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种粮大户面临的问题与困难

2017-03-27刘长喜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生产成本基础设施

刘长喜

摘要:种粮大户承租的农田普遍存在基础设施条件比较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自然灾害与市场波动对种粮大户的影响最大,两者加起来占到了经济损失的80%以上。

关键词:种粮大户 基础设施 生产成本

种粮大户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代表中国农业未来的重要力量。培育种粮大户,是实施适度规模经营、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种植,提高土地效益,提升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破解“未来谁来种地”,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必由之路。目前,种粮大户在提高种粮效益、稳定粮食生产中的作用日益显著。但是,在扶持发展种粮大户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基础设施不健全。种粮大户承租的农田普遍存在基础设施条件比较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部分流转田块水利条件差,种田靠天收的现状还难以改观,水利渠道、电力设施建设滞后,往往出现大旱之年引水灌溉困难,大涝之年排水降湿困难。路网不配套,机耕路少,路面状况差,不利于运输与机械作业。晾晒、仓储设施不到位,影响粮食后期的品质和保存。种粮大户因土地租期不定、地块分散、资金不足等原因,也无力或者不愿投资完善水利设施和购置大型农机具。且涉及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巨大,新型经营主体难以独自承担,种粮大户渴望政府给予扶持。

粮食生产成本上涨较快。我国农业已进入生产高成本时代,粮食、大豆、油料、棉花、糖料、蔬菜等农产品每亩投入量的增加快于同期每亩产出量的增加,收益率明显下降。在农产品生产投入增量中,直接生产成本上升是推动农业生产总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种子、化肥、农药、农膜、机械作业、排灌、土地租金、劳动力等成本,占总成本80%以上,严重影响种粮收益。一是土地租金上涨。随着城镇化建设和惠农政策的实施,租地成本年均上涨15%左右,有的地区平均达到1000元/亩/年,成方连片、地段好的可达到1200元/亩/年。二是劳动力难找。种粮大户自家劳动力常常不能满足生产所需,雇工现象普遍。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适龄劳动力越来越少。所以对于种粮大户来说,“人难请”成为一大难题。在农忙季节,能请到的季节工年龄基本都在60岁以上,而且日工资也较高。三是农资成本上涨过快。近年来,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价格年均涨幅普遍在10%以上。四是农机具购买成本和服务成本有大幅增加。五是土地整理费用高。“小田并大田”、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恢复土壤肥力需要增加更多的投入。

糧食生产风险大。首先是自然风险大,高风险影响农业生产效益。农业靠天吃饭,自然灾害风险高,农业保险体系不健全,各种灾害承受能力低,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不断涌现和经营规模逐渐扩大,千家万户的经营风险集中到他们身上,并随之放大。其次是经营风险大。目前的粮食市场全面放开,如果价格趋升,销售顺畅,不易出现积压滞销的情况。另外,目前国家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是10元/亩,最高赔偿标准为小麦320元/亩、玉米300元/亩。如果遭遇严重灾情,赔偿款甚至不足以支付土地租金。

销售价格偏低。自然灾害损失与市场波动对种粮大户的影响最大,两者加起来占到了经济损失的80%以上。由于种粮大户担心自然灾害损失与市场波动影响,加之缺少烘干和仓储设备,又迫于上缴租金、还贷款等巨大压力,多数农户只能选择收获后立即销售,遇到价格走低,增产不增收,甚至严重亏损。加上国家的种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均由转出土地的原农户享有,种粮大户只能享受上述补贴项目之外的专门对于大户的补贴很少,种粮大户生产经营困难。

发展资金紧缺。农村金融服务缺失,种粮大户融资难。在对种粮大户的调查中,普遍反映影响农户种粮经营规模的最大因素是融资难。资金紧缺是制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瓶颈。一方面季节性投入资金大,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同时还要缴纳大额的承租费,雇佣劳力,发放工资。另一方面银行贷款难,目前农村信贷手续复杂,贷款金额少,加上农田不能抵押,缺乏有效的担保,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而言,由于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资产不足,实力不够,又缺少必要资产抵押,存在银行融资困难问题。

土地流转不规范。土地承包期限影响了大户对土地的持续投资,包括土地经营权到期后的土地附着物归属问题等。土地流转合同期限的长短是决定种粮大户土地投入的重要因素。从种粮大户与土地流转户签订的土地流转年限看,70%以上都在6年以下,其中流转年限在5年以下的占40%,有些甚至一年一签。没有稳定的土地经营权作保障,种粮大户很少扩大投资购买大型农业机械、修缮水利设施和扩大种植规模。很多农户担心土地流转之后无法收回,所以不愿意流转。这样容易形成“插花田”,使土地不容易集中连片,机械化作业不容易推广,从而无法降低生产成本。

土地流转信息市场体系尚未建立、完善起来,供需双方信息有效对接机制缺失。土地流转服务不够,土地承包不规范,影响持续发展。部分经营主体承租他人土地只是通过口头协议,与农户间没有规范的文书合同,伴随土地租金在年度间的涨落变化,农户和经营主体间的租种矛盾时有发生,导致土地流转不能持续、稳定开展。

农业社会化服务不到位。随着农地加速流转,各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但与之相配套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相对滞后。种粮大户普遍未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培训,对农业新技术掌握较少,科学种田水平不高,迫切需要农技部门专家在品种选择、病虫害防治、配方施肥、田间管理、市场信息、产品营销、绿色生态有机农业、标准化生产等方面进行技术培训与指导。但目前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还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队伍不稳、保障不足等问题,服务与农民实际需求不能有效对接,很多工作没有落到实处。由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经营主体对新型农业技术的使用积极性并不高。一些新型农业技术虽然具有明显的增产、节本、增效潜力,却因为缺乏从中央到地方的奖励措施而难以有效推广。

过度开发农业资源。生产粮食,拼资源拼消耗,已经持续多年,这种生产方式不可持续。我们用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但是,为了保吃饭、保供给,不得不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化学投入品,付出了很大的资源环境代价。在这种大环境下,种粮大户普遍存在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投放量过高、有效利用率低问题。

基层政府对种粮大户支持力度不够。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务农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问题突出,今后“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问题已经很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为解决这一问题,今年中央明确提出,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要求各级地方政府要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构建新型农业体系的重要抓手。但是,实际情况是70%的种粮大户都觉得基层政府对他们的支持力度不够,奖励政策不到位。

产品缺乏品牌支撑。生产成本上涨过快,经营效益下降,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价格涨幅较大,同时劳动力价格也由以前每天50~60元,上涨至60~70元,严重影响了种粮的直接经济效益;种粮大户由于没有晒谷场和仓储条件,粮食收获后必须及时销售出去,虽销售渠道顺畅,但粮价仍偏低。生产的农产品没有品牌,只能赚辛苦钱,不能赚大钱。生产的产品没有品牌,盈利能力低。自主品牌比例、产品认证率低。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对优质食品的需求会不断增长,加快高级别农产品认证有助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市场竞争中居于有利位置。

部分种粮大户经营目标不明确。部分种粮大户没有长远的粮食生产经营规划,有些人承包很多耕地的目的不是为了认真地搞粮食生产,而是希望以种粮大户的名义争取得到政府部门对其的项目资金支持或奖励资金,或是通过销售其经营的粮种、农药、化肥及农机服务上获取利润。近年来,土地租金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快速上涨,粮食生产成本不断提升,种粮效益比较低。尽管国家对粮食生产进行补贴,但生产粮食的经济效益远不如种植非粮作物。因此,部分种粮大户选择了部分或全部种植效益相对较高的经济作物,如蔬菜、果类等,偏离了种粮主体。

新型农民群体太少。现代农业,需要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而不是现在大量存在的“3861部队”。经过长时间各种层次的农民职业培训,一大批新型农民在成长和成熟,但是,与河南广袤的耕地对职业农民需要量相比,新型农民显得太少。同时,种粮大户整体素质不高,具有高中及其以上文化水平的种粮大户,能了解粮食种植关键技术,及时掌握粮食生产发展动态和国家有关优惠政策,接受种植新技术,新模式较强。但近半数种粮大户只有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80%是50岁以上人群。文化程度不高,制约个人经营能力,对于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缺乏必要认识和了解,重产量、轻品质,重生产、轻营销,开拓创新的精神和能力明显不足。

(作者单位:河南省农业厅农广校)

猜你喜欢

生产成本基础设施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HU Wantai·TALK about Chongqing City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论PPP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的应用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
T型账户在生产过程业务核算教学中的应用
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核算中的内部控制措施分析
PAN基碳纤维生产成本分析及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