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法指导应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
2017-03-27委成
委成
(甘肃省民勤实验中学)
摘 要:学生虽然平时也做了大量的练习,但语文成绩一直平平。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学法方面的讲授与指导。而学法指导应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
关键词:学法指导;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说白了就两个任务:积累和运用。要学好语文必须积累大量的文化知识,特别是语文方面的知识。对于积累知识方面重点需要学生平时多看,多看书、多看新闻等;多背,多背一些古典名篇,多背一些佳句好词;多写,多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要做到这些重点有赖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当然教师的方法指导也很重要。而知识的运用,因为很多学生不懂方法的运用,所以效率不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一直得不到快速提高。这些学生虽然平时也做了大量的练习,但语文成绩一直平平。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学法方面的講授与指导,而不能只靠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讲授的指导,所有的教师都在做,但他们只侧重于知识的传授与难点的解疑,即所谓的“传道、授业、解惑”,可这种做法只是解决了学生的一时之惑,却没有从根本上教给学生学习的金钥匙。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指导
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学习应该是学习习惯的培养,大多数孩子智商其实是差不多的,但为什么经过后天的努力就会出现有的聪明而有的愚笨呢?其实,关键在于对学生后天习惯的培养,学习习惯好的学生大脑越学越聪明,反之则越学越吃力。那么,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语文教师应做些什么呢?这就需要我们在语文课堂上下大功夫。
首先,培养学生预习动笔的习惯。上课教师一定要从作者作品方面的文学常识、课文题材知识、生字新词理解、划段理解段落大意及文章主题、解答课后练习五个方面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督促学生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
其次,培养并落实学生读书思考、分析动笔的习惯。课堂上教师要一遍又一遍督促和指导学生把自己读书的理解、分析的结果批在书的空白处或写在笔记本上,以便回答老师问题时有据可依。
再次,培养并落实学生答题前写解析的习惯。我们平时不注重学生答题前写解析的习惯,使很多学生虽然练习了很多的阅读题,但当遇到一个新的问题时还是不会解答。我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平时不写答题解析的缘故。当我们教学生在答题前先搞清楚答题方向,弄清楚答案有可能的选项,想明白试题设计的目的等这些内容并把它记在语文笔记本上,这样经过多次写答题解析的训练,学生就掌握了答题的万能钥匙,就再也不会出现怕做阅读题的问题了。
最后,培养并落实学生回答问题必须审读题干的习惯和课后写总结的习惯。我听过很多老师的课,上课学生回答问题只说答案而不讲题干,结果造成学生不会审题或审题不准的短板。所以,语文老师在平时的课堂上一定要要求学生养成答题必须读、审题干的习惯。对于课下总结,我们有好多老师也提倡,但只是说说,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没有真正让学生写在纸上,使学生无法养成良好的课后总结习惯。
二、注重学生思维方法的指导
思维方法的优劣直接决定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很多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在思维方法方面从来不有意训练,而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只注重零散的疑难解答,不刻意进行学生思维方法的系统培养,看似给了学生很多水,但学生永远不会活用,其实是一潭死水,严重制约了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语文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要求教师在学生思考解题时依据科学的思维规律指导学生对问题和材料进行分析。例如,阅读题中分析某句话的含义时,教师要指导学生从语言词性角度,语言修辞、语体色彩角度,结构角度,内容角度四个方面进行思考分析,这样才能使学生养成清晰思维的习惯。
三、注重学生解题技巧的指导
很多老师对学生是恨铁不成钢,总觉得给学生教了很多东西,但学生的阅读等语文能力就是提不高,其实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只注重了数量,注重了具体问题的解决,而没有教给学生答题的技巧。学生费了很大劲但解题能力得不到相应提高,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注重学生解题技巧的指导。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时,不应直接让学生找本文的论文,更不能直接告诉学生论点,而应先让学生找出全文中表达作者观点和主张的句子,并且留意它们所处的位置;然后分析这些句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并列还是包含等,最后水到渠成得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这一解题方法很关键,它能使学生准确、迅速地找到文章的中心论点。
所以说,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很重要,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抓紧这根弦,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越教越轻松,学生才能越学越轻松。
参考文献:
[1]赵重阳.论初中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D].沈阳师范大学,2014.
[2]辛纬国.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情境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3]王静怡.初中语文阅读自主学习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