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文化发展路径探微
2017-03-27刘爱平
刘爱平
摘 要:基层文化是极其广泛、极其丰富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人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基层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方面。发展基层文化可提高基层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发展基层文化的路径有:科学统筹文化、务实兴办文化、规范治理文化。
关键词:基层文化 培育和发展 路径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b)-0212-02
以中国大妈为代表的大众广场舞文化开启了我国基层文化势不可挡、繁荣发展的局面。走到任何一个广场或空坪,都可以看到群舞飞扬;走到公园河畔,可以看到的柔美太极和刀光剑影;走到体育场馆,可以看到的似体育健儿的矫健身影;走到乡村、街道社区文体活动室,又可以闻到书画飘香、听到歌声、棋声……我们城乡的各种赛事也层出不穷,美不胜收。但因缺乏科学的管理和专业人员的指导,日常训练中音响扰民问题、场地问题、技术指导问题、以及各种赛事组织不当出现的安全问题、评判不公问题、规程规则不合题问等等,特别是地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如在我们偏远的农村依然是:交通靠走、通信靠吼、治安靠狗、娱乐靠手。这些问题在基层文化活动中更显突出,基层文化健康有序的发展是众心所向,是基层文化生活量和质提升的前提。
1 基层文化的概念与内涵
基层是指县及县以下的广大农村地区。基层文化是指基层人民群众进行自我的、以满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学艺术为中心的文化生活、文化工作和文化事业,主要包括农村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等,涉及到文艺、科普、体育、教育、娱乐等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基层文化是极其广泛、极其丰富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人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
基层文化建设的内涵主要是3个方面:基层文化建设、基层文艺建设、基层体育文化建设。基层文化建设是指以满足人们的求知需求为目的,提高基层居民科学文化素养和素质。基层文艺建设是以满足人们的求美需求为目的,提高基层居民艺术素养和素质,如组织大众开展文艺学习、交流、培训、比赛活动等。基层体育文化建设是指以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为目的,提高基层居民身体素质,如组织大众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赛事。
2 基层文化的特点和意义
基层文化的特点主要是大众化、非专业化、娱乐化,即民创、民乐、民享,是人民群众自娱自乐的生活方式,是松散的组织,是自发的组织,以政府引导、市场运行的方式运行。大力发展基层文化是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提高基层人民生活质量的需要;是增强社会主义文化创造活力的需要;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需要。
3 发展基层文化的主要路径
3.1 科学统筹文化
(1)统筹发展理念。只有牢固树立经济文化一盘棋、共同发展的理念,不断挖掘文化与经济的内在联系,将文化的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的产品,才能赋予经济以丰富的文化内涵,使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统筹发展规划。各级政府把基层文化设施纳入城乡建设整体规划,加快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等文化设施的建设,改善基层文化设施条件。制定文化发展规划时,请教文化方面的专家参加规划制定、项目设计工作;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时,吸收经济部门的专家意见,确保文化规划与经济规划的相融,形成一体化的发展规划。
(3)统筹发展方式。把文化发展纳入县乡党委、政府总体工作布局,与经济工作一同部署、一同考核、一同推进,将重视文化建设,做强文化软实力落到实处,整合领导力量、政策措施、投入机制,为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3.2 务实兴办文化
(1)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一是搞好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县区以社区为重点,加强社区和居民小区配套文化设施建设;农村以乡镇为重点,着力建设综合性的乡镇宣传文化阵地和村宣传文化室。二是积极引导城乡居民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三是实行政府支持和社会兴办相结合,政府引导,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兴办面向大众的文化服务设施。
(2)坚持文化传承与改革创新并进。创新是文化发展的灵魂,走改革创新之路推进基层文化建设至关重要。传承是发展的基础,传统文化好的要保留,也要创新,更需要引进外来文化改造与更新,使先进文化在基层传播和推广。
(3)坚持特色发展,打造独特品牌。特色就是个性,就是魅力,发展基层文化应坚持特色为先,各地要不断赋予基层特色文化新内涵,提升基层文化新品味,强化基层文化个性特色。
(4)坚持资源整合,多样发展。精神文化需求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因此要从以下方面着力:一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种类、层次、特色的多样化;二是为公共服务的对象提供多样化服务,给跳健身舞、打太极拳的人们一片开阔之地,给戏剧、篮球、乒乓球、棋类爱好者一个专门场地,给书法美术、摄影、集邮等爱好者一个舞台。
(5)坚持以文化消费为先导,做强文化产业。文化消费是文化产业的内生动力, 不断培育和提高文化消费水平,以增加文化消费总量。为此,要积极创新商业模式,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提供个性化、分众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
(6)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是基层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靠群众,把群众喜闻乐见的事情办好、办实。一是实施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二是积极实施架桥工程。依托文体协会和文艺表演队等,组建一支强大的业余文艺人才队伍;三是实施奖励制度。设立文化奖励基金,组织各种竞赛,使人才脱颖而出,使节目更精彩,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努力实现人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3.3 规范治理文化
(1)解决好“人”的问题。要把各乡镇宣传文化中心站文化专干编制和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管理,帮助文化专干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妥善解决好乡镇文化专干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问题。
(2)落实好“钱”的问题。对文化建设的投入,政府负主要责任。城乡文化事业发展经费应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积极探索人均文化活动经费和人均收入相结合等分配管理方法,多种渠道增加村级文化事业发展资金积累,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城乡文化投入机制。
(3)建立“三位一体”的文化市场监管体系。一要强化政府监管。充分发挥县乡文化部门职能作用,建管结合。以市场整治为契机,严格执法,加大文化市场执法力度;二要发挥社会监督。建立由社会各层面的热心人士参与的协助管制度。聘请各专业老同志、老师以及学生家长和广大群众为文化市场义务监督员,依靠他们提供信息,及时掌握市场动向,切实增强管理工作的預见性和针对性。建立由社会各层面人士参与的协管制度;三要强化自律。建立网吧行业协会、舞蹈协会、棋类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通过行业协会自身交流管理经验,加强经营者之间的监督。
4 结语
我国基层文化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人们文化生活大有改善,但还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当前存在的那些不足如不能引起足够重视并加以切实解决,将会是长期制约基层文化发展和繁荣的重要因素。我们文化工作者应当承担重任,为广大人民群众鼓与呼。
参考文献
[1] 陈华文.文化学概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
[2] 王一川.大众文化导论[M].高教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