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龙山县土家织锦生产现状谈土家织锦技艺生产性保护策略

2017-03-27李开奇

中国民族美术 2017年3期
关键词:龙山县织锦土家

文/图:李开奇

李开奇

中国少数民族用品协会土家织锦分会秘书长

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龙山县美术馆馆长

文化部《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是指在具有生产性质的过程中,以保持非遗的真实性、整体性、传承性为核心,以有效传承非遗技艺为前提,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将非遗项目及其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保护。土家织锦技艺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录,序号368,编号为V111-18。它是一种三重经线开口,反面挑纬显花的民族锦。土家语称“西兰卡普”,汉语俗称“土花铺盖”。从秦汉至唐、宋、元、明史籍上,曾有cong布、溪布、峒布、贡锦等称谓。经过上千年的传承,现保存不少于160多种图案,内容主要有植物、动物、器物、天象地舆、勾花文字和移植六大类。

一、龙山县土家织锦生产现状

湖南省龙山县位于湖南西北边陲,武陵山腹地。县境南北106公里,东西宽32.5公里,总面积3131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57万,其中土家族29.9万元,占51%。2010年纳入文化部批准的《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2006年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授予“中国土家织锦之乡”。

目前,全县有土家织锦家庭散户400多家,占全国80%左右;织锦从业人员800多人,占全国70%左右;有文化部授予的土家织锦技艺项目国家级传承人2人(全国仅2人);有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联合授予的“中国织锦工艺大师”3人,中国织锦传承人”14人。年产值在2000万元左右。

二、土家织锦生产性保护面临的问题及成因

(一)织锦艺人年龄偏大,后继乏人

织锦从业人员普遍年龄偏大。从对土家织锦传承人及所有织锦固定工人年龄结构的统计来看,40岁以上的占到90%以上,20~30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极小,有一半的作坊竟然没有20岁以下这一年龄层次的织女。究其原因,有下面几种。

织锦产品

织锦大赛1

织锦大赛2

船船花

一是织锦价格低于价值,从业人员挣钱达不到当地社会年均工资水平,导致年轻人不愿学艺。土家织锦作坊老板黎承菊告诉我:一幅纯棉40x120的织锦壁挂,只能卖到450元左右,减去原材料大约80元,一名熟练技术工人需要5天挑织,那么给工人的工资,最多只能开70~80元。而在龙山的劳动力市场,请一个建筑小工,要150元左右。

二是社会发展,现代文化的冲击,减弱了土家织锦文化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以前,土家女孩子从小就必须学习织锦,准备自己的嫁妆。现在,土家女孩子不到4岁就进了幼儿园,6岁进小学,再到初中、高中,甚至大学,这与土家织绵技艺的学习产生了冲突。再说,如今土家女孩认为嫁妆也不需要她自己准备,有没有织锦也不是很看重,甚至是更喜欢高科技的高档的现代化工业产品。

(二)松散管理导致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土家织锦的声誉

毛古斯

土家织锦生产,一是作坊集中生产,二是家庭散户不定时生产(农忙不生产,农闲生产),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人专门负责质量管理,产品质量全凭织锦艺人对技艺的把握程度。从每一股花线喂的多少到拍打的力度以及选择花线颜色都是每一个劳动者自己决定。由于各个织锦艺人的织锦技术个体差异,性格差异,同一个人不同时期的心情差异等等情况导致土家织锦生产出来的作品存在疏密、平整和色彩差异。这让织锦产品的使用者,特别是要求产品质量统一的用户满意度不高,影响了织锦的使用率和市场占有量。举个例子,2008年,有一家准五星级酒店装修,其大堂、客房全部采用土家织锦,整体风格体现土家民族特色。但是,认真细看就出现了许多瑕疵,有些本该对接的花纹由于疏密的问题出现了上下不整齐的现象,有些花色本该一样,却存在着多几颗或少几颗的现象。这些瑕疵给产品市场的拓宽带来了很大的阻力,最终影响了土家织锦技艺的生产性传承。

(三)织锦产品研发不够,市场占有率较低

由于整个土家族集聚的武陵山区地理、文化相对封闭,造成土家织锦只是自产自用或自产自销,市场意识相对薄弱,没有专门的产品更新研发机构。更没有从事研发的专业技术人员。目前状况是:生产织锦的传承人没有从业产品研发。能从事研发的人没有投入土家织锦的生产领域里去。湖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的宋定国、汪为义,湘西州工艺美术研究所田大年等几位专家有能力从事土家织锦产品研发和技术革新,但由于种种原因,被其他杂事所扰,也只是偶尔为土家织锦生产艺人解决技术困难,宋定国先生十几年前研发出的“双面织锦”项目到目前都还没有进入土家织锦生产领域环节。

四十八勾

阳雀花

随着政府机构对文化产业的重视,社会对土家织锦的关注度增高,土家织锦产品市场存在着“虚高”现象:多次参加高规格的展销,购买者大部分是对其有浓厚兴趣,有文化认同的专家学者用于收藏,一部分是买来送礼。产品能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真正的日常生活用品的少之又少。具体原因:一是外来文化的冲击,导致土家人对土家文化认同不够,甚至漠视程度。目前全国800万土家人中能说土家语的2~3万人,常穿土家服饰的人估计不到1%,能经常用土家织锦产品的人可能更少。第二个原因就是销售方式落后,市场从业者商品意识不强。目前龙山县的土家织锦作坊主们大都是等客上门,崇尚的还是“酒香不怕巷子深”。

三、土家织锦生产性保护策略

土家织锦是土家人的生活用品,土家织锦技艺具有活态流变性的特点,所以生产性保护是土家织锦技艺保护的最好方式。土家织锦技艺的生产性保护策略主要是针对土家织锦技艺的核心内容和土家织锦技艺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两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土家织锦手工技艺核心内容保护

1.重视土家织锦传承人的保护

土家织锦技艺传承人是政府部门根据《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及相关文件精神认定,具有很高的权威性。事实上她们也掌握了土家织锦技艺的全部工艺流程,在业务上获得过许多奖励,在保护、传承工作中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对她们的保护和管理,就是对土家织锦技艺生产性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撑。

2.利用音频、视频、文字等多种高科技手段和媒介记录土家织锦的工艺织造流程等技艺核心内容供人们观看、学习培训之用。此举一方面保存了土家织锦技艺资料,另一方面也为后人学习、发展土家织锦提供了便利,可谓一举两得。

3.加强质量监管,力保土家织锦质量达标

土家织锦原本就是土家族人们在自己家里生产或自用或交换。这是武陵山区土家织锦存在的原生态属性。所以,作为非遗保护项目,这种原生态的生产方式保护理应得到重视。目前,龙山县叶氏土家织锦公司、黎大姐土家织锦公司、秋梅土家织锦公司、菊绣织锦坊都采用“农户加作坊(公司)”生产组织形式,织锦艺人们农闲织锦、农忙务农,两者不误。在推行过程中,为了克服土家织锦质量不高,良莠不齐,在消费者心里造成了不良印象,作坊主或公司法人必须定期、不定期组织技术骨干对农户进行集中或个别技术培训、指导,从原材料到制作工艺,以及产品外观、后期加工都要有规范的质量标准,明确哪些是一等品、二等品、合格品。让同样题材、同样规格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价格,使消费者从而更喜欢土家织锦。最终扩大消费群体,带动土家织锦生产的持续发展。

正在为湘西州60周年州庆赶织60米巨幅织锦《甲子顺锦》。《甲子顺锦》是目前存世最长的一幅土家织锦。

(二)土家织锦技艺文化生态环境保护

“文化生态”是由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组织环境三个层次构成的“自然——经济——社会”三位一体的复合结构;土家织锦技艺的存在,离不开其生成发展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

1.建设土家织锦产业园,融入旅游产业平台

龙山县地处武陵山区腹地,土家原生态文化浓厚,自然、地理景观奇特,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困扰旅游的交通瓶颈即将打开,高速公路已经通车,高铁正在开工建设,龙山将迎来新的旅游大发展。借此机遇,可以建立土家织锦产业园。一是建立土家织锦原材料栽培基地,引导农户栽桑养蚕,种棉麻;二是建立各道工序的展示平台,从刮麻、纺丝、牵线、上机、挑织、包装等,并允许游客实践体验;三是搭建土家织锦工艺的音频、视频等电子展示平台;四是销售土家织锦产品纸质、电子资料。最终让游客人人参观、体验、直到购物,完成快乐旅游历程。特别是在体验和购物环境,可以让游客设计图案,艺人完成挑织,也可以让游客自己完成挑织或参与挑织,最终完成交易,形成体验式购物。这样提高游人兴趣的同时,推介土家织锦文化,增加了旅游收入,使土家织锦生产性保护和旅游开发做到双赢。

2.办好民俗节庆,建立土家织锦产品使用平台

土家织锦生产性保护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依存于土家传统民俗节庆之中。在舍巴节中,土家人都要穿西兰卡普、跳摆手舞,在各种重大祭祀活动中,土家织锦都是必不可少的民族用品。如龙山县人民政府举办“土家族舍巴日”“龙山县摆手舞大赛”,各乡镇、局、办三十几个代表队上千名群众身着土家织锦盛装服饰的华丽形象。为土家织锦的生产产品做了一次很好宣传推介。

3.发扬传统手工技艺,打造高端商品市场

土家织锦拥有辉煌灿烂的历史,古代曾作为土司进贡朝廷的贡品,现代,曾作为国礼送给美国前总统布什的夫人。其工艺织造的纯手工特殊技工,是机器编织所不能代替的唯一性,完全可以让土家织锦成为高端商品。首先,在材料选择上,要运用绿色天然的纺织材料,如蚕丝、棉麻和天然染材。其次,在制作工艺上,要从养蚕、种麻到纺线染色,最后到完成挑织,都采用全手工制作,最后在产品包装上将充满土家织锦文化的元素嵌入进去,让用户享受到这种绿色、环保产品的同时,更感受到原生态的土家文化魅力。就如张家界湘小伍家的创办人朱万璋先生说的,消费者不仅是买到一件满意用品,更是买到了一种文化。这样操作其价值才能提升,价格会合理增高,那么织锦艺人的工资偏少的问题会迎刃而解。

4.宣传土家织锦,提升土家织锦的知名度

重视媒介宣传。对于土家织锦的宣传,应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多渠道向国内外宣传,特别是向土家族集聚的武陵山区,让土家织锦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要让土家地区40岁以下的年轻人中,不晓得土家织锦的知晓土家织锦,晓得的提高认识,最终成为土家织锦产品直接或间接用户群。

5.开发校本课程,鼓励学校传承

目前,在全国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允许并鼓励各校根据实际情况开发地方课程。学校购买织机,把土家织锦传承人请进课堂给在校学生授课,传授土家织锦技艺。这样让一部分学生学会了织锦的挑织技艺,让更多的学生都了解土家织锦及其文化内涵,未来的这些学生有的会成为土家织锦技艺掌握者、使用者、传承者,有的会成为土家织锦产品的消费者、推介者,总而言之,这些人群的扩大是土家织锦技艺存在的人文空间保障。

6.发挥协会作用,建设健康的营销市场

目前,龙山县已经成立了土家织锦行业协会,再加之,中国少数民族用品协会、土家织锦专业委员会秘书处设在龙山,这两个民间团体应发挥作用,为政、企之间做好联系桥梁。将土家织锦相关技术利益个体、团体资源整合到一起,适时举办交流会,制定合法、健康的行业规章制度,对于扰乱市场,恶性压价、抬价行为均要给予处罚,建立健康的土家织锦营销市场。

7.依靠政府部门,发挥保护的主导作用

政府主导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基本原则之一。无论是土家织锦传承人的认定还是传习所的建立,无论是节会的举办还是旅游开发,都离不开政府部门的规划和主导实施。所以, 加强党的领导,搞好土家织锦生产性保护工作仍然是没有过时的重要策略。

四、结论

综上所述,对土家织锦技艺生产性保护是土家织锦技艺保护的最好方式。其内容一是生产技艺的核心保护;二是生产技艺存在的文化生态环境保护。用商业的思维来看,就是供求关系的保护。对于土家织锦而言,其技艺从古至今传承了上千年,亘古不变,以前是怎么生产,现在仍然如此。其技艺存在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环境却发生了变化,仅仅是保护技艺,而这技一艺所生产的产品没有使用,那么这技艺的保护便是被动的保护,存在很大的困难。所以,在土家织锦技艺生产性保护中生产技艺保护是重点,其存在的文化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关键,只要关键点的工作做好了,重点的东西——土家织锦技艺保护传承才能进入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龙山县织锦土家
瑶族织锦
湖南省龙山县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
西兰卡普:土家族的织锦与史诗
土家摆起来
土家摔碗酒
土家摔碗酒
湖南龙山县土家语地名考释——以他砂乡为考察中心
织锦古韵(七绝)
精准扶贫下龙山县乡村旅游转型与升级
土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