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初中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
2017-03-27张龙
张龙
(礼县永坪镇初级中学)
摘 要: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重内容、轻情境、重理解、轻情感”的问题,造成了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厌恶和抵制,不仅不利于学生对文章主題和作者想要表达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把握,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学习情感素养的培养和提升,而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实施情感教育就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就能够自发自愿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主要研究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实施情感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情感教育
一、情感教育的科学定位及理念应用
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从严格的科学分析入手,而是注重最大限度地创造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感知的较为融洽和谐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科学有效地将知识认知和情感培养的关系尽可能地处理好,最大限度地发挥好情感因素的激励和促进作用,并通过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情感碰撞来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和情感体验水准,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情感的丰富、活跃、发散与融合。当前,情感教育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赞许,并广泛应用于包括语文、历史、地理特别是思想品德等学科的教育教学中,对于学生人际关系的正确处理、审美鉴别能力的提高和创造性思维的提升大有裨益。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借助多媒体技术实施情感“导入”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经典文章是需要学生进行认真阅读、仔细品味、反复咀嚼的,而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所在。作为教师,笔者常常有这样的感觉,就是很多时候如果学生读的不到位,在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上就很难到位,尤其是在一些优美散文的学习上,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不仅存在于整篇文章中,而且也渗透在字里行间中、灌输到语调轻重顿挫的变化之内。因此,可以在经典文章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标准的朗读播放出来,让学生跟着标准朗读的节奏,循着标准朗读的思维,慢慢地对文章进行品味和思考,学生的理解和运用就能不断迈向更高的层次和水平,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能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比如,在《在山的那边》一文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就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这篇课文的标准朗读,并制作了大山层层阻隔的画面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写作时所处的情景和基于这种情景下作者的心情和感悟,结果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就更加深入了,对文章中理想信念的坚持和坚守、对挑战和风险的无畏无惧的情感表达就提升了。
(二)依托有效提问实现情感“发现”
提问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思考,提问的问题应当是与文章中的重点内容相关的问题,从着重从情感的角度出发,让学习内容对学生产生“诱惑力”,达到“欲擒故纵”的效果。比如,在《观沧海》一文的学习上,我就提问学生,知道曹操吗?大家认为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同学们基本都知道曹操,有的说曹操是奸臣,有的说曹操有雄才伟略,有的说曹操是军事家,会识人、会用兵,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且还有对曹操认知的情感偏向贯穿其中。我说,曹操除了以上几点,还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写的诗清新自然、奔放洒脱。然后,借着提问引入《观沧海》的学习中,学生学习时就会随着问题的情感驱动而主动学习。
(三)开展分组探讨实现情感“共鸣”
语文是一门综合程度极强、学习运用能力要求相对较高的学科,且语文中的阅读理解、语感、情感等等通过教师单纯的说教往往难以说清楚、讲明白,且这一特点越来越表现出极端明显的走向。中学生往往逻辑思考力和空间想象力较差,仅仅通过教师的引导效果往往也是微乎其微,而分组探讨的模式的应用就能够让学生围绕一定的题目设置进行有效的讨论和交流,实现思想思维思路的有益碰撞,让学生之间实现充分的沟通和交流,这样不仅能够产生新的理解和认知,而且能够将文中的情感表达充分地理解起来。比如,《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的教学中,笔者设置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思考和探究:作者描写长江大桥和旅途上的征人是什么用意?其中的层次递进关系是如何表现的?“雄健”体现在文中的什么地方?应当是怎么样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如何抒发和表达的?通过学生的分组探讨,他们将作者对待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国家民族的强烈的热爱之情充分地理解了。
情感教学之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犹如水之于鱼、草之于牛,只有灵活地运用才能让课堂灵动、活泼起来。笔者认为,借助多媒体技术实施情感“导入”,依托有效提问实现情感“发现”和开展分组探讨实现情感“共鸣”是其中的重要运用方式,教师还应当不断进行情感教学的探索及创新,努力寻求适应自身适用学生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吴登英.浅议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培养[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5(1):73.
[2]邱春梅.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4(10S):87.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