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滩:黄金天际线的传奇

2017-03-27克勒门文化沙龙

检察风云 2017年6期
关键词:洋行天际线外滩

克勒门文化沙龙

“更使我惊异的是江岸的外观……我上次离开中国时的确有一二家洋行建筑,但是现在,在破烂的中国小屋地区,在棉田及坟地上,已经建立起规模巨大的一座新的城市”

——福钧 1848

阎华:欢迎大家又来到了克勒门下午茶。从2012年的8月31日到今天,我们的克勒门下午茶已经举行了有近五年的时间,已经做了近50场专题的沙龙活动。2017年,今天的主题叫《金色狂想曲》,我们要说一说这座城市海上金融的故事。

当年的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就是因为有这样的精神,让我们成为了今天的上海。今天我们说一说外滩如何从泥滩变成了外滩,让我们在这场沙龙当中,来感受海上金融的风采。

说到上海的金融,首先大家会想到的是外滩。外滩在一百多年前居然是一片蚊虫滋生,不适合居住也不适合耕种的泥滩,它怎样从泥滩变成了外滩?我们这期的嘉宾是乔争月女士。乔争月写外滩、研究外滩,视角特别不一样,因为她研究建筑,她也研究这座城市的精神,同时她是一位记者,又是一位英文记者。

乔争月: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题目叫“外滩:黄金天际线的传奇”。这个题目不是我想的,也是我从英文报纸里找到的。我发现百年前我的同行,老上海的英文报纸的记者,几乎外滩每个建筑在奠基或落成时都会报道。1927年6月份的一份英文远东时报,是日资背景的老上海的英文报纸,里面有大量的工程技术,还有建筑方面的报道。这个报道,英文比较好的人可以看出来,是讲外滩建设的新闻,上海亿万美元的天际线形成了,这就是外滩。今天我就想讲讲亿万美元的天际线是如何形成的。

我想说一位植物学家,他叫福钧,他是受东印度公司的派遣,到上海来拿走了我们很多植物种子,特别是茶种。因为我们中国人当时垄断了茶叶的贸易。刚才讲到茶叶,他把我们武夷山的茶叶移植到了印度喜马拉雅山的南麓种植,这就是茶叶大盗。他用一个箱子,在长途的邮轮上都不用浇水,就这样把我们的种子带到了印度。他从上海一开埠就来到了上海,后来多次来访,他说:“我上次离开上海的是1843年,现在破烂的中国小屋地区,在坟地上已经建立起规模巨大的一座新的城市。仅仅几年后,上海就崛起一座巨大的城市。”

我把外滩临江1到33号的23座建筑做了一个大数据的分析,看看今天的外滩到底建成于什么年代?最大的一塊是1920年代到1940年代,大部分的外滩建筑一半是建于上海城市发展的黄金年代,也就是1920年代、1930年代,一战后、二战前的时期。我做了一个分析,外滩当时将近一半都是金融、保险行业。所以外滩为什么当时会被称为远东华尔街?这是实实在在的。其他几个洋行、贸易,航运业、酒店,都是老上海最赚钱的行业。

外滩一号是当之无愧的外滩第一楼,位置非常显要,正好是英法租界。外滩二号,在午餐时间可以遇到几乎所有有名的英国大班的地方。那里面的长吧,有100英尺,在长吧的位置是固定的,最好的位置是靠近外滩的那一头,有光线的。如果你在上海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就,可以一点一点地向外滩的方向移动,这就是英国人俱乐部里的规矩。

还有一位要介绍的是威尔逊先生,他是外滩建筑之父。正好差不多一百年前,他的公司叫公和洋行,把他派到上海来做项目,第一个项目一炮打响,就是外滩三号。我们外滩临江的23座建筑里,有九个都是公和洋行的作品,包括浦发银行大楼、海关大楼、和平饭店。

外滩五号,1897年中国人第一家通商银行就在这里创办,创办人是晚清的洋务大臣盛宣怀。外滩七号也是非常有意义,中国人第一次有电报的服务,就是从这个楼里发出来的,是丹麦的公司。当时的电报是先传到这个楼里,再用自行车传到千家万户,这是丹麦领馆提供给我的非常宝贵的1881年丹麦杂志上的漫画。这位先生在丹麦历史上非常有名,他刚到中国的时候,晚清的大臣迎接他的漫画。

外滩九号也很有意思。2001年左右,同济大学的院士接手这个项目,修缮这座楼的时候,几乎是外滩最难看的楼,原来很漂亮的长廊被封阳台一样封起来,红色的砖头上涂上了灰色的水泥砂浆。当时外滩的很多建筑都有类似的命运,当时要不要恢复原来的红色,最后是同济大学的建筑权威一锤定音,他说外滩建筑不一定要千篇一律,应该要恢复它原来的颜色。

老大就是浦发银行,面宽达到了300英尺,老二就是怡和洋行,是洋行之王,实力很强劲。这么一座宏伟的楼,它的奠基会给上海这座城市带来信心,就像诺亚鸽子衔来的橄榄叶一样。

外滩14号是最年轻的老大楼,因为拖到了1940年代才建成。外表看来,好像走过路过最容易错过,觉得这座楼特别朴素,但其实内部,我有一次很巧的机会进入到它的内部,我觉得真的其实很漂亮,而且非常时髦。它的设计师是邬达克的老乡,也是东欧人,也是国泰电影院的设计师。

外滩15号是先锋的古典之作。有人去过凡尔赛宫吗?凡尔赛宫花园里有一座,据说是外滩15号建筑的原型。当年是银行,是沙俄和清政府合办的一家银行,实力也是很强劲的。这个银行是德国建筑师设计的,毫无疑问绝对是整个中国沿岸最坚实耐用且最昂贵的建筑。从小小的一片瓷砖就可以看出来,修缮的时候,还是用这个品牌的瓷砖恢复的效果。

外滩17号这座大楼,是英文报纸的办公大楼,占地只有900平方米,你走过路过的时候,我特别希望大家锻炼一下颈椎,为什么呢?因为它的檐口上,注意到没有,有八尊大理石雕塑,都是日本的工匠经过三个月的努力完成的,每一个重达20吨。外滩18号,渣打银行的前身。外滩19号是和平饭店南楼,长的像外滩的皇宫。

外滩23号现在是中国银行,这里是外滩建筑群唯一有中国元素的大楼,也是唯一中国建筑师参与设计的大楼。虽然是西式的结构,但是有斗拱、漏窗、云纹,把中国的元素很完美地融入到了西式建筑中。原来外滩23号是德国总会,后来中国银行的业务蒸蒸日上。

我们再看一看外滩建筑业主的国籍背景,最多的肯定是英国,不用说了。但是排第二位的是我们中国。我们不要以为外滩全是外资,中资在上海外滩有五幢建筑,中国中资背景的建筑,其中有三幢都是金融机构,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前几年上海网络海选,评出了麦乳精、周璇、阮玲玉,只有一个老外是上海99个城市符号之一,就是邬达克,这两年成为了网红。邬达克上班都在外滩,前面一个就是外滩24号,是他1925年创业的地方。1924年的报纸上形容它是一颗镶嵌到外滩皇冠上的珍宝。

27号是洋行之王,怡和洋行的实力足以称为洋行之王。外滩28号是一座邮船大楼,里面有很多美丽的历史细节。我们注意到右上角的花砖,上面都有龟裂纹,腰线是墨绿色的腰线,很别致。

外滩33号是英领馆所在地。英国当时的八项规定,规定领馆在外只能租房不能买地,我们这位体制内的干部很不容易,自掏腰包买下了这块地,后来证明他是非常有眼光的。现在还有12棵广玉兰,就是茶叶大亨福钧先生栽种的。他给上海有一句话,上海不仅会超过广州,而且会成为地位更加显赫的城市。1847年讲的这句话,也是一个很有远见的人。一般英国人到哪里去都会有配套建筑,这四座建筑,他们的官邸,划船游泳俱乐部和教堂,这四幢建筑,我们看照片都很老,今天都在外滩,你们都可以找到。

最后总结一下,外滩的建筑主要是这四种风格,早期叫殖民地风格,到唱主角的新古典主义,点缀的哥特式风格,和世界同步的风格。这么多种风格,是不是都是很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还是回到前面看到的那个报道里,上海新的亿万美元天际线的报道里,记者是这么写的,这些风格的建筑来自不同国家的能工巧匠设计,而工部局,就是当时的规划有关部门,没有要求一种风格来统一,也许是巧合,这么多种风格的建筑配在一起的效果竟然相当悦目。我在藏书楼昏黄的台灯前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我激动极了。其实外滩是我们这座城市发展的一个必然,但是也有可能是偶然的礼物,我们每一个生活、工作在这座城市的人,都应该珍惜这份幸运。

我看到一份资料,来上海,特别是早期的很多西人里面,多为三四十岁。年富力强,充满梦想的他们来到上海、来到外滩,和我们中国人一起把泥滩一点一点地变成金滩。现在我们每一个在魔都打拼的人,心里不也一样有这样的梦想吗?我心里暗暗在想,上海城市传奇的起点,正是这外滩黄金天际线。

猜你喜欢

洋行天际线外滩
老码头
新荣记上海BFC外滩店
芜湖滨江天际线
张择端:汴梁的天际线
FULL TEXTS TRANSLATED FROM CHINESE
上海外滩金融中心空中健身会馆
上海礼和洋行
面向优势选择评价的天际线方法
上海外滩夜色
摆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