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前音乐教师素养的三点建议
2017-03-27重庆市长寿区教师进修学校
□文/重庆市长寿区教师进修学校 邓 勇
提升学前音乐教师素养的三点建议
□文/重庆市长寿区教师进修学校 邓 勇
可以说,学前教育基本上都是动作型音乐教育。音乐教育既包含有乐谱的教育,也包含有音乐情景的教育。
这里不谈有乐理的教育,因为大量的学前教材都涉及过这个问题。这里要讨论的,是学前大量的音乐情景的教育,但这类教育往往被我们忽视了。
不管他人对音乐情景怎么界定,在我的理解里,音乐情景就是有节奏感、韵律感、回环往复感的情景。
学前教师教读幼儿朗读诗歌,其中诗歌就有节奏感、韵律感和回环往复感。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孩子欣赏这首诗,如果仅仅是朗读,不加领悟,则有三个音节。如果漫加品味,这会有一种韵律感,明月撒进窗户,是怎么撒进的呢?是一下照进来的,还是慢慢移进来的呢?如果是一下子就飘进来的,那音乐的节奏感一定是激越的、高亢的。如果是慢慢移进来的,那音乐的节奏感则是缓缓而起的、疏放的、浪漫的。
光,有强有弱,强弱就构成了音乐的节奏。如果是被乌云遮过的月光,射进来的可能是暗淡的。暗淡的月光,它射进的时候,是伴着竹影进来的,还是忽明忽暗的慢慢衍射进来的?如果是慢慢衍射进来的,那么,这个音乐的强弱自然显现出来。这个时候孩子心中感受到的床前明月光,那真是催人去回想故乡的情景了。月是故乡明,偏这远方的月光是那样的冷艳和令人揪心。这种韵律与回环往复感是难以在心中排遣的。
疑是地上霜,这个疑字真妙。或许是梦境回神,顿感这月光是地上的霜,哪怕它的朦胧跟霜差不多相似。一个疑,蕴含着无数多的梦境,也蕴含着多少音乐的情景。这个音乐的情景或令人思绪万千,想着故乡;思虑着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睁开眼睛,仿佛看见的是天快亮了的霜,但它有确确实实是天上的月亮衍射进来的光芒。
抬头望明月,因为抬头了,分明看见一轮明月高挂玄天,现在可以确定它是月光。抬头之间,音乐可能是慢节奏的,刚刚从梦境中醒来,看月最好不要快节奏。这个节奏一块,则诗意荡然无存。因此,月要慢慢看。只有慢慢看,月亮才会给诗人太多的遐想,也会给幼儿更多的遐想。
为什么要慢慢抬头,而不是一下昂起头呢?梦境中醒来的诗人,他还在回味梦境中故乡的美妙,因此对比,还是慢慢低下头来,思恋久别的故乡好。这久别的故乡啊,醇酒,纯情,父老,相亲,太值得去慢慢细想,慢慢回味了。低头思故乡,才那么从容而甜蜜,用心而憨笑。故乡,故乡,多好的音乐节奏感,让人去流连忘返。
从当前学前教师教给幼儿园孩子的教学中,看不出教师对诗歌音乐的理解和欣赏环节。教师教给孩子的诗歌,除了朗诵和教孩子背诵,其余的都讲不出来。学前教师也在教孩子音乐,也在训练孩子的音乐节奏、音乐韵律和音乐情景,但是,对于用文字或者图画呈现出来的音乐,学前教师则把握不住。不仅仅是诗歌把握不住,且连音乐感很强的童话寓言,也难以把握。学前教师对于音乐自身的音乐或许还能感受一二,但对于乐谱之外的音乐,就缺乏一定的素养。
因此,对学前教师要增强音乐素养有三点建议:
一、加大对学前教师音乐素养的培训
重点加强学前教师的文字、图画,以及自然现象的音乐感知。一股清风,在一般人看来,可能就是一股风而已,但对于学前教师,则是非常重要的音乐感知。因为孩子心目中,这股清风,或许就是一个很好很美而且很富于节奏感的音乐。一场暴风雨,家长因为怀有恐惧,可能会影响孩子跟着恐惧。如果学前教师有音乐素养,就会教给孩子,这其实是一场大型音乐演唱会。雷充当了鼓手,风充当了吹奏手,闪电充当了艳丽的舞台焰火,还有那风声鹤唳的声音,就是舞台上的波澜壮阔的打击乐器。如此,一场恐怖的暴风雨,就变成了一场大自然赐予的大型音乐会。
文字也是有着音乐节奏的。一个德字,撤开来看,发现它由彳(chi)、十、目、一、心组成。左边两行人,上边很多人,都在一心一意做一件事情。这多么好的节奏。众人一心,没有音乐的节奏?没有协调的韵律?没有音乐的情景?整个的一心活动,就是一场音乐活动,其中有音响、有动作,还有各种各样的声音、语言与号召,所有这一切,都涵盖着一场伟大的音乐运动。只有如此,众人才能一心,才能去完成一件大事,才能创造光辉灿烂的未来。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靠的是万众一心;汶川大地震的救援,也是靠的万众一心。如此多的人做着一件事,这样的音乐感、韵律感、情景感,一般学前教师可能会感受不到。这就是应该对他们培训的地方。
二、加大对学前教师阅读训练和指导
今天强调培训要落地,这种提法本身没有多少科学可言。培训就是提高,培训就是增长。永远落地的培训,会使教师们成长不起来,专业发展也很成问题。培训就是要让教师成长,可以在最低的原点起步,而让教师稳步提升。
阅读,是教师专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学前教师阅读,不仅是量的增加,而更应该是深研独悟。深研,就是把一篇作品反复咀嚼,品出味道。比如,上面一首《静夜思》,为什么会品出音乐美的节奏来呢?因为诗歌里本身就有音乐美。什么是音乐美?就是节奏、韵律和情景美。一篇优美的散文和散文诗蕴含丰富的音乐宝藏,一篇美丽的童话,同样蕴含丰富的音乐富矿。之所以今天的音乐教师在散文中、在诗歌中教不出味道,是你因为他们本身缺乏这方面的素养。因此建议,要加大对学前教师阅读散文诗歌等文字作品和绘画作品的欣赏性培训。
三、加大对学前教师的培训者培训
应该反思的是,作为培训学前教师音乐素养的进修院校的教师们,自身懂不懂这样的音乐素养?自身具不具备这样的音乐素养?我发现,真正懂得、具备这种素养的教师不多。培训教师的教师自身都不具备这样的音乐素养,怎么能够培训得出学前教师的更多音乐素养?因此建议,从现在开始,加大对进修院校从事音乐培训的教师的音乐素养培训。只有这样的教师真正懂得了什么是音乐素养,才能有效地培养学前教师的音乐素养。
期待以上三点建议,能够得到教师进修院校的领导们重视并采取行动。因为,学前教师音乐素养的提升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