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远的陌生人(外二篇)

2017-03-27辛春喜

参花(下) 2017年4期
关键词:阿公平湖阿婆

◎辛春喜

永远的陌生人(外二篇)

◎辛春喜

在我生命的旅途中,与我擦肩而过的人实在太多,多得就如天上的繁星,就是有心去数,无论数到何时,也数不清楚。这些人就在我眼前走过,因为陌生,因为没有交流,匆匆闪过之后,我就很难再记得他们。

但不知为什么,这个人已经相遇近十年,同样没有说一句话,只是坐在旁边的座位上,乘坐同一辆火车,交集的时间只有十多个小时。可到现在,当我回忆一些陌生人时,第一个想到的却是他。

十年前的那个国庆节,我与妻子一起去十堰看望她一个在十堰读大学的表妹。我们也把这当作是一次旅行,因为武当山就在十堰境内。

我们是下午一点多钟从嘉兴上的火车。由于国庆放假,从上海来的这列火车已经人满为患,我们挤了很久才找到自己的座位。

还没等我们摆放好行李,火车就开始启动了。那时手机还没有网络,我们显得很无聊。等行李都放好后,我们就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杂志看起来。

正在这时,一个嗓门极大的声音在邻座响起。我转头一看,原来也是从嘉兴上来的几个年轻人。说话的那个男青年个头很高,说起话来眉飞色舞,在如此嘈杂的车厢里,我们都能清晰地听到他所讲的内容,可以想象他说话声音之大。

他的这种说话的声音,就是你不想听也不行,而且我们与他坐得只隔一个过道,每句话都无法遮挡地钻进了我的耳朵。

我不得不听。那也就听了罢,听听有些什么新奇古怪的事。

但听到的内容令我大倒胃口——这个人绝对是个牛皮大王呀!

这男青年说的东西,无非都是自己在工作中如何违反工作制度而不被领导发现的事。比如公司有打卡规定,他却经常要迟到,就用小礼物买通了门卫师傅,让他帮忙打卡;公司规定上班时间不能上网打游戏,他就把电脑改变了一下方向,检查人员来时看不到屏幕,他随时可关闭页面……

他就这样夸夸其谈地标榜着自己的“聪明”之处,对面的两个女孩就这样静静地听着,听到好笑处,她们微微一笑。看到眼前有忠实的听众,这男子讲得更加带劲起来。

作为一个务实的人,我看不惯这样的人,不喜欢这样的人。也许他讲的都是真实的故事,但我不喜欢这样的“小聪明”。

我不禁皱起了眉头。我转头对正在看书的妻子说:“这个人真是影响到了其他人。”

妻子头也不回地说:“不要议论人家,每个人都有可爱之处。”妻子是个不喜欢评论人家是非的人,我也就闭嘴了。

我也是个话多之人,但我真心佩服这个男子。火车一路往南往西,经过杭州、金华,进入江西省境内。夜色渐渐暗了下来,但此时奇怪的是,我竟然听得睡意全无,而那男子,真是精力充沛,一连说了七八个小时都不觉得累。

终于,大家都沉沉睡去。这个男子,几乎讲了一天的男子,终于也睡着了。车厢内开始一片寂静,我看着外面漆黑一片,也倒头睡着了。

等我醒来时,妻子已经洗漱完毕。我站起来也去洗漱时,突然发现,那个男子不知何时已经与同伴们下了车。

接下来去往武汉的路上,就再也没有了这个声音。我起先觉得耳根清静了许多,但在百无聊赖之中,我突然发现,自己渴望一种声音,一种能给旅途中劳累的人放松神经的声音。

那个夸夸其谈的男子的声音属于这种声音吗?

我蓦然觉得,就是这种声音。虽然里面有不可取的“小聪明”,但那些故事中的情节却让人开怀大笑,笑得没有一丝负担。而那七八个小时的坐车时间,也由此变得短了许多。

时至今日,我外出旅游多次,但旅途中再也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起初是那样反感,后来却让人如此难忘。

妻子说,这个人也许是话痨,但这是他的优点,他带给熟人快乐,让陌生人放松,这样的人,即使没有深入交流,也会永远记得。

汶川女孩

如果不是那一场大地震,我根本不知道还有一个叫汶川的小县城。但那以后,汶川就这样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由地及人,每当我听说身边的某个人来自汶川时,都会留意再三。出于职业的敏感,我一直关注着这个特殊地区的人群,关注着他们是否会因为一场地震而留下心灵的创伤。

在我们这个小县城,来自汶川的人并不多,有时即使遇到,那也是匆匆一别,或擦肩而过。直到遇到丽莉——这个来自汶川的女孩,让我感受到了灾区人民的乐观与开朗。于是,我的心终于放下。

丽莉与我是同行,都在媒体工作,但她是电视台,而我在报社。只是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起先我并不知道她是汶川女孩,直到有一天有人问她最近有没有回汶川老家时,我才知道她来自那个经历过巨大灾难的地方。

当时很多人都会问她灾难来临时的情景,因为那时她在汶川电视台工作,是这场地震的亲历者,而且与震中又离得那么近。每每说起这些,丽莉的脸上一直洋溢着微笑,她说,微笑是面对灾难最好的表情。

作为媒体人,我钦佩这个女孩子面对灾难时的冷静与勇气。在余震不断的几天时间里,丽莉一直在一线进行报道,她采访报道的许多镜头被上级电视台采用。她说,能把最真实的灾难报道出去,是她最大的愿望。

在这场地震中,丽莉成了一名出色的记者。而正因这场灾难,美丽善良的丽莉成了平湖媳妇——在报道工作中,她结识了一位来自平湖的军人——这个同样充满爱心与勇气的男孩,成了她一生依靠的人。

丽莉结婚的时候,我跑去采访。这个原本就开朗的汶川女孩,脸上写满了幸福。她的父母为了见证她的幸福,从汶川赶来。这对老实朴素的夫妇在游览平湖城后,感叹地说,平湖是个安静谦和的城市,如果没有那场大灾难,汶川也一如平湖般安详。

自从这次采访后,我有一段时间没有出去采访,自然也没有遇到丽莉。直到两三个月后,丽莉突然打我电话,问我有个题材需不需要采访。

我感到很奇怪,因为两家同城媒体是存在新闻竞争的,丽莉怎么会主动向我通风报信?这时丽莉才笑着说,她已经调到了乡镇广电站做报道员,负责向两家媒体提供新闻线索。

从市区电视台调到乡镇广电站,我为丽莉感到不平。因为这属于“流放”,有贬低她能力的意思。我见到她时说起了自己的想法,没想到丽莉说,到广电站能更深入地接触到老百姓,对她来说是一件好事。

我被丽莉的大度所感动。

于是,我与丽莉的接触也就更多了起来,也更了解了这个汶川女孩。丽莉喜欢在空间里晒自己的照片,一会儿感叹自己胖了,一会儿感叹自己瘦了。在感叹自己身材的同时,她一次次地晒出自己的美食,引来好友们的“讽刺”与“批判”。

这么好吃的女孩,怎么会不胖?这个可爱的丽莉。

丽莉每隔一阵就会向我报题材。经历过灾难的女孩总关注弱势群体——新居民受到帮助啦,又有爱心人士出现啦,这些正能量的东西,成了丽莉的首选。每次看到自己提供的素材被报道出来,丽莉总是感到很满足。

丽莉的老公调到另一个城市工作,丽莉还坚守在自己乡镇广电站的岗位上。我真忧心某一天,她会到自己老公的城市里去。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会永远记住这个汶川女孩,因为她是如此乐观、可爱、善良。

一如那令众人魂牵梦萦的汶川!

早餐夫妇

那段时间,我厌倦了做早餐。于是,我就到小区边上的早餐店上去买。

摊位有多个,其他的摊主都是中年人,但卖包子稀饭的两位摊主,却是一对年纪颇大的夫妻。夫妻二人头发均已发白,脸上布满皱纹,手背上长满老年斑。看到每一名顾客前来,他们总是热情招呼,向顾客们介绍不同的早餐品种。

“孩子,想吃什么呢?”当我第一次站到他们摊位前时,老婆婆就像自己奶奶一样,慈祥地把我称作“孩子”。听到这一句话,我心里顿时温暖起来。

“阿婆,都有什么呢?”我轻声问。

阿公在一旁整理着早餐,阿婆就开始向我介绍起来:“包子是我们的招牌,我们的包子用的都是后腿肉,是我们自己切的,味道好……”在听完阿婆详细的介绍后,我买下了4个包子。

阿婆说得没有错,他们的包子味道很好,与别家的有区别。从此,我就成了他们的常客。

转眼西风起,冬天到了。天一冷,我远远看到两位老人站在那里有些哆嗦,心里有种莫名的心酸。像这样的年纪,为何还要出来卖早餐?他们的子女为什么会让他们出来经受生活的艰辛?

很多次,我面对二老时想问这个问题,但最终欲言又止。直到那个下着小雪的早晨,我再也忍不住,提出了心里的疑惑:“阿公阿婆,早餐生意太辛苦了,你们的孩子难道不阻止吗?”

“孩子?”正在拿包子的阿婆突然停止了动作,原本微笑的脸就此凝结。大概停了两三秒,阿婆才回过神来,继续把包子装好。“我们没有孩子。”阿婆轻声说。

从阿婆的神态里,我自知这个问题触动了她心底的冰块,连忙说对不起。阿公此时笑起来,摆摆手说:“没什么,没孩子就是没孩子呀!”阿公的笑声算是缓解了这尴尬的气氛。

阿婆回首望着阿公,眼里满是泪花。阿公摸着她的脸,说:“秀珍,又怎么啦?没孩子我们不是过得也挺好,万一生个孽子,我们还没这太平的日子呢。”阿婆听了没有回答,眼泪顿时滚了出来。

阿公替她擦去了眼泪,转身对我说:“秀珍是因为我而不能生育的。”

阿公给我讲了他们的故事,我终于知道了他们卖早餐背后的辛酸。阿婆娘家条件很好,却看上了条件一般的阿公。阿公年轻时是泥水匠,却不料在一次施工时摔了下来。听到消息的阿婆跑着去工地,结果在半路摔倒了,而此时的她,已经有了几个月的身孕。这一下摔得不轻,孩子掉了不说,此后再也没有怀上孩子了。

“秀珍,我们这几十年来不是过得挺好?你看,我们干得辛苦些,可从来不生病呢,这是我们天天早起的缘故。”阿公轻轻拍了拍阿婆的肩膀。阿婆凝望着阿公,那眼神就像个情窦初开的少女。

我没有再打扰他们,拿着包子离开了。走出数十米,我回过头来看看他们,他们依然对视着。简易的帐篷外雪花纷飞,阿公与阿婆站在生存的帐篷里,站得身板笔直。

此时,我突然觉得,他们就是一对爱情的雕塑,是世间最美的雕塑。

(责任编辑 宋倩)

猜你喜欢

阿公平湖阿婆
阿公的天琴
吟荷
小镇阿婆茶
阿婆
春雷
重阳糕送阿婆
平湖“三制三线”防范处置企业欠薪
平湖秋月
溪洛渡大坝上游平湖初现
心疼阿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