期”,更没有“邋遢混”,是值得人们尊敬和爱戴的。

但凡事都有正反两方面,也不可否认,确有一些老教师多多少少地存在着“邋遢期”的“邋遢混”现象,他们晚节不保,思想落后,做事消极,行为拖沓,工作被动,不管做什么都是唯唯诺诺,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进取心,甚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凡事推诿踢皮球,一切事情都塞给别人,自己图个轻身。有的存在着破罐子破摔的思想,依仗自己年龄长,资格老,爬过火车挨过摔,走过的桥都比别人走的路多,也算功劳卓著,几度辉煌,现在人老珠黄,晋级了,荣誉也捞足了,船到码头车到站了,可以躺在功劳簿上悠哉悠哉度过仅存不多的光阴了。有的倚老卖老,动辄讲条件,动不动就说自己体力不支了,耳聋眼花、健忘脑晕了,甚至无病呻吟,三天两头往医院里跑,一有情绪就拿了病例给领导请假,反正体制在那里摆着,干不干都一样,工资照拿,公积金照有,谁也奈何不得。有的子孙满堂,家务缠身,迟到旷工,视规章制度于不顾,把教书当成了业余职业,谋生的客栈。有的对酒当歌,吞云吐雾,甚至借酒发力,说东道西,牢骚满腹,怨天尤人,甚至肆意传播子虚乌有的大道、小道消息,挑拨离间,闹不团结,危害群体,使干群关系恶化。

当然,我们也应该理解老教师的艰难,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的老教师更是步履维艰,他们大部分是“民转公”,不是科班出身,受了大半辈子的苦难,年轻的时候精力充沛,却是身份不行,工资低得可怜,过着捉襟见肘的苦日子,刚转正没几年,却又进入了老龄队伍,身体状况不佳了,教学思想滞后了,对先进的教学技术掌握困难了,很有些力不从心了,再加上处于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负担超重,人际关系繁琐的特殊时期,让人焦头烂额,身心疲惫,也确属常态。

虽如此圆场,但有这般坏情绪,让自己迷失在“邋遢期”里,这般消极的“邋遢混”,也是十分不利的,其危害性也是很大的。

首先,损坏了自己的“教师形象”,玷污了自己的人生格局。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德高为师,学高为范,有较高的道德操守,是一名教师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一旦失去了这最基本的要求,就丧失掉了做教师的资格水准,很难胜任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一言一行彰显着内心世界,一举一动影响着万千受众,如此这般的“邋遢混”会让自己在学生、家长心目中的地位大为滑坡,甚至降低到至低点;会让自己在青年教师心目中的光辉形象涂黑抹炭,甚至成为反面教材加以反衬。

其次,对学校正常工作的开展产生障碍,让合作团结精神大打折扣。学校是一个大家庭,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老师们的通力合作,相互配合,众人拾柴火焰高,齐心协力划大船,人心齐泰山移,这些都是我们早已明白的道理。试想,现行的教育教学工作,哪项是孤舟独行的?教研活动,课外活动,文体活动,社团活动,以及学校的后勤校务……一切都需要集体的力量去完成,容不得谁背道而拖扯后腿。如果总有一部分教师袖手旁观,不乐作为,甚至打击先进,冷嘲热讽,就会使工作陷入瘫痪状态,会使其他教师丧失积极性,会使学校领导的号召力、执行力大打折扣。

再次,对青年教师的榜样性失却殆尽,让教育的传承出现断层。青年教师刚刚踏入讲坛,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仿效性很强,可塑性很高。教育环境对于他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再造苑”,如果他们经常受到一些消极思想的侵蚀,就会使其积极性降低和受挫,变得消极怠慢,对未来感到迷惘。有许多青年教师就是这样,由于心理脆弱,意志不坚,思想摇摆度很大,与一些“邋遢混”的老教师在一起久了,也就渐渐学得散漫拖沓,让自己提前进入了“邋遢期”。

既然“邋遢混”的危害性如此之大,就要提醒老师们,尤其是即将离退的老教师们,要高度警觉,别让自己迷失在“邋遢期”里。

首先,老教师要自尊自爱,发扬老风格,继承老传统,站好最后一班岗,奉献余热。冰心先生曾经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是老师教育的源泉,有爱便有一切。”老教师经验丰富,担负着教育学生和培养年轻教师的双重责任,任重而道远,老教师要时刻不忘初心,关心呵护学生成长,为学校建设增砖添瓦,为青年教师的素质提升献计献策。老教师要在其位谋其职,要勇于担当,要无怨无悔地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切勿受到“踢猫效应”的影响,把坏情绪嫁接到他人身上。要知道,在青年教师的眼里,老教师始终是智者的化身,长者的风范,学习的楷模。老教师要加强自己的师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成为学生的良师、青年的益友。老教师更应不计得失,事事当先,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让青年教师看得见,学得来。老教师更应心胸宽广,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多一些理解之心、关爱之心、友善之心。老教师要善于向青年教师传递正能量,多说鼓励的话,不说风凉话,凭着自己的阅历,谈人生经验,谈生活教训,让青年教师少走弯路,快步成长。

其次,学校要给老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让他们生活得更舒心,工作得更开心。奋斗半生的老教师青丝熬成白发,杏坛耕耘,桃李满天下,辛苦与成就有目共睹,理应得到尊重和爱戴,身体虚弱也该有所照顾,行动不便也该有些体恤。学校应该为他们着想,多给予生活、工作等方面的精准照料和爱心呵护,比如,经常召开老教师座谈会,给他们倾吐心声的机会,尽量接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对家庭困难的老教师,定期入户造访,竭尽所能地解决他们家庭生活上的困难,给他们送去组织上的温暖;也不妨建造一个老教师活动室,或者老教师心理咨询室,给他们营造娱乐的场所,给以心灵的慰藉;也不妨对他们变换评估方式,降低评估要求,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人是感情动物,学校的方方面面做好了,老教师自然是会感恩的,是会将恩宠转化成原动力的,莫道夕阳晚,为霞尚满天。◇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学校推介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奇妙学校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