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粮大户的扶持政策需求

2017-03-27王群生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扶持政策职业农民

王群生

摘要:设立种粮大户专项补贴资金,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对其购置大型农机具、提高耕地质量等先期投入给予适当补偿。对种粮大户实行购机补贴优先政策,优先办理补贴手续、优先接受培训、优先提供维修等服务。

关键词:种粮大户 扶持政策 职业农民

种粮大户的兴起代表了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扶持种粮大户的发展是保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是推进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有效手段,是推动科技应用、结构调整、农民富裕的重要措施,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重要途径。粮食作为基础性公共产品,其生产要面对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比较效益低,种粮大户对国家的扶持政策需求强烈,希望政府应出台多种惠农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加强农业设施建设,改善规模生产条件。增加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粮食仓储设施的投入,建立固定的投入机制,确保水利和仓储设施的建设、管理、养护有相对稳定的资金来源,增加农户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保证农户种粮有效益。要继续增加对农地整理、水利灌溉、田间道路、地力提升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大力实施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改造,重点解决好种粮大户机耕道、晾晒场、仓储设施、新建晒场和仓储设施等基本条件不足的问题。整合各部门涉及农业、林业、交通、国土、能源等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现有的农业基础设施要明确产权主体,健全管护机制,落实管护责任。

加大补贴力度,提高种粮积极性。我国农业已进入高成本时代,农民种植粮食的比较效益不断降低,生产的积极性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2016年,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已经全面启动,良种补贴、种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已经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其中用于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补贴资金,重点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谁多种粮食,就优先支持谁。但迄今为止,种粮大户还没享受到这一政策。现在的粮食收购价偏低,让种粮农民只能微利甚至无利可图。

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加强项目配套扶持。粮食生产周期较长、受自然因素制约较多,与二三产业比经营风险较大、效益低,与农业内部的林牧渔及经济作物等高效农业比效益也较低。国家应对种粮大户给予专门扶持,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明确资金主要用途。专项扶持资金应重点用于对种粮大户在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素质与技能、使用金融保险服务、购买和使用农机具、施用有机肥等方面投入支出的补贴和奖励。

设立种粮大户专项补贴资金,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对其购置大型农机具、提高耕地质量等先期投入给予适当补偿。对种粮大户实行购机补贴优先政策,优先办理补贴手续、优先接受培训、优先提供维修等服务。将种粮大户承包的农田纳入农业综合开发、小农水项目范围,实施水、田、路综合改造,增强抗御风险的能力。

对种粮大户,优先保证涉农优惠扶持政策、优先申报安排项目扶持、优先提供金融信贷支持、优先享受科技推广等各项配套服务。鼓励和支持种粮大户民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采取转让、转包、租赁、互换、入股、联营、托管等方式流转农村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开展林权、农村房产、果园、茶园、养殖基地、机械设备确权赋能,推动农村各种资源要素进入市场,促进生产要素向种粮大户流转。

规范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修订和完善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制度,推动农地的理性流转。逐步消除土地使用权流转的限制,促进农地使用权的适度有序流转。要不断完善土地流转与集中的法律法规制度,尽快做好适应目前土地流转现状并符合农民利益要求的各种制度安排。在坚持农户自愿、市场主导和因地制宜的原则下,正确引导农户加快农地的有序流转,让粮食生产经营大户能耕种更多土地。加快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和管理网络。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确权颁证步伐,通过规范土地流转合同、引入事前准入审核、事中监督管理诸机制,规范土地流转过程,保护流转双方的权益。

加大信贷支持,降低融资成本。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着力解决农村融资难、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探索创立基金。通过政府牵头,组织种粮大户和专业合作社与农村信用合作社协商达成担保协议,创立专门的基金为种粮大户和专业合作社进行融资;积极鼓励农户联保贷款。只要农户没有不良记录,可以采取由个人申请、多户联保、周转使用、责任连带、分期还款的管理办法,进行小额信用贷款;建立贷款担保扶持制度,把新型经营主体贷款纳入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的业务范畴,或单独成立农业担保公司服务于农业贷款;参照国家对其他类型企业贴息贷款政策,让新型经营主体也享受贴息贷款优惠;为降低农民投资风险,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并适当提高保险的赔付比率,从而降低或化解种粮风险,让新型经营主体能够放心种粮;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把种粮大户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农业信贷资金,缓解大户季节性、临时性的农业生产资金需求。

完善保险政策,增强抗灾能力。大力发展农业保险,降低靠天吃饭的风险。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尚不完善,覆盖率低,许多险种还未发展,给农民稳定增收带来不确定因素。积极推行农业保险制度,完善保险政策,增强抗灾能力。积极推行农业保险制度,由当前政策性保险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转变。在种粮大户中宣传普及农业保险意识,加强他们对农业保险重要性的认识,让更多的大户参与到农业保险中来,做到“种粮有保险,风险不用愁”。完善和规范投保与理赔制度,帮助种粮大户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分解自然灾害带来的经济负担,确保他们收入的稳定,有效化解种粮大户种植风险,实现“自愿投保”“谁投保谁受益”“花小钱保大险”,有效化解种粮大户种植风险。

完善服务体系,提高种粮水平。完善服务体系,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稳定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健全经费保障、绩效考核激励机制。采取财政扶持、税费优惠、信贷支持等措施,大力发展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竞争充分的社会化服务,推行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等服务模式,扩大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范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具有资质的经营性服务组织从事农业公益性服务。积极培育专业服务组织,实现农业技术服务与广大农户“零距离”接触,及时了解大户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解决问题。扶持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防汛抗旱专业队、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队伍。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推进种粮大户职业化。转变粮食发展方式,重点是推动粮食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真正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依靠资源和物质投入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种粮大户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农业的新型市场主体之一,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以提升农民的科学素养、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重点,探索培育模式,强化政策扶持,加大培训力度,造就一支综合素质高、生产经营能力强、主体作用发挥明显的种粮大户队伍,加快推进种粮大户向职业化方向发展,切实解决“谁来种粮”的现实难题和“怎样种粮”的深层问题。

轉变粮食生产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将粮食生产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粮食增产,发展良种繁育、粮食耕作栽培、土壤改良、平衡施肥和病虫害防治、节水粮食生产等技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耕地质量和水平。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试点等项目实施范围。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合理轮作和间作套种,减少农业耕作对土壤层的破坏。鼓励和引导农民采用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等土壤改良技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生产绿色及有机农产品,创造优质品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观念发生了变化,对食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消费选择也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近年来,城乡居民对食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的消费比重增长较快。消费者迫切要求提供无污染和高质量的食物,健康安全、口感好的食物越来越受欢迎。特别是城市居民,将会越来越注重消费食品质量的提高。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等全新的消费方式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居民的食品消费结构也大幅度的升级提高,将会更关注绿色食品、无公害天然食品、有机食品的消费。因此。积极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生产绿色及有机农产品,创造优质品牌,开辟销售渠道,创新销售理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作者单位:河南省农业厅农广校)

猜你喜欢

扶持政策职业农民
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大学生创业亟需哪些政策“红包”
韩国软件出口扶持政策对软件出口额增长的影响研究
论农广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性
农民职业化问题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