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分层次作业布置设计的思考
2017-03-27尹枝华
尹枝华
摘 要: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为了迎合教育对学生不断提高的要求,小学数学教育开始实行分层次作业布置设计。分层次作业布置主要是针对学生学习新知识和掌握旧知识的程度来设计的一种布置作业的形式,一个班级虽然教师讲的内容是一样的,但是每个人之前的基础不一样,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和接受速度也是不同的,因此,学生和学生之间就产生了差异。但是分层次布置作业并不是对于一些后进生有歧视之类的问题,相反,这是一种对于学生尊重的方式,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基于学生的实际给学生量身打造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次;布置作业
教育教学以质量为目的,在研究过程中注意跟小学生的心理与年龄特点紧密结合,努力设计出一种新型的作业形式,以往每个学生做的作业都是统一布置的,这种新的作业形式将对以往的作业形式进行调整。给掌握和接受知识比较好的学生更加有深度的作业,对于基础比较薄弱、接受能力低的学生,教师也不能放弃,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比较基础的作业,让学生打牢基础。本篇文章主要是针对分层次布置作业设计的思考,希望能够给运用设计分层次布置作业的教师参考性的建议。
一、正确把握教学内容,对作业进行分层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同,对于同样知识所接受和理解的程度也不一样,因此,我们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独特个性。可以将学生分为A、B、C类,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要提前告诉学生A、B、C并不是代表A类学生比B类学生更加优秀,教师要注意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自信心,不能因为分类和分组降低和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A类学生,他们的作业可以适当在学习的程度上提高和加深作业的难度,B类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难度,有他们自己的作业,也可以让他们做A类作业,不断地鼓励他们、训练他们,使之达到A类学生的水平。对于C类学生,教师不能气馁,要多多帮助他们。告诉他们谁也有落后的情况,但是不要太担心,继续努力,教师也会尽力帮助他们。
二、设计符合具体学习现状的作业
通过表面的观察教师不能了解学生的事实情况,除了摸底考试,教师还有很多方式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现状。
举个例子:
C:圆柱底面周长19.84dm,高4dm,求表面积。
B:圆柱形的木材。
A:(1)礼堂有10根圆柱形柱子,每根高12m,横截面直径65cm,如果每平方米的油漆费是0.5元,共需油漆费多少元?(2)圆柱的侧面积是471dm2,高是15cm,求它的体积?
C:数字简单的加减法的简单计算
B:兔子有10只,鸡有15只,问题是,一个笼子里有多少只動物?如果拿出来5只兔子,还有多少只动物?
A:在一个笼子里,有48只鸡腿,有32只兔腿,那么有多少只鸡多少只兔?
C:乘法口诀表背诵的检查以及一些熟练应用乘法口诀变的能力。
B:如果一个班有5个学生,每个人分得6个苹果,那么一个班总共要多少苹果才能够呢?还可以运用逆向思维引导学生考虑除法,例如,如果有30个苹果,总共有5个同学,每个人可以分得几个苹果呢?
A:除了乘法,还可以运用除法的内容,对于掌握较好的同学可以延伸除法的余数内容,例如,如果有30个苹果,一个班有7个人,每个人分几个苹果才合适呢?
同样的课堂内容,延伸出来的作业内容对于三类学生却是不同的,有些学生可以用难度高的作业来激发独立思考。对于一些基础掌握不够的同学来说,如果题目太难,不仅会降低学生做作业的效率,也会让学生失去对学习和作业的兴趣,难以达到教学效果还适得其反。
三、分层次评价学生作业
每个学生的作业都是需要批改的,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批改作业的评价标准也应该调整,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不应该用同样的要求去要求他们。对于水平较好的学生,教师的水平要更高,最大限度地让他们不仅学会学习,还要学会思考;对于中间层次的同学,教师要鼓励他们,向优秀的学生学习,尽力更加优秀;对于一些后进生,教师要注意关照,不能放弃,要更加注意他们的学习,给他们最大的帮助。在相互的比较和竞争中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好的负面影响,教师要时刻注意,不能为了成绩的提高而牺牲学生的成长和心理健康,教师还要注意避免学生为了成绩和分类产生的恶性竞争和班级的不友好氛围,只有良好友爱的学习氛围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的学习。具体操作:对应该完成这一层次的题目以百分制计算。如果选择了高一层次的题目来做,那么每做对一题就给予与之相应的鼓励分数,做错则不扣。让中间层次的学生去尝试高层次需要思考的题目,在竞争和比较中变得更加优秀。同时,关于作业的布置也需要我们进行改革,对学生要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不同对待,更加适应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小学数学中作业的分层次布置值得不断地尝试和深入地发展,分层次布置作业的优势在成熟之后将会更加完整地呈现,在此之前,需要教师积极地运用并且探索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伟红.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的布置与批改[J].教学平台,2016(2).
[2]杨作民.小学数学课外作业布置的探索[J].新课程,2008(9).
编辑 李琴芳