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研究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2017-03-27郭文娟
郭文娟
(新疆塔城地区人民医院,新疆 塔城 834700)
对比研究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郭文娟
(新疆塔城地区人民医院,新疆 塔城 834700)
目的分析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患者,研究组患者给予人工关节置换术,对照组患者给予内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7.67%(42/43),对照组为83.72%(36/4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可在临床范围内推广使用。
骨质疏松;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关节置换;内固定
由股骨颈基底到小粗隆之间发生的一种骨折被称为股骨粗隆间骨折,而骨质疏松性不稳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会在临床上表现出疾病的多样性,骨质疏松的高脆性使得治疗更为复杂棘手。临床上往往会选择内固定对该类疾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保留骨的最原始解剖结构,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骨折愈合往往能够恢复比较好的生理功能,但是大量临床实践证实经内固定治疗后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1]。本研究将我院近3年来收治的86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和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自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男性40例,女性46例,年龄22~79岁,平均年龄(36.28±5.85)岁;其中摔伤58例,车祸28例;将其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研究组使用人工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患者取侧卧位,麻醉方式选择持续性硬膜外麻醉,切开骨折部位的皮肤,分离肌肉组织,充分的暴露伤口,按照常规清理方式处理骨折部位,取出破裂的碎骨快,复位骨折部位,安置人工关节后结束手术,缝合皮肤,对手术部位给予抗生素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
对照组患者给予内固定治疗,取仰卧位,持续硬膜外麻醉,清理骨折部位后,将导针打入股骨头中,放置动力髋螺钉,取出导针后使用钢板对断骨进行内固定,术后缝合,必要时放置引流管,给予常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1.3 效果评定:治疗后患者关节活动和受伤前比较无明显的功能性差距判断为治愈;治疗后患者的关节活动恢复治疗前的80%以上,在活动过程中存在不影响日常生活的轻微疼痛感判断为显效;经治疗后患者关节活动受到明显的限制,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出现疼痛感,判定为有效;治疗后患者关节活动障碍,活动过程中存在难以忍受的严重疼痛感,对患者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判断为无效。临床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以及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9.0进行分析,患者临床效果以百分率(%)表示,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 果
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7.67%、83.7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临床效果[n(%)]
3 讨 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群体的不断增长,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率不断增长,对于老年患者来说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骨质疏松症,若患者发生骨折,大多数为粉碎性骨折,患者常选择保守内固定的方法治疗,但是往往得不到明显的效果,术后会存在肢体残疾的不良结局。在临床,不论对患者采取哪种治疗的方法,其目的是尽早使患者恢复其负重功能,能够尽早的离床进行活动,同时也要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2]。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使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后手术对其造成的创伤性更小,提高其有效康复的速度,明显的缩短了在床上恢复、休息的时间,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压疮、肺部感染、静脉栓塞等常见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对照组患者来说在术后可能会出现松动,愈合不良等问题。
研究过程中发现在股骨粗隆内侧骨距、小粗隆部、大粗隆部以及粗隆后侧等部位,多数患者骨折后形成超过3块以上的骨折块,这类患者的骨折不易复位,如果使用钉板系统进行固定,穿钉的入针点位于骨折线上造成穿钉困难,或者患者术后内固定会发生移位,而小粗隆骨折发生游离的骨块更加不容易复位,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股骨颈内下方的稳定性,发生髋内翻等畸形的概率比较高,同时也会造成内固定移位,甚至滑出,这类患者使用内固定难以起到稳定的固定作用,常出现内固定松动、移位等并发症,增加失败的概率。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严格把握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适应证,对于年龄超过60岁且存在不稳定型骨折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在临床上使用内固定术治疗后往往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效果,在骨折受伤前髋、膝关节功能无明显异常,可独立或扶拐杖行走,身体状况可耐受手术,在手术前将内科合并症等调整至接近正常,对于陈旧性骨折患者或骨折不愈合的患者也可以使用该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尤为注意的是人工关节置换不能取代内固定[3]治疗。
综上所述,对于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使用人工关节置换术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推广使用。
[1]赵治邦,杜中华.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J].今日健康,2015,14(7):29-30.
[2]庞向华,欧阳建江,周建飞,等.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10):14.
[3]杨志发,刘展亮,李晓彬,等.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1):133.
R687.3
B
1671-8194(2017)04-00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