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应当如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7-03-27张颖
张颖
摘 要: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和传统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经过改造与创新,它可以融入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成为我们学习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内容。它是人们应当都要依法遵循的基本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是一种德行品质和德行修养,是当代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和传统核心价值观,对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对大学生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培育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b)-0252-02
我国传统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旗帜。中华民族的生存、延续和发展,积淀了深厚的思想文化根基,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核心价值观和优秀道德精神。引领和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经之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要求,加快教育教学一体化改革进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思路,坚持“三涯联动”成才引导,建立“三项贯通”培养格局,实施“三师结合”全员育人,强化“三风建设”协同力度,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断优化文化育人氛围。通过改革有效提升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
1 教师的引领作用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能力本位是教学的核心,要加快教育教学一体化改革进程,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着力培养既掌握熟练技术、又坚守职业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
“教育”追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管理”必须有章可循、严格规范。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法治教育、素质教育融于学校管理之中,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使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确保其健康成长。既重视课堂教育,又注重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传递正能量的第二课堂教育、社会实践育人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以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加強思想道德、人文素养教育和技术技能培养,统筹推进课堂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落实改革举措、改革责任、改革节点、改革成效。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教师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者,最基本的就是提升自己的个人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自己教书育人的水平。
2 学生的培养方向
2.1 培养爱国意识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好学生的爱国意识,引导好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显得十分迫切。按照 “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原则,以熟悉社会生活、弄清社会机理、服务社会发展为主要内容,多渠道、多方式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的各项部署,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三下乡活动、做好事做善事做志愿者”主题实践活动。广大青少年将担当起新世纪社会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神圣历史使命,他们的思想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的爱国意识教育,教育他们热爱国家,热爱民族,坚定理想信念,让大学生明白只有理性爱国才是真正的爱国,通过一些常规的形式,将爱国情感潜移默化地注入大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创新青少年喜爱的节目内容,创新与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有关的正面内容,让其融入节目中,运用学校的平台进行大力宣传,透过事物的表象看事物的本质,深刻理解理论知识,以深刻的思想意识传播校园文化。
2.2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力
根据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开发“班会”教育性课程。系统规划学生从入校到毕业,各个时间段的具体教育目标和侧重点(包括但不限于校纪校规教育、学习和生活习惯养成教育、安全教育、低碳环保教育、礼仪教育、吃苦耐劳教育、诚信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
2.3 培育职业道德与素养
2.3.1 切实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积极探索有效的方式和途径,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职业精神培育机制,重视崇尚劳动、敬业守信、创新务实等精神的培养。充分利用实习实训、企业师傅指导学徒等环节,增强学生安全意识、纪律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2.3.2 开设业内成功人士励志讲座
聘请本行业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先进人物和技术能手,给学生现身说法,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立足岗位、增强本领、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增强对职业理念、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的认识与理解。注重用优秀毕业生先进事迹教育引导在校学生,鼓励企业与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实践活动。
2.3.3 推进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活动
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现代工业文明,传承民族工艺文化中以德为先、追求技艺、重视传承的优良传统。将生态环保、绿色节能、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理念融入到教育过程,建设融合产业文化的校园文化。
2.3.4 大力开展职业竞赛活动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逐步实现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体系化(建立院级、校级、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体系)、常态化(建立学年或学期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定期举行制度)、专业化(争取所有专业都能开发合适的职业技能竞赛项目,举行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和课程化(技能突出、操作性强的课程可以尝试用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来改革教学组织形式和考核方式)。
2.3.5 完善“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的学生工作体系”
素质教育学院职业生涯规划教研室要继续通过教学主渠道,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团委的职业生涯规划部,各班级的职业生涯规划领航员,要继续负责学院及班级职业生涯规划相关活动的策划管理,负责学生各类职业测评,寒暑假职业生涯人物访谈等常规工作。开展好已成机制的生涯规划大赛、创业设计大赛、生涯人物访谈大赛等活动,引导学生用“职涯”规划引领“学涯”规划,奠基“生涯”发展,实现“三涯联动”。
2.4 培养友善意识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一些人不善与人相处,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不友善的行为。友善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当代社会道德水准的重要标志,更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纽带。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塑造其高尚的道德素质至关重要。学校的德育教育进展如何,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品德塑造。而友善意识教育又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基石。所以,在当下高校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友善意识成为首要任务,高校应把培养大学生的友善意识作为基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系统设计友善意识培养内容。大学生友善品质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既要靠个人,也要靠教育,这就需要教师善于运用各种方式方法,让大学生认识其重要性,并自觉培养自身的友善意识。
人不学,不知义。做什么人,立什么志,具备什么样的道德素养,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是关键,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强化教育教学管理为重点,进一步更新管理理念、完善制度标准、优化运行机制、改进方式方法、提升管理水平。以推进产教融合、提高质量、適应需求为目标,创新管理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革新教育教学方式,通过实践、行动、活动、总结、改进,形成更为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运行机制,产生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民教育的基本任务,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时代的教育者,更应冲锋在前,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者是党和国家使命的宣传者,传播者,更是培育者,应传播各种有效机制,运用各种方式和途径引领人们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
[2] 韩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 宣兆凯.中国社会价值观现状及演变趋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4] 郑承军.理想信念的引领与建构——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5] 人民日报总编室.身边的感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
[6]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价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7] 石刚,李丽娜.核心价值面面观[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